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医疗界最强大脑助力100+医院,他想让老百姓去诊所不再头痛

撰稿: 孙雨晨

「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我们)遇到了这个行业一次结构性机会。」深泉科技创始人兼CEO左潇略带兴奋地告诉新经济100人。

一场新的革命呼之欲出。跨出这一步,中国花了十多年。

对于深泉科技来说,他们开发的智能诊断系统终于可以放开拳脚地大干一场了。

01 用技术赋能医生

「大家都希望分流,为什么这十来年还是分不了?因为基层接不住。本质是整个供给侧严重不足。中国号称有23万家诊所,但真正质量好的,老百姓愿意去的,大概不超过500家,这是中国的基本局面。那怎样才能让更多人来开诊所呢?所以我们就得给他们一套整体的解决方案。」左潇说。

创业前,左潇的身份是美团网市场总监。2015年初,晨兴创投的管理合伙人石建明和蓝驰创投管理合伙人朱天宇听了左潇的想法就决定投他几千万人民币,「那时我们连产品原型都没有」,但左潇把整件事想明白了:国家有两件事讲了十几年一直落不了地——一个是基于医联体的分级诊疗,一个是家庭医生。

▲深泉科技创始人兼CEO 左潇

左潇的答案是:能。

一切的基础在于先要有一套「赋能」医生的系统。这套系统得比人脑更精密:

它不会倦怠,能够24时工作;

它不会受到情绪干扰,能够始终根据病症提供冷静的判断;

它没有记忆盲区,集循证理论和众多高年资医生的经验为一身,只要你告诉它哪里不舒服,它就能逐步帮你排查,直到找到病因。

02 将医学知识「系统化」

左潇那份「压箱底」的模板奠定了深泉科技系统的基础,但在「系统化」时遇到了瓶颈。

深泉科技技术总监赵海丰解释,医学不太讲逻辑,是经验科学,盲区很多,在技术参与的时候会有一定难度,团队一开始设想是做纯逻辑运算,但后来发现其实很难用计算机的思路去归纳医生看病的逻辑。

早在深泉科技之前,军事医学科学院曾在这方面做过尝试。该项目希望通过计算机帮助北京的基层社区医生提高诊疗水平。深泉科技医学中心主任杨贤兵听参与项目的同学说,最后项目因为计算给算死了。

例如高血压患者的用药选择,机器判断用哪种降压药,但针对不同个体,需要考虑合并症、年龄、血压升高的程度、肝肾功,加上时间分布等不同维度的情况,机器很难精准地解决类似问题,「就像理论上我们可以计算全世界一样,实际上这种超人是不大存在的。除非是上帝,估计能写出来。」杨贤兵说。

杨贤兵曾是一名军医,擅长慢病管理。虽然是学医出身,但他对计算机同样感兴趣。在梳理糖尿病诊疗逻辑时,杨贤兵跟一位工程师相互切磋,白天开长会讨论,晚上学习对方领域的新知识,最终碰撞出了新的思路。最后他们决定给医生提供一个可编写逻辑规则的工作台,而不是让医生用只有工程师看得懂的逻辑归纳医学知识。

以病情-诊断关系为例,算法对病人病情数据和诊断数据进行学习,将病人病情描述(症状及其描述、体征、辅检信息等)和诊断映射到指定的高维数值空间,病情信息和某些诊断在此空间里的

距离就反应出了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从而做出较好的诊断相关性的推测。

▲糖尿病数据集运算演示

这么做的好处是,一个医学词条写好,前端可以直接上线使用,中间不需要再由工程师转化为代码。因为改变了思路,深泉科技可以把别人需要花半个月时间搞定的项目用4个小时完成。

杨贤兵当了20多年医生,很能理解这种心态。「人有健康权,就像人要平等一样。想到这个系统做成了,能真的用到偏远地方,帮助那里的人们实现了一种作为人的基本权利。你有这种想法就特别有干下去的动力」。

左潇和他的团队花了3年时间将那些庞杂的医学知识系统化。早期研发时,他的状态常常是晚上12点还在办公室看医书。有一阵,不怎么失眠的左潇,经常两三点一头大汗醒来。他联想到医书里写的心梗早期症状,就给自己备了几瓶阿司匹林、硝酸甘油和速效救心丸。

