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所有疾病都源於腸道微生物?!

疾病一直都是人類健康的殺手。

1900年前後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如肺炎、感染性腹瀉、結核病,排在全球死亡原因的前三位。到了21世紀,文明病出現了高發,已經很不正常的變成了生活中的“常態”。排在前三位的死亡原因也變成了心臟病、癌症和中風。看看周邊的人,糖尿病、過敏性疾病、精神性疾病,消化系統疾病,免疫系統疾病,幾乎沒有人能夠完全倖免。

我國自閉症孩子已經突破了一千多萬;有的人吃點小麥食物就會狂洩不止;年紀輕輕已經戴上了三高的帽子;正值壯年就被癌症奪走了生命。這一切的問題,都讓人們疑惑不解,生活水平提高了,醫學科技高度發達,為什麼人們的生命還是如此脆弱?

英國著名的生物學博士阿蘭娜.科倫,在一次野外調查中因為細菌感染大病一場,由此開始了萌發了研究人類與微生物之間關係興趣,並在學術界取得了轟動性效應。她在《我們只有10%是人類》一書中提出,人類的所有疾病都源於腸道微生物。我們的身體構成不僅僅只有肌肉、骨骼、皮膚、血液等,還有約90%的成分是微生物,大約100萬億。據統計,一生中寄宿在人體內的微生物總重量相當於5只非洲大象。而這些微生物一旦遭到了破壞,不僅會出現胃腸功能紊亂、過敏、肥胖等疾病,還會出現焦慮、抑鬱、孤獨症等精神問題。

作者在書中提到了很多讓人腦洞大開的現象。我們常說奶牛“吃進去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而這個過程其實是數萬億個微生物產生了一種叫做“酶”的特殊蛋白質,對食物進行的化學分解;

你以為闌尾就是個可有可無的“惹禍精”?其實,那個地方是微生物在我們人體的安全屋,裡面儲存的細菌會在突發狀況下挺身而出,保護我們機體躲過反覆的胃腸道感染、免疫障礙、白血病,心臟病;

你知道治療腸易激綜合徵最有效的方法是什麼嗎?是糞便移植?!…..

下面,我們就通過閱讀全書,來簡單來認識一下作者這些顛覆世俗的理論:

關於抗生素:學會判斷自己是否真的需要它

蘇格蘭生物學家亞歷山大.弗萊明是家喻戶曉的英雄,因為他在實驗中無意間發現了青黴素,從而結束了微生物橫行霸道的時代。人們不再會因為一個小小的刮傷或者膿包而喪命,這使得全球的平均壽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可是很快,抗生素的應用到了氾濫的程度。於是,新的問題出現了,抗生素的應用破壞了我們體內的菌群環境,搗蛋的微生物被殺死了,作為守軍的有益菌也自傷八百。

比如,化膿性中耳炎治好了,卻可能因為菌群失調,帶來更可怕的繼發感染,免疫力下降、過敏和自身免疫方面的改變。原本普通感冒引起的咽喉炎因為抗生素的應用,最終引發了精神神經性疾病。作者自己,就是因為治療蜱蟲感染長期使用了大量抗生素,蜱蟲熱被控制住了,可是各種皮膚破損、過敏、消化系統異常等問題依次找上門來。

我們來想象一下這樣一種情景。家長抱著感冒發燒的孩子心急火燎的來到醫院,近乎命令式的央求醫生“快給我們打點滴吧,用最好的藥,貴點沒關係,必須讓他馬上好起來,不能讓孩子遭罪。”於是直接頭孢三代上吧,效果最好,以後真有感染性疾病需要用抗生素的時候,基礎的抗生素已經不管用了。

幾年以前,醫院裡約有一半以上的抗生素處方都是不合理的,這絕不僅僅只是醫生的責任,在規範抗生素使用之後,醫生拒絕給沒必要再使用抗生素的疾病開處方,病人就自己偷偷去藥店買回來服用。曾經有人說,我們國家有一代人毀在了濫用抗生素上。你,你的孩子,你的親人有沒有成為抗生素濫用的受害者?

