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口中“合適的人才”為什麼難找?

小編在外貿-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孵化方向的工作也有兩年多的時間了,平時主要是面對中小企業為主,“缺人才,缺合適的人才”可以說是現階段以及未來每一個企業的一種常態。為什麼缺人?其實就兩個因素:找不到(渠道問題)+留不住(流失嚴重);

為什麼找不到?是社會人口不足?我想不是,而是中小企招人的渠道單一且成本越來越高:招聘網、朋友推薦、現場招聘、獵頭服務(這些渠道都需要成本投入);

為什麼留不住?傳統的“僱傭關係”:“高價錢容易買到人,卻難以買到心(事業心)”。每一老闆都希望自己用錢僱來的人才把工作當做自己的事業,這種人才定義是我們口中常常說的“合適的人才”的最核心的標準之一。可現實是這樣的人才,你要到哪裡找?怎麼找?又怎麼與中大型企業爭奪?這就是一種現實,而且是我們每一位中小型企業老闆每天都要面對的問題。

你口中“合適的人才”為什麼難找?

到這裡,大家也許會感嘆一句“我太難了”...(網絡流行語)

這裡小編想說:思路決定了出路。難,是你的“思路”讓你看到的一種現象,而這種思路小編把它稱作“拿來主義”:經過嚴格篩選,專業考核後用“價錢(薪酬)”交易“拿來使用(讓其快速產生價值)”。現實是,這樣“合適的人才”一定是稀缺的,可遇不可求,你喜歡並渴望得到,也得允許別人喜歡且渴望得到。所以,這裡又衍生出一個問題:你憑什麼讓這些合適的人才跟著你混?而不是選擇跟著別人混?這就如同在業務中開發客戶,僧多粥少的局面,你憑什麼可以找到客戶?讓客戶給你下單且成為你忠實的客戶?是拼價格?拼品質?拼服務?...還是拼綜合實力?小編曾經寫過一篇短文裡面有一句寫到“把員工當做客戶一樣對待”。可如今有多少中小企管理者可以做到?可以說,做到的都是已經相當成功的...

你口中“合適的人才”為什麼難找?

所謂“思路決定出路”,換一種思路看這個問題,例如:主動聯合培養,校企合作-協同育人—高校人才資源+工廠企業資源+組織服務平臺。讓多數的“準合適人才”成長為“合適人才”,把“人材”共同扶持,培養成“人才”,從而讓“人財”更高效的互動起來。

首先,高校是最大的一個流動性“人材”庫,同時“人材”在社會中是大多數的,找起來不會太難。也許單箇中小企業同樣面臨“難招”的局面(渠道、標準等)這又是另一思路給你帶來的一種現象,這個思路就是“單打獨鬥”。單箇中小企業要打通高校、社會“人材”渠道是困難的;為什麼不換一種思路:“抱團共建生態”?例如:以商協會團體的名義和資源去打通各種“人材”渠道,形成一個“共建共享的平臺”(當然前提是有一整套完善的合作模式,把單個,零散的中小企業的需求、資源集中起來)。

你口中“合適的人才”為什麼難找?

同時中小型工廠企業便可藉助平臺與中大型企業拼搶“人才”,自主“培養人才”(在合夥人、創新創業的社會潮流下這已成為一種可能)。原因是90後、00後新生一代,這種“自主自由”意識非常明顯,得到人重金就可以,如何得到事業心,就得符合滿足他們的內在真實需求。所以,傳統的僱傭關係已在慢慢地受合夥人關係的衝擊,小編相信在未來幾年的社會關係發展中,合夥人關係會像現在的僱傭關係一樣普遍。因為,合夥人關係可以讓企業更容易得到人才的事業心,而不僅僅是一個人。這樣的投入與產出,才能讓“人財”更為高效的互動、流動起來。

編者:Nick鄭

“跨境電商-校企合作-協同育人”倡導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