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前不制止孩子這種行為,將來後悔都來不及!

3歲前不制止孩子這種行為,將來後悔都來不及!

知乎上,有一個關於“熊孩子”的話題,有一萬多條回答,而其中很多孩子的“熊”,都表現在打人等暴力行為上:

1.老婆懷孕五六個月,晚飯後我們在小區散步,有個熊孩子抱著籃球,跑過來朝老婆的肚子上扔過來,我還沒反應過來,老婆本能地拿手一擋,但還是砸中了。

老婆當時有點疼,就坐下了。幸好後來去醫院檢查沒什麼事。

2.和朋友在公園長椅上聊天,我突然被球砸到。看到一對雙胞胎姐妹就朝我們跑來了。

本來也沒多疼,就打算把球還給她倆,結果兩個小孩一衝過來就開始踢我打我,讓我把球還給她們。

孩子的媽媽就在不遠處一臉溫柔寵溺(黑人問號臉)地看著我們,絲毫沒有要管的意思。

3.去年,我帶 5 歲的女兒到廣場上玩,玩累了她就坐在一個健身器材上,這時過來一個小男孩,上來就指著我女兒的位子說:“我要玩!”然後不由分說就照著頭給了我女兒一巴掌!

而面對這些行為,很多熊孩子的家長認為:孩子小,還不懂事,長大了就好。

真的是這樣嗎?

有一項研究發現:10 歲左右愛發脾氣的孩子,長大後多與同事關係緊張;8 歲時有攻擊性的孩子,成年後更容易在人際關係上出現問題,如夫妻不和、犯罪等。

可見,不是每個「年齡還小,不懂事」的孩子,在長大後,就會改掉打人這種惡習;相反,如果任由這種習慣發展,會對孩子的一生都產生不好的影響。

3歲前不制止孩子這種行為,將來後悔都來不及!

我們在後臺,也常常看到很多朋友的留言,擔憂地問:我家孩子 1 歲半,很喜歡打人,我應該怎麼辦?

3 歲前,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能讓孩子慢慢改掉這個行為;等孩子再大了,打人形成了習慣,再加以制止,孩子就容易產生逆反心理。

不過 0~3 歲的孩子,打人的原因也不盡相同, 在不同的階段,我們也需要採取不同的應對辦法。

面對孩子打人,我們具體應該怎麼做?

1 歲以前

1 歲以前的孩子打人,往往都不是有意為之的。這些行為在他們的世界裡只是一種遊戲,他們只想知道小手小腳能幹什麼,是正常的發展過程。

這樣的事我們就經歷過:

有一次,兩個堂妹來我家做客。

小馬達的小姑很喜歡他,沒事就把臉湊過去跟他玩兒。冷不丁的,小馬達突然打了小姑一巴掌。

小姑先是一驚,然後邊拿著馬達的小手親,邊笑嘻嘻地說:我對你這麼好,你還打我呀?

馬達姥姥就在旁邊驚歎:看看,這個小子還會打人誒!

話未落音,小馬達又打了小姑一巴掌,小姑憤憤不平:別光打我,去打大姑。

大姑是個高冷的妹子,和小姑的態度千差萬別,小馬達轉身看看大姑,大姑挑了挑眉,假裝威脅小馬達:你打我試試?

小馬達抬起手,落下去的時候輕輕地摸了摸大姑的手。

見小馬達如此反應,全家人都哈哈笑起來,說他人小鬼大,從小就會看人臉色。

3歲前不制止孩子這種行為,將來後悔都來不及!

事實上,這裡每個人都做了錯誤的示範:

言行和表情不統一

小姑雖然語言上在阻止小馬達的打人行為:“我對你這麼好,你還打我呀?”但是動作和表情卻顯得很高興,不僅笑嘻嘻的,還親小馬達的手。這會讓小馬達誤以為,小姑喜歡這種打人行為。

所以,當遇到孩子打人時,我們不應該笑,而應該很嚴肅地跟孩子說:打人不對,我們不打人。

不能用任何方式支持孩子的打人行為

小馬達第一次打人的時候,姥姥的語氣顯得很驕傲,有一種“我外孫真出息”的感覺。馬達接收到的信息就是:打人是一件讓姥姥驕傲的事情。

小馬達第二次打小姑時,小姑不是阻止,而是讓他去打大姑。這會讓馬達誤以為:打人是可以的,但不要盯著一個人打。

全家人哈哈大笑,覺得小馬達看人臉色很聰明,表現出了很讚賞的意思。這樣可能會誤導孩子:哦,原來我可以打好欺負的,不好欺負的不能打。

以上大人的這些反應,都無意支持了小馬達的打人行為,如果不及時制止,他以後可能會越打越上癮,養成習慣。

3歲前不制止孩子這種行為,將來後悔都來不及!

