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长河中,游牧民族为何能统一中原和草原地区?

十二十页


历史长河中,中国有两次,由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第一次蒙古族成立的元朝,第二次满族成里的清朝,这两次少数民族统一中国,不是偶然的事件,多多少少的有一定的必然性。那就是因为中原地区人们,尤其是当政者,生活腐败,官僚主义盛行,再加上自然灾害,民不聊生,过多的财富聚集到很少的人身上,产生了很多的贫困人口。产生了不确定因素。一旦外族入侵,有很多的老百姓会倒戈,加入到外族的行列中,否则全国人民同仇敌忾,一致对外,绝对不会使少数民族两次统一中国,但是他们虽然统一了中国,然而,治理国家的方略,还得使用中原汉族文化,最终使中国成为一个多民族,幅员辽阔的国家,元朝和清朝也是有一定贡献的。


元老说


我觉得大部分是中原统治中心的移动导致的。

周、汉、唐三代的统治中心都是长安,所以西边的少数民族总是被长安的繁华和富裕吸引,不断杀到长安。

后来,因为历代定都,关中平原地力和环境长期消耗,水土流失非常严重,长安的地下水经过几百年污染,“水皆咸卤”,没法吃了,已经不适合基本生活需要。因此中国的统治中心渐次移到了洛阳和开封。而洛阳和开封在地理上是没有防御能力的,这样,正北的乃至东北的少数民族就被刺激动员起来,加入对中原财富的抢掠之中。

来自西北和正北方的匈奴人和突厥人一般满足于掠夺和杀戮,并不想在内地建立自己的政权。但是来自东北的少数民族就不同了,他们对内地的征服越来越深入。一开始是鲜卑族统一了北方,建立了正式的王朝北魏,不过统治的时间不长。而同样起自东北的辽和金就进行了更长期、更稳定的统治。接下来,元更史无前例地征服了全中国,当然最成功的还是后起的、奠定了今天版图基础的清。因此,魏晋之后的中国历史,一半是被“东北人”主导的。

为什么来自东北的少数民族能成功地统治内地,而来自西北的只满足于劫掠或者当雇佣兵呢?

因为东北和西北的地理条件不同。西北草原地带降水稀少,只能长草,不能长庄稼。所以西北少数民族只懂得游牧一种生活方式。

今天的中国东北地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农业区,每年生产大量的粮食。也就是说,东北的降水量,足以支持农业生产。

因此,东北的游牧民族不只会游牧,还会种地。或者用学术语言说,他们兼游牧、渔猎、农耕三种生活方式于一身。这样的话,他们既懂得游牧民族的生活特点,也了解定居的农耕民族的生活特点。

所以在中国历史上,来自东北的鲜卑人创建了一种二元结构,就是把游牧民族的军事体制和汉族的农耕社会结合起来,而不是对立起来。历史上,来自我的老家,也就是今天辽宁朝阳一带的慕容鲜卑,曾经建立了一个朝代叫前燕,这个朝代建立了两种并行的行政体系,一种专门用来管汉人,一种专门用来管鲜卑人。这样的国家在经济上能成功,因为有汉人负责提供粮食和赋税,有稳定的农耕为基础,[6]经济上已经汉化了。这样的国家在军事上也能成功,因为他们军事上不汉化,保持了马上民族的军事能力,能“理解游牧民族的联盟如何构成以及他们的弱点在哪儿”。

纯汉人政权建立的朝代,统治区域通常都局限在胡焕庸线以南,或者说,通常只在农耕区内,无法对草原进行有效的控制。

但是,在二元结构下,可以同时对草原和中原进行有效控制。因此,前燕之后,同样是鲜卑人建立的北魏,以及继承了北魏遗产的隋唐和后来同样起自东北的辽、金、元、清,都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二元或者多元结构的朝代。


Crazy灬历史


我们中华民族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每个民族又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汉人以其军事、人口、人才、经济等优势长期占据中原地区。

事事都有例外,也有少数民族入住中原的时候。像蒙古族南下建立元朝,满清入关建立大清朝。

北方的少数民族有的以游牧为生,有的以渔猎为计,他们之所以能够一统中原,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今天以蒙古族灭宋建元为例。

忽必烈是他是成吉思汗的孙子,托雷的儿子。和一般印象里好勇斗狠不同,忽必烈不仅志向远大,而且眼界十分开阔,不为民族、地域限制,他重视汉文化,广招人才,礼贤下士,身边也聚集了一大帮汉人幕僚为他出谋划策,组成了强大的智囊团。像大谋士姚枢、郝经、刘秉忠、廉希宪、张德辉等等,都为他建立了庞大的元帝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世间所长,皆为我用,这就是忽必烈成功的秘诀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