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臨證指南醫案》中風(4):葉天士用藥的先後之法

中醫認為每一個疾病都不是孤立的,五臟六腑相互影響,疾病也在不斷變化當中,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所以中醫不僅能夠預測疾病發展的過程,而且在每個階段都有應對之法。

西醫則不然,西醫把疾病的發生看成一個孤立的、突然發生的事情,所以西醫師的習慣性思維就是去尋找直接至病的原因,然後去處理它。

比如中風,西醫認為就是顱內出血或缺血所致,所以治病手段就是去除血塊、止血。雖然病因直接明確,治療手段簡單有效。但事前既無法預知疾病的發生,事後也不能防止疾病復發。

今日四則病案選自清代名醫葉天士的《臨證指南醫案》中風條目下。我們可以欣賞葉天士診病斷證,遣方用藥的精妙之處,同時也可一瞥中醫治療疾病動態發展的特點。

重讀《臨證指南醫案》中風(4):葉天士用藥的先後之法

案1,患者精遺失聰,肢體麻木,此為腎液虛耗,肝陰不足所致,都是中風之兆。

怎樣預防中風的發生呢?葉天士說:“滋液熄風,溫柔藥涵養肝腎”,此預防中風之總則也。

熟地味甘性溫,歸肝腎二經,是填精補髓之要藥。肉蓯蓉、枸杞子、當歸、巴戟天是葉天士溫補肝腎的“四劍客”。沙苑子不僅可以益精,還有止遺之用,石菖蒲、遠志交通心腎,霍痰開竅,正合患者精遺失聰之疾。

重讀《臨證指南醫案》中風(4):葉天士用藥的先後之法

案2,為中風後遺症的治療。肢麻語澀,足不能行。基本病機和上例相同,所以同樣以肝腎“四劍客”為主:肉蓯蓉、枸杞子、當歸、巴戟天,唯有兼症多一“二便艱阻” ,需用辛潤藥,辛而能通,潤則能下。小茴辛溫,柏子仁潤下,牛膝引藥歸腎,兼能強筋壯骨。

重讀《臨證指南醫案》中風(4):葉天士用藥的先後之法

案3,同樣是中風後遺症,所不同者為腹脹,此腹脹不同一般的腹脹,而是腹大如鼓,無一時不脹。脾胃受傷,已波及後天根本,不可不慎!

庸醫用藥,以為病繁則藥亦應繁,實則大謬。天士曾治一病重者,一味人乳而已。

還有一則,斷不可一見腹脹,就用行氣破氣藥,因行氣者亦耗氣散氣也,氣虛已極,無氣可行。

此例用藥亦簡而不繁,健運脾胃,兼通中風後遺之血脈淤阻。人參、白朮、茯苓四君子去甘草之滯,補氣聖藥。枸杞子、當歸、白芍,溫通陽明血脈,白芍亦可收腹脹散漫之氣,天麻、桑葉通行血絡,清除體內殘存之風邪,亦有疏肝培土之用。

重讀《臨證指南醫案》中風(4):葉天士用藥的先後之法

案4,為暴中之症。暴者急也,疾病兇險,人之生,全憑一口陽氣。四肢抖顫,汗洩煩躁,陽氣衰竭徵象。人參大補元氣,附子大熱,藥性剽悍,走竄十二經脈。黃芪、白朮,補而封固,回陽於須臾之間。

病有先後,天士用藥亦有先後,不可不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