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托、饸烙、过油肉、太原头脑……咀嚼山西味

关注家庭建设 关注书香生活

霍金坐在弦上(ID:HKingBOOK)

1

“平遥的牛肉太谷的饼,

清徐的葡萄甜格盈盈,

榆次太原祁县城,

拉面削面香煞人。”

山西人对本乡本土美食可谓是热爱,编成词谱成曲,代代传唱。

这要放到我刚来北京那会儿,才不这么觉得呢。

北京校园食堂的伙食水平伴随着迎接千禧年的喜悦而蓬勃发展。

我头一次吃了地三鲜、酱爆鸡丁、鸡块汤米饭、牛肉板面、茴香馅肉包……还有麻辣烫。

那时候我早餐能吃两大碗八宝粥,晚上睡前还能吃上一大碗牛肉米线。

香得直咂嘴。

我爸打电话说:“女女吃得饱吗?吃饱了不想家。”

何止是吃得饱,简直是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啊!

这么多年下来好像拥有了五湖四海的胃。

刀削面

刀削面是山西人民日常喜食的面食,因其风味独特,驰名中外。刀削面全凭刀削,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面叶,中厚边薄。棱锋分明,形似柳叶;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面食者欢迎。

2

不过,有一样老家山西的小吃,即使在我最热衷品尝各地美食的时候,也常常惦念。

吕梁碗托。

荞麦面同水揉到一块儿,加热熬成粥糊状,置于瓷碗里,晾凉以后即成。

吃的时候浇上醋、蒜、秘制油辣椒、芝麻酱。

碗托可以用小刀划着吃,切成条凉拌着吃,豆芽子炒着吃……

最香的就属油辣子,每家的味道略微不同,摊主决计不会告诉你制作秘方。

碗托

碗托是在山西流传千年的传统面食小吃,在方言里又叫做“碗凸、碗托、碗坨、碗脱”,晋中一带也被称为“灌肠”。碗团是用荞面同水揉到一块儿,加热熬成粥糊状,晾凉以后即成。

我们小时候路边很多这样的小摊,老板能够清楚地记得常去吃的小孩的名字,谁喜欢吃辣谁不要蒜,坐下来不用你多说啥。

我们那儿的小孩,至少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碗托的熏染下长大。

实在想念那个味道时,几百块钱高铁打个来回,吃上几碗,不亏。

我们那儿爱吃五谷杂粮,除了荞面碗托,玉米面、豆面、红高粱面,都可以做成好吃的食物。

以前去外婆家,她总会做一些杂粮吃食。

用玉米面或者黄米面摊一些“糊煎”。

用豆面或红高粱面就对半掺上白面,做成饸烙。

莜面搓成扁鱼子或者做成栲栳栳,醋蒜调成汁蘸着吃。

黄软米面包上红糖,炸成油糕,也是人间一道美味。

栲栳栳

栲栳栳(kǎolǎolao)是山西高寒地区(主要是大同、吕梁、忻州等地区)用莜面精工细作的一种面食小吃。栲栳是用竹篾或柳条编制成的一钟上下粗细一致的圆框,形状象斗,是农家专门用来打水或装东西的一种用具,也叫笆斗。

外婆家住在晋西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昼夜温差较大,大豆作物普遍。

比如麻峪豆腐就做得极好,质地细腻、软而不碎。用大豆先去皮,水浸软,再磨成豆浆,煮熟,加卤水,后空出水分,在木制容器内压制成型。

直接蒸煮出锅,蘸辣子为佐料,口味鲜美,特别有豆味。

也可把豆子放入铁沙锅中炒制,蚕豆、黑豆、黄豆,都能炒。

谁家炒豆子时,满院子都飘香。当成小零食吃,既健康滋补又美味。

吕梁人还擅长把土豆做成各种食物。

大一点的土豆去皮,粉成泥,揉成“合楞子”(土豆丸子),或者把土豆擦下来与面粉搅拌,做成“不烂子”。

合楞子、不烂子

合楞子是流行于山西吕梁山区的一道美食,为山西十佳传统小吃之一。主料是土豆,主要通过上锅蒸煮的方法做成。

不烂子也称拨烂子,是一种山西省、河北省南部部分城市传统面食。在山西方言里把“拌”这个字拆成bú和làn两个音来读,谐音就成了“不烂子”。晋南以及部分其他城市叫做“馈垒”,如大同市灵丘县也叫“奎lui或奎lv”。

小一点的土豆,外婆会烤进炭火里,不一会就会散发出浓郁的烤土豆的香气。夹出来的小土豆,就着那热乎劲捏掉外皮,咬一口软糯可口。

每每说起这些晋西北的乡土美食,还是咱们临县秧歌里表的真切。

“东山的果子西山的枣,

暖泉会漏的是好漏粉,

碛口的碗秃子招贤的“熬”,

城里的油饼子关王庙的糕,

枣圪垯的干馍馍笼的焦,

三交的红印印大“火烧”。”