需要及時給孩子做正確的示範

小姑在小馬達打人後,親了親他的小手,這本來是個正確的表達友好的示範,但是小馬達沒有領會;

而大姑阻止小馬達打人的方式,是以成人式的威脅為主,小馬達能被唬住,但是可能會讓他和大姑的距離越來越遠。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拉拉馬達的小手,認真地告訴他:你剛才是想和我玩對嘛?你喜歡我嗎?

那你可以這樣抱抱我親親我。打人是不對的哦,這樣我會痛,會傷心的。

最後鼓勵他用正確的方式表達喜歡:“你現在喜歡我嗎?那你來抱抱我好嗎?”

小年齡段的孩子,一兩次示範是不能讓他們完全學會的,可能還會出現類似的事情。

但是養育孩子沒有捷徑,這期間必然需要我們不厭其煩地示範和引導。

3歲前不制止孩子這種行為,將來後悔都來不及!

1~3 歲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開始有了自我意識,懂得“你”和“我”之間的區別。他們打人不再是為了觀察別人的反應,而是為了掃平自己生命中的障礙——自我意識的建立:

  • 這是我的玩具,打你!(保衛自己的所屬)
  • 你不給我玩,打你!(沒滿足自己的需求)
  • 你不理我,打你!(想引起關注)

這個階段的孩子的世界觀就是:全世界都該以我為中心!

由於孩子的語言能力有限,還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的需求,著急的時候就容易訴諸武力;

同時,他們也沒辦法很好地理解自己的行為和後果的關係。所以更加需要我們為他們做正確的示範和引導。

比如,現在有兩個孩子在一起玩,我的孩子突然把另一個孩子打了。這時候我該怎麼做?

3歲前不制止孩子這種行為,將來後悔都來不及!

首先要搞清楚孩子為什麼打人

如果孩子沒有生氣,只是為了表達友好,但是下手過重,我們可以說:“你是希望和 XX 一起玩嗎?那你可以拉拉他的手。”給孩子做正確的示範,並讓他重新表達友好。

如果孩子生氣了,可以幫助孩子說出自己的情緒:你現在很生氣嗎?有多生氣呢?有這麼生氣?(對小一點的孩子,我們也可以藉助肢體動作幫他們表達生氣的程度。)

如果孩子情緒已經失控了,可以先把他抱離現場,等他情緒平復下來,再幫助孩子梳理情緒。

幫助孩子認清自己的情緒,讓他們慢慢明白自己行為背後的情緒是什麼。只有明白了情緒,才能學會如何控制情緒。

3歲前不制止孩子這種行為,將來後悔都來不及!

要讓孩子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等孩子的情緒平復之後,我們需要讓他給被打的小朋友道歉。這個過程,不僅讓孩子知道,自己做錯了,需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也是在給孩子強化,應該如何表達友好。

如果孩子再次發生打人行為,要對孩子進行適當懲戒

我們可以對孩子說:“如果你繼續打人,我只能讓你自己一個人去其他地方玩了。”這是很清晰地和孩子表達:這種行為不對,如果你繼續做,需要為自己的行為付出後果

3歲前不制止孩子這種行為,將來後悔都來不及!

幫助孩子建立社交規則

  • 想打招呼,要輕輕地揮手 say hi!
  • 被別人搶走玩具的時候,可以堅定地說:不行,是我的!
  • 如果想玩別人的玩具,需要提前詢問:我可以玩你的玩具嗎?
  • 在公共場合,還沒有輪到自己時,要排隊等待。

當然,我們不能太高估孩子,這種引導我們可能需要在他們耳邊不停地念念念,他才能慢慢地學會正確的自我表達和控制。

建議每個階段給孩子設立一個小小的目標,比如他會主動道歉了,那麼就給他一些鼓勵。這樣我們和孩子都能看到進步,會對改變更有信心。

3歲前不制止孩子這種行為,將來後悔都來不及!

營造一個非暴力的環境

  • 避免孩子觀看有暴力情節的動畫片
  • 避免孩子玩暴力型遊戲
  • 父母要起到表率作用,學會控制情緒

尤其是最後一點,這比之前說的所有的都更重要——永遠不要低估言傳身教的影響力,在教育孩子如何控制情緒之前,大人首先應該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做好情緒管理。

心理學家溫尼科特認為:孩子天生有一種攻擊的衝動,在嬰兒期就已經具備;但是父母可以通過一些嚴格的要求和引導,可以讓孩子的行為不那麼野蠻,更具人性化。

所以說,打人是很多孩子發展的必經之路,父母也需要用一顆平常心來看待,不要過分焦慮;

而“預防攻擊行為最好的辦法就是:在寶寶幼兒期和學前期,給他提供穩定、安全的家庭生活,穩定的、充滿愛的管教和全天候的照料。

3歲前不制止孩子這種行為,將來後悔都來不及!

養育孩子,是一件任重而道遠的事,羅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孩子也不是一下子就能成長起來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給予孩子更多的耐心,更多的接納。

今日互動

覺得今天的文章對你有用

可以分享給身邊的親友

關於孩子打人

你還有什麼好的應對方法

也歡迎在下方評論分享

我在評論區等著你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