后来跟协和的医生交流经验,左潇提到自己的担心,那位医生说:「这说明你学医学得特别认真,在协和这种人比较多,叫学医综合症,是因为学得太投入,能感受到你的每个器官」。

03 用实操优化系统

「刚开始操作比较繁琐,他们会定期来诊所征集意见,拿回去之后迅速改进升级,把问题给我们解决掉。」刘晓燕是成都当地一家连锁门诊的儿科医生,也是深泉科技智能诊断系统最早的一批用户。

▲2016年11月深泉智能专家诊断系统首次在华西医联体使用

现在的深泉科技跟2015年刘晓燕刚使用时的相比,交互、诊断精确度都有非常大的差别。那时候,医生用深泉科技写病历更像在做问卷调查,要点十几回「下一步」,花费不少功夫。

现在,医生需要手动输入的内容非常少,更多的是点选「标签」。当医生在「主诉」一栏录入「咳嗽5天,加重伴发热1天」这一病人初始信息,界面会自动出现与此相关的其他症状,以及诊断建议。

作为一名儿科医生,刘晓燕告诉新经济100人:

早期由于流程不平滑,医生抱怨系统用起来麻烦,以前病人咳嗽,病历上写个支气管炎就行,现在要写咳嗽几天。

后来,情况发生了变化。连60多岁的老医生都为了用系统,学起了拼音输入法。左潇解释,这是因为医生们发现按深泉科技的建议诊断能有效避免漏诊。比如,一个类似感冒症状的患者有可能患的是心肌炎,如果只关注发烧、咳嗽等表征,极有可能酿成悲剧。

04 填补供给侧不足

2015年,不少线上问诊公司拿到了融资。在这种环境下,左潇有些迷茫:既然线上问诊能拿到钱,深泉科技线上诊断系统做得也还不错,要不要转线下?是不是自己方向选错了?

2015年,深泉科技投资了成都当地一家连锁门诊安德,向他们输出深泉科技的系统和模式。安德联合创始人钟鹏告诉新经济100人,想要诊断尽量客观准确,需要规范诊断的标准才能有效减少风险,「实际上医疗最难的在于风险,我觉得这个优化过程还是很漫长的」。

2017年10月,深泉科技开办首家自营诊所,12月开设第二家。两家诊所在科室设置上不完全相同,一家有中医推拿、能打点滴,而另一家没有,不同模式是为了在试验不同的用户需求,「老年人顺应他的习惯,觉得输液好得快,就别拖重。但是年轻家庭或未来的妈妈,都知道宝宝输液不好,所以这样的理念反而会得到她的认可。」左潇说。

做诊所有两个目标:第一,摸索诊所这个业态,最优的商业模型应该是什么样的;第二,这个模型如何规模化。看病不像外卖,是非常低频、偶然的需求。黄玉姣总结了两条获客方法论:

一是以儿科为突破口,比如组织主题为「关注儿童用药安全」的线上答疑活动。这个渠道提供的用户大概占了30%。

二是放大口碑。黄玉姣抓住用户心理,推出「老用户带新用户两人都免费体验一次小儿推拿」的福利。两个人都能享受到优惠,没有理由不来。

以目前两家诊所基础诊疗部分第一年150万-200万元的年收入计算,深泉科技自营诊所第一年的年坪效在0.5万-1万元之间(差别取决于这个诊所的面积),年人效为18万-28万元。对于2-3年的成熟店,基础诊疗信任建立后,逐步拓展高毛利科室和项目,单店年收入可以增加500万元以上。

左潇曾经想过是不是可以靠开诊所挣钱。他算过,开10家就可以盈亏平衡,但后来他想明白了,凯撒医疗集团开了70年把诊所开到了600家,即便这样,在自己有生之年,也很难见到中国的基层医疗有很大变化。

美团点评CEO王兴曾经教给左潇一个比较重要的经验,跟这个领域的所有优秀团队都保持接触,对医疗改革能够产生革命性的方案都保持了解,「反复推算之后一定能够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你只是需要等到时机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