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一橋兩岸各有古黃河大橋和古淮河大橋標誌!

相信淮安很多人都對古淮河和古黃河以及廢黃河名字都比較一臉茫然,不知道怎麼和外地人講清楚,七八年前去宿遷的時候,以及在淮安市區看到古淮河都叫廢黃河大橋,後來逐漸變為古黃河大橋和古淮河大橋,以及淮陰區現在黃河東路和淮河東路,清江浦區和淮陰區之間的南北分界線,原清河新區有淮河老街仿古建築,都反映古黃河和淮河古今以來在淮安的變化!

淮安一橋兩岸各有古黃河大橋和古淮河大橋標誌!


淮安一橋兩岸各有古黃河大橋和古淮河大橋標誌!


淮安一橋兩岸各有古黃河大橋和古淮河大橋標誌!


淮安一橋兩岸各有古黃河大橋和古淮河大橋標誌!


淮安一橋兩岸各有古黃河大橋和古淮河大橋標誌!

古淮河又稱廢黃河,古淮河在淮安市境內長66公里,起自淮陰區五河口,流經清江浦區、淮陰區、經濟技術開發區、淮安區、漣水縣,在淮安區蘇嘴鎮流入鹽城市入海。古淮河具有蓄洩洪水、生態調節等功能。

淮安一橋兩岸各有古黃河大橋和古淮河大橋標誌!


淮安一橋兩岸各有古黃河大橋和古淮河大橋標誌!


淮安一橋兩岸各有古黃河大橋和古淮河大橋標誌!


廢黃河一稱淤黃河,或稱故黃河、黃河故道。自河南省蘭考北朝東南方向,過民權縣、商丘市北,安徽省碭山縣北,江蘇省徐州市北,經宿遷市南,淮安市北,再折向東北方向,過漣水縣南、濱海縣北、雲梯關,由陶灣村入黃海(有一個廢黃河口)的一條黃河故道。這條故道絕大部分是乾涸的,只在淮安市以東(淮安的古淮河生態公園裡有一段廢黃河景)承接小部分洪澤湖排水,又稱中山河。廢黃河是一道高出地面幾米的分水嶺,將古淮河流域分割成淮河與沂沭泗兩個水系。
淮河本來是一條河槽寬深、出路暢通、獨流入海的河流,沂河流入泗河,泗河流入淮河,淮河在漣水縣雲梯關(原屬漣水縣,現屬響水縣)入海,海潮一直可以上溯到盱眙縣。從漢代起,就有人工開鑿的溝渠溝通黃河和淮河流域。隨著黃河中上游農業開發、毀林開荒、濫砍濫伐的進行,黃土高原沙化面積不斷擴大、黃河下游含沙量與日俱增、河床不斷增高。人為的開堤洩流使得黃河洪水時而侵襲到淮河流域和淮河支流泗水流域。
直到1161年金主完顏亮策劃統一戰爭時,在梁山泊造戰船,試圖通過泗水至淮河邊界、再由運河入長江、後由於完顏亮在瓜州渡被叛將殺死作罷。這是完整的古淮河流域最後一次見於中國歷史。之後黃河下游的泛濫一直在繼續,唐代詩人白居易《長相思》曾感嘆: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頭,吳山點點愁。如今渾濁的黃泥湯代替了汴水、泗水的清水,給淮河帶來無盡的苦難,此愁非彼愁,此愁大如天!


1855年六月,黃河全流在北岸蘭陽(屬今蘭考縣)銅瓦廂決口改道,奪大清河河道,由利津縣入渤海萊州灣,廢黃河從此斷絕,成為一條高出地面幾米到十幾米的沙化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