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人眼中的——老北京4大黑暗料理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全国政治经济中心。

记得很久以前,家里的老人总是心心念念着要去北京看天安门、看人民英雄纪念碑,而那时还是小孩子的我们,心里则想的是——要吃北京烤鸭,尝尝北京炸酱面……

​北京的美食,是真的多。

按照网上说的,分为汉民风味、回民风味和宫廷风味三种。而且,民间还有老北京十三绝的说法,包括了豆面糕、艾窝窝、糖卷果、姜丝排叉、糖耳朵、面茶、馓子麻花、蛤蟆吐蜜、焦圈、糖火烧、豌豆黄、炒肝、奶油炸糕。

​不过在外地人眼中,这些所谓的“十三绝”,似乎都不咋地。

但是,比这些更恐怖的,却是公认的老北京黑暗料理“四绝”——豆汁儿、卤煮、爆肚和炒肝儿。

今天就来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这传说中的4大黑暗料理。

豆汁儿

​中国的娱乐圈里,有不少北京人,比较知名的像鹿晗、关晓彤、杨幂等。

印象里,似乎杨幂特别喜欢喝豆汁儿,而且好像还在某个综艺节目里当众喝过,喝完连连称赞。可感觉,周围的“非北京人”却都是一种一言难尽的表情啊。

网友们的说法是,豆汁儿有一种犹如泔水般的酸馊气味,让人难以下咽。

据说,豆汁儿的制作过程是这样的:用绿豆浸泡到可以捻去皮后捞出,加水磨成细浆,再倒入大缸中发酵,发酵后沉入缸底的是淀粉,上浮的就是豆汁儿了。发酵后的豆汁儿要用大砂锅加水烧开,再兑进豆汁烧开,后用小火保温。

据老北京人介绍,豆汁之所以难喝,是因为大家都凉着喝,那自然就会有一股难闻的泔水味儿。而如果是趁热喝,味道就不一样了,可以说是甜中带酸,酸中有涩,滋味独特。

想要尝试的朋友,可以去试试喝热的。

卤煮

​又叫卤煮火烧。

民间传说,卤煮火烧是由当年乾隆帝最爱吃的“苏造肉”传入民间以后,经演变得来的大众化小吃,算是老北京最纯粹的东西,比京剧还要纯粹。

原本的“苏造肉”,原料是五花肉,传入民间以后,人们用猪头肉来代替五花肉,又加入了廉价的猪下水,是为卤煮火烧。

卤煮火烧吃起来挺有讲究,需切成井字刀,豆腐要切三角,小肠、肺头得剁成小块。从锅里舀一勺老汤,浇在瓷碗中,再加上辣椒油、豆腐乳、蒜泥、韭菜花,让火烧、豆腐等吸足汤汁。

火烧透而不黏,肉烂而不糟。

不过,虽说人家卖相不错,夸得也挺好,但北京以外的朋友们若是瞧见了,恐怕还是难以下口。

炒肝儿

​老北京的炒肝儿,是由宋代民间食品“熬肝”和“炒肺”发展而来的。

据说还有一首专门写炒肝的诗:

“稠浓汁里煮肥肠,交易公平论块尝。谚语流传猪八戒,一声过市炒肝香。”

这诗读着,怎么总感觉有些乾隆爷的味道。

不过从诗里也能看得出大家对炒肝儿的喜爱之情,北京人还对其赞扬道:汤汁油亮酱红,稀而不澥,肝香肠肥,味浓不腻。

只是,在外地人眼中,这黑乎乎、黏糊糊、腥臭无比的炒肝儿,真是没法儿吃的。

爆肚

​北京的爆肚,是把鲜牛肚或鲜羊肚处理干净以后,切成条块状,用沸水爆熟,然后直接蘸油、芝麻酱、醋、辣椒油、酱豆腐汤、香菜末、葱花等调成的调料吃。

据说质地鲜嫩,口味香脆。

这吃法吧,乍一看似乎跟吃火锅涮牛肚差不多,都是烫熟后蘸料碗儿吃,但是据吃过的人讲,这道菜,膻气太重了,根本没法儿吃。

只怕只有常吃牛羊肉的朋友,才有勇气一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