話說在在唐代,無論統治階層抑或平民百姓,信佛唸經者為數眾多,對佛教典籍的需求日漸加大,加上西方新的佛經不斷傳來,於是,就有人專門抄寫經籍,供人誦讀。在通常情況下,傳抄佛經之事由兩類人擔任,一類是寺院僧侶,另一類是經生(亦稱為寫生或書手,系職業抄經人)。
據《宣和書譜》載:經生高手創作時“修整自持”,“數千字終始如一律,不失行次”,“一波三折,筆之勢亦自不苟。豈其意與筆正,特見嚴謹,亦可嘉矣”。這就意味著,抄手們在抄寫經文時,道德要有恭虔之心,心無雜念,心平氣和,神智寧靜,完全進入角色,甚至契入玄妙的境界。
在寫經上面,有敦煌寫經,還有很多我們現在知道的經典法帖。這些經書都寫得非常工整,但是,不會因為工整速度就放下來,他的速度是非常快的。要提高速度就跟工具有很大的關係,抄經的筆叫做纏紙筆,又叫雞距筆,它的筆肚非常的飽滿,很肥大,筆毫是很短的,筆肚大儲墨量就多,蘸一筆墨可以寫很多字。
與後代流行的散卓筆(無心筆)相比,硬心的雞距筆更加適應魏晉到隋唐時期人的書寫習慣。這一時期,人們並非伏案書寫,而是右手執筆,左手執硬板(或卷軸)來書寫。
現存唐時代纏紙筆被收藏在日本一個叫做正倉院的博物機構。
△正倉院收藏實拍
正倉院所藏纏紙筆,除了從大唐帶回之外,應還有當時日本所仿製的。其中最大號的“天平寶物筆”作為“大佛開眼”儀式之用,而其他幾支筆可能根據製作的材料不同,在用途上也區別分明。據《造東大寺解案·寫經所物資提供文類》記載:
纏紙筆的技術是如何漂洋過海到達日本的?據空海《狸毛筆表》稱,和尚空海留學大唐,學習了挑選毛料與製作纏紙筆的方法,回國傳授給筆生坂井名清川,讓其製作了四管纏紙筆獻於天皇:
現在我們來看一下唐人抄經的代表作《靈飛經》。
今天為大家所分享的版本為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本,相對此前諸本,更勝一籌。
《靈飛經》又名《六甲靈飛經》,是靈道教的一部經。主要闡述存思之法。今道藏有《上清瓊宮靈飛六甲左右上符》,一卷。《漢武內傳》謂此經用於請命延算、長生久視、驅策眾靈、役使鬼神。
《靈飛經》書法作品是唐代著名小楷之一,無名款。元袁桷、明董其昌皆以為唐鍾紹京書。明董其昌說:“趙文敏一生學鍾紹京終十得三、四耳”。近代大書家啟功先生的書法也受益於《靈飛經》。可見由纏紙筆書寫的《靈飛經》有著超凡脫俗的藝術感染力。
不過無論是在中國還是日本,很長時間人們都不在使用這種毛筆了,準確說,它被歷史遺忘了。
通過對日本的實物以及中日間的古籍記載進行研究,人們還原了它的製作辦法,比如百年毛筆老店——雷氏筆莊。雷氏筆莊通過對日本收藏的纏紙筆的研究,結合現代工藝打造出了一種適合現代書寫規範的一款纏紙筆“藏器於身”。
藏器於身纏紙筆做起來耗功夫,優點是蓄墨好,自然回鋒(回鋒時候,筆尖還是聚在一起的),筆尖銳,適合晉唐小楷(二王,智永,鍾繇,歐陽詢等均可)抄經使用,或者國畫勾線使用。
中國書法最昌盛時期是晉唐,也是纏紙筆最盛行的時代!
△淳道文化簽約書法家張路廣老師試筆視頻
用筆貴在筆尖,筆尖,是運筆核心,藏器於身纏紙毛筆,筆尖軟糯靈敏,腰力足是我們為接近古人而做出的努力,也是你書寫晉唐精品的一支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