3

从吕梁市区驾车上青银高速,延路经过汾阳,出孝义,便出了吕梁地区。

再往南20公里,即行至介休。

这个城市因春秋时期割股奉君的介子推而闻名于世,也足见历史上山西介休人之忠厚。

山西第二大支流汾河,将文水、孝义、介休、太原、侯马等地连接着,最后在运城市万荣县荣河镇庙前村汇入黄河。

万荣是我父亲的老家,我的祖籍。

以前入学入职填表时总是奇怪,祖籍出生地居住地,要填那么多地址。而祖籍,对于漂泊在外的人生来说,看起来最不中用。

后来是靠年轮明白的,一个人的根是不能改变的,总有一天,你会抱着或好奇、或惊讶、或遗憾、或想往的心情,去领略你的生命起源地。

我在运城生活过最长的时间,是初中毕业之后的一个月,寄居在二叔家。虽短暂,却丝毫不影响它在我心中具有的象征性的崇高地位。

运城因“盐运之城”而得名,运城盐湖是世界三大硫酸钠型内陆盐湖之一。

由于其盐含量类似中东的“死海”,人在水中可以漂浮不沉,故被誉为“中国死海”。运城也是华夏文明重要的发祥地。

横跨山西境内,基本都以小麦为主,运城人也爱吃面,刀削面、油泼面、空心面……面以多样的形式出现在餐桌上。

运城盐湖

运城盐湖是世界三大硫酸钠型内陆盐湖之一。由于其盐含量类似中东的“死海”,人在水中可以漂浮不沉,故被誉为“中国死海”。

运城盐湖是个古老而又典型的内陆咸水湖,地质研究表明,运城盐湖诞生于新生代第三纪喜马拉雅构造运动时期,约有0.5亿年历史,自东北向西南延伸,长约30千米,宽3千米~5千米,湖面海拔324.5米,最深处约6米,总面积132平方千米。

当然,在运城一般人吃了面条后,总还要咬两口馒头,说是馒头耐饥,也是生活习惯。馒头掰开夹入油辣子,香而不腻。

闻喜的煮饼、万荣的苹果、北景的柿子、稷山麻花、解州的羊肉泡馍,还有无碱馍……这些都是小时候父亲常带回来给我们吃的。

因为食物,即使没有居住在父亲走出乡关的城市,我们也与老家运城一直有着挂念和联结。

直至现在,父亲也总说,真想再吃一吃老家的猪头肉和肉拌菜,他蒸包子和红烧肉的手艺也从我爷爷那儿传承下来。

4

后来父亲考学后离开运城,之后又带着我们一家四口从吕梁山举家迁至山西中部的晋中和太原。

相比起来,山西中部地区向来富庶,餐饮更是丰富。

过油肉、蒸饺、太原头脑、羊杂割、老豆腐、炒面皮、小酥肉、红烧肉……不胜枚举。

每当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烧热油锅,炸丸子、炸土豆、炸带鱼、炸豆腐……

太原头脑

“头脑”是太原特有的一种风味小吃,为汤状食品。在一碗汤里放上三大块肥羊肉、一块藕、一条山药。汤里的佐料有黄酒、酒糟和黄芪。品尝时可以感到酒、药和羊肉的混合香味,味美可口,越吃越香。特点:益气调元,滋补虚损,活血健胃,富有营养,具有抚寒喘和强壮身体、延年益寿的作用。

如今这些原本只在过年过节时吃的东西,平常也端上了餐桌。各种鲜蔬肉类炒成一锅,撒一些花椒大料粉,出锅后舀一大勺,浇在面条或米饭上,闻一闻都觉得香味扑鼻。

面食依然是主要的。有人笑晋中人,说榆次家一天三顿面,一年365天吃一样的都不嫌腻。

过去的山西人不太吃海鲜,内陆地区的特点。但山西人却也挺聪明,我想有一样东西起了作用。

胡麻油

胡麻是亚麻籽的俗称。

胡麻油中,亚麻酸的含量高达48%左右,其在人体内可转化成DHA和EPA,可以与“深海鱼油”相媲美,是一种经济实用的“深海鱼油”。

然而胡麻油有其独特的气味,炒菜的话外省人恐怕吃不惯。我们带着山西的胃呢,胡麻油炒土鸡蛋那可是一道厉害的菜呢。

胡麻油

胡麻是亚麻籽的俗称。胡麻油中,亚麻酸的含量高达48%左右,其在人体内可转化成DHA和EPA,可以与“深海鱼油”相媲美,是一种经济实用的“深海鱼油”。

5

当然,美食还得配美酒才够劲。

山西的汾酒历经几千年的历史,因吕梁汾阳杏花村有取之不竭的优质泉水和精湛的酿制工艺,给汾酒以无穷的活力。

据说山西人其实喝不惯别的酒,怎么都觉得只有汾酒如同花香沁人心脾。

每逢年节,开一瓶陈酿的老酒,对这个有着文明记载三千年的三晋大地的情怀,与这沉香的美酒便相互交融。

汾酒

汾酒,中国传统名酒,属于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因产于山西省汾阳市杏花村,又称“杏花村酒”。