抗生素在關鍵時刻永遠都是我們的救命藥,這毫無疑問,我們需要做的是學會評判,自己是否真的需要抗生素。這就像駕駛汽車,全球每年因車禍造成的死亡人數高達120多萬,可是,你能因此就否定汽車的使用價值嗎?你應該做的是如何更規範的安全駕駛。

關於剖宮產:自主謹慎的選擇生產方式

孩子出生時,整個身體幾乎是無菌的,只有在經過媽媽的產道時,全身上下才被包裹上了媽媽陰道口的微生物。不要覺得噁心,這些微生物已經與母體和諧共處了很久,是孩子出生後,母親為其準備的第一套生日套裝,是嬰兒適應外界的第一步。

有了這第一批“親屬團”入住體內,嬰兒才能更好的面對陌生環境中,完全陌生的微生物大軍,這能決定嬰兒體內的微生物,在長達幾個月甚至幾年的發展軌跡。

而且,父母們在嬰兒出生後,恨不得為嬰兒打造一個無菌的環境。嬰兒房裡定期用空氣消毒噴霧,大量使用消毒溼巾,奶瓶、乳頭反覆清洗消毒,嬰兒房避免外人進出,這些做法都極大的破壞了嬰兒體內剛剛建立的微生物環境,降低了嬰兒體內微生物的種類,從而使抵抗力降低。

醫院裡,出現問題的嬰兒人數猛增,溼疹,大便帶血,不停哭鬧,反覆吐奶,過敏性哮喘等情況屢見不鮮。最後母乳餵養被叫停,各種氨基酸奶粉,配方奶粉開始粉墨登場,又加重了嬰兒體內菌群的改變。不得不說,我們出於愛的初衷,人為的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了很多的麻煩。

有一個時期,剖宮產因為快速、方便又無痛成為替代自然生產的一種時尚。可是,沒過幾年,剖宮產的後遺症就全部顯露出來。嬰兒從子宮裡被拽出來,直接接觸的是環境中陌生的微生物,很難建立起相匹配的菌群系統。相比於自然分娩,剖宮產的嬰兒在患感染、孤獨症、糖尿病、肥胖症等疾病的幾率,都是成倍數增加的。

所以,作者在書中強烈呼籲,請一定慎重選擇生產方式,如果沒有影響生命的情況,請儘量讓孩子自然分娩,如果可以,情一定母乳餵養,在嬰兒添加輔食的基礎上繼續母乳餵養至18個月,這些因素都能大大降低孩子日後患文明病的風險。

關於益生菌:足量的益生菌可以讓人愉快並治癒多種頑疾

益生菌這幾年搭上養生保健的順風車,迅速發展成為一個新興產業,各種益生菌製劑走進了千家萬戶。世界衛生組織對益生菌的定義是“是活的微生物,當他們達到一定數量的時候,會對宿主的健康有益”。

但是如果你想象著一瓶小小的酸奶或者一條冷凍乾燥的益生菌粉就能改變體內的微生物環境,治癒孩子的花粉症,那你是想多了。在一個100萬億的微生物大軍里加進幾千幾萬個士兵,你還指望他發揮出作用?它就像一個沒拿武器的士兵被趕到戰場上,或者陣亡了,或者溜了一圈跑了。

所以真正能發揮作用的益生菌有很多要求,菌種和菌落的多少,是哪一種菌株,細菌們是如何被包裝的,這些都是益生菌進入人體內能否發揮作用的關鍵因素。研究證實,很多合格的益生菌是能夠產生神奇的治療作用的,可以改善人的精神狀態,使人愉快,甚至緩解溼疹、花粉症、腸易激綜合徵等頑疾。

由此還衍生了一種新的治療方法“糞便微生物移植療法”。對,你想的沒錯,就是將一個人的糞便置入另一個人的腸道內。覺得很噁心?這也是正常感覺,對於腐臭物的厭惡感是人類的本能保護機制,但是如果我們能夠想象一下輸血,心裡或許能坦然一些。其實糞便移植和輸血一樣,都是將別人身體內的物質人為的置入自己體內,成為拯救人類生命的一種方法。糞便移植可以治癒艱難梭狀芽孢桿菌感染,溼疹、過敏、肥胖,甚至有精神問題的兒童。其實說白了,益生菌和糞便移植都是將有益的微生物送達病患者的腸道內,只是一個是口服,一個是直接從肛門輸入而已。

當然,如果想要體內長期維持一個適合益生菌生長的環境,就必須為這些細菌提供必要的食物,從而保持和增加益生菌菌株的群體數量,這些細菌的食物就是我們所說的益生元。益生元的來源可以是保健品和自然食物,如洋蔥、大蒜、韭菜、香蕉等。保持體內足量的益生元,對人體的作用要遠遠高於益生菌。

總之,想要了解我們身體的奧秘,《我們只有10%是人類》這本書很是值得一讀。不管採取哪一種生活方式,我們都應該遵循並維持自然存在的平衡,不要造成一些人為的傷害。預防永遠勝於治療。

現在存在很多反常現象,越養生越虛弱,越嬌貴越容易生病,這都是因為過多的干預,造成了體內菌群失調,從而使我們的身體,甚至我們的個性、我們的遺傳基因都發生了改變。所以從現在開始,我們要重視、要關注、要接納我們身體內那90%的小生物,最終成為一個100%的人類。

人類的所有疾病都源於腸道微生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