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是如何成功鲸吞大明的?

宋元明清五朝,几乎占了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史的一大半,宋朝和元朝相爱相杀,元朝和明朝相爱相杀,明朝和清朝相爱相杀。四者间三段相爱相杀,除了前面两段绝对的实力碾压、大势所趋不可避免外,明清之间完全不存在什么实力碾压。明之所以被彻底灭亡,并不都是满清的功劳,还有这一群人的功劳巨大,成功帮助辽东小游牧国家成功鲸吞疆域辽阔的明帝国。这群人是谁呢?


有聪明的读者朋友已经猜到,汉奸,活跃于各个时期特殊人群,屡禁不绝。他们做卖国卖民做汉奸的理由有很多,而且十分充分,有些人经过洗脑不知不觉地走向了一条不归路。例如近代的汪伪政权,汪精卫口口声声喊着“救亡图存,为中华民族保留火种,以待复兴”,却向日本侵略者卑躬屈膝,帮助他们杀害我们自己的同胞。

明朝末年有一大批且十分可观的汉奸效力满清王朝,这里的汉奸指的是“反母国明朝,投降敌国满清”的人。满清本部人口,就算加上蒙古人和辽东汉人,也不会超过千万,而当时大明朝辽阔的疆域有上亿汉人。满清统治者深知自己本部人口较少,仅凭自己的军力和人口难以占下这片宽广土地,必须要寻找“铁杆盟友”合作。

明朝是直接灭亡在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手上的,硬说和满清有关系也是可以的。汉人大将,正是满清统治者心目中最满意的盟友,他们有号召力,有能力,手上有的还有军队,可以帮助满清打仗攻占地盘,还可以收拢人心。所以在满清正式建立,皇太极就对汉人能臣能将,表现出一副求贤若渴的样子。


祖大寿反复降清叛清降清,皇太极等满清君臣始终包容忍让,不肯放弃。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明朝统兵大将之间大都沾亲带故,关系不浅,先降带动后降不是做不到。满清入关最重要的一道关隘山海关,其总兵吴三桂的舅舅是祖大寿。

明朝末年清朝初年,排得上名号的有:祖大寿、吴三桂、洪承畴、李永芳、孔子后人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等,他们是满清的刀最快的侩子手,除开祖大寿,个个手上沾满了上万人的血。许多地方的“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剃发令,展开的屠杀,数他们杀的最狠,比那些八旗兵还狠。

据说,清军入关的时候总兵力不过二十万,而投降清军的明军有六十万之多。金庸曾在武侠小说《鹿鼎记》中写到:五十个人汉人打一个满人,满人就得不到天下。当时的老百姓为什么不群起反抗,反而甘受满人奴役?原因说简单不简单,说困难不困难,要解决同样是这样。百姓们跟着明王朝被逼着从良民变成流寇,不造反就会饿死家中,连饭都吃不饱,哪会管什么王朝灭亡,什么王朝统治,造反又会被明朝官军追着到处杀。百姓就想吃饱饭,明朝统治者满足不了他们这个愿望,那就换一个朝代的统治者上吧。


明末的汉奸们,有的是为了活命,有的是为了荣华富贵,有的是为了报仇,还有的是被昏君奸臣逼的。他们的屠刀在心理作用下,杀起汉人同胞来更快更狠。从北京到广东福建,再到云南贵州,出最多力的就是明朝降军了。如若不然,八旗军早就折损殆尽了,满清的统治根基将不复存在。

1644年4月25日,崇祯皇帝朱由检吊死在北京煤山上,1645年5月22日,南明第一任君主弘光帝朱由崧被身边的汉奸挟持献给清军,保国公朱国弼、魏国公徐文爵、礼部尚书尚书钱谦益、权臣赵之龙、大学士王铎、都御史唐世济等明臣主动剃发降清。前后一年多一个月时间,世事变迁。

曾经受崇祯帝无比重视的心腹爱将左良玉的儿子左梦庚,率所部全数降清,其中包括十五名总兵,二十万士卒。明末的文官们大部分都是廉耻丧尽,贪财怕死的主,(崇祯死后的武将群体)武将们则是思变通敌,想割据称霸的主。


满清能入主中原,建立稳固的统治,得好好谢谢这群“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