汾酒有着4000年左右的悠久历史,1500年前的南北朝时期,汾酒作为宫廷御酒受到北齐武成帝的极力推崇,被载入二十四史,使汾酒一举成名。

伴着美酒佳肴,就能想起1959年毛泽东主席在庐山会晤了老战友贺子珍,毛主席斟了一盅山西杏花村老白汾酒,自己先呷了一口,微笑着对她说:“我还是这个习惯,酒要喝的,但不多喝,汾酒很纯正,我爱喝……”

周恩来总理也曾说过:“汾酒纯正”。

好酒配英雄。

6

如果说远销海内外的杏花村汾酒已成为了山西的名片,老陈醋是山西人离不了的味道,它的酿制也已有三千余年的历史。

属于“中国四大名醋”的老陈醋以色、香、醇、浓、酸五大特征著称于世,享有“天下第一醋”的盛誉。

山西人爱吃醋也会吃醋,山西醋的种类也非常繁多。饺子面条炒菜凉拌,缺了醋总觉得少了点味道。

山西老陈醋

山西老陈醋是山西地方传统名产,属于中国四大名醋之一,它的生产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素有“天下第一醋”的盛誉。山西老陈醋以色、香、醇、浓、酸五大特征著称于世。

按照2014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山西老陈醋产品质量新标准,山西老陈醋不用再标注保质期,且只有酸度为6度才能被称为正宗的老陈醋。

位于太行山以西,吕梁山以东,黄河中游东岸的山西,即使被层峦叠嶂的苍凉大山包裹着,山西人的性格却跟典型的西北人有所不同。

或许是被醋软化的原因,山西人性格不仅质朴厚道、淳朴勤俭,更明显的是,他们知进退、懂谦让,细腻柔软的内心让人觉得与粗犷不拘小节的外在存在着巨大的冲突,在大风大浪前会拐弯,处世圆润。做人做事总留一步,不会把话说尽把事做绝。

被称为“山西王”的阎锡山就代表了典型山西人的性格特征。

哲学家梁漱溟在1922年到山西考察村政建设时,曾说道:“现在全国各地都乱到极点,个人自由的权力,全被剥夺无遗。哪处不是民不聊生!山西这方面,无论如何,我们总是可以赞美地方政府有一种维持治安的功劳。”

这其中阎锡山居功至伟。

他有学识、通军事、会治理、善总结,更重要的是,很圆滑。

1937年2月4日,阎锡山写了一篇日记谈自己的为人处世之道:“反对左可以,自己不当站在右边。反对右可以,自己不当站在左边。站在左边反对右,站在右边反对左,不是消敌是树敌。”

性情之通融圆润可见一斑。

当然,如果就因此而说山西人性格懦弱谨小慎微,那也是不公平的。

刘胡兰、左权、范郁文、贺昌……都是宁死不屈、光荣而伟大的硬骨头。

是非优劣,都只由后人评说了。

解州关帝庙

解州关帝庙为武庙之祖,地处山西运城市解州镇西关。北靠盐池,面对中条。解州关帝庙创建于隋开皇九年(589年),宋、明时曾扩建和重修,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毁于火,经十余年始修复。

解州关帝庙景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关公信俗”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关公文化节”被评为中国十大人物类节庆活动之一。2012年,“关圣文化建筑群”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7

我离家也已十八载,很多人事物都不够熟悉。我所了解和熟稔的,只那么一点点。

如果要说我对家乡山西有多挚爱,真不敢妄言。倒不如这样说,我对自己走过的每一步路,都充满热爱与怀念。

人无再少年。

每一点留于世的印记都是珍贵的。

几十年以来我反复做好几个关于家乡的梦,外婆家的山、我的小学和中学、家属楼的后院、从家到学校的路。

那些人和事忽远忽近,清晰又模糊。

壶口瀑布

山西临汾壶口瀑布是黄河上唯一的黄色大瀑布,也是中国的第二大瀑布,号称“黄河奇观”。以壶口瀑布为中心的风景区,集黄河峡谷、黄土高原、古塬村寨为一体,展现了黄河流域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

1988年被确定为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1年被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2002年,晋升为国家地质公园。

家乡不仅仅是有父母的地方,也是自己成长的地方。至少,它应当也有价值以一种意境的方式存在于我们的情怀之中。

当然它并不是虚无缥缈的。

家乡不仅长存于梦中,更以它特有的美食和风土人情让我们留恋,又是那么的真实。

“稷山的红枣甜格盈盈,

夏县的莲菜最出名,

虞乡的柿子甜又红呀儿呦,

杏花村的特产竹叶青。”

……

每当母亲唱起这首歌时,我总会想,山西的特产真是数不尽啊。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往后我要是在北京混不下去了,就坐一趟G91,路上装几个汾阳的石子饼,任由飞驰的列车把我带回老家。

回去就来一碗喷香的炒“不烂子”。

进可攻退可守,嘿嘿。

扫描二维码关注 霍金坐在弦上

添加我们:HKing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