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三国,就读懂人生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三国周郎赤壁。”

从《三国志》到《三国演义》,从古诗词到影视剧、流行歌曲,每个中国人的血液里,似乎都有三国的情结。

但三国究竟有什么魅力?很多人并不知晓,甚至简单地以为三国,无非就是几个男人在一起打打杀杀罢了,离现实生活很遥远。

其实不是的。

真正的三国,其实藏着我们中国人要懂的生存格局。


三国风流,就是人情百态。那些风云人物,在千百年前所经历的,可能就是我们现代人的职场、社交和婚姻境况。

看懂了他们的处世之道、人情世故、计策谋略,以及在人生关键时刻的取舍,不仅可能让你少走很多弯路、也许还能提高破局能力,看到解决问题的更多可能性。

读懂了三国,可能才算真正读懂了人生。

只可惜,现在市面上关于三国的书籍、影片太多且杂,一些老学究讲三国,也大都严肃枯燥。

而下面这位武装到牙齿的文艺“老灵魂”,他口中的三国,就很不一样了......

他是华语文坛全才

是高晓松、莫言、梁文道超钦佩的文学奇才


每天早晨五点半,他习惯看30份报纸,然后将有趣的内容摘录下来,再结合自己的经历写成小说,当天下午各大报刊就争相连载。

一贯恃才放旷的高晓松把他称为“自己敬仰的人中,为数不多还活着的一个”。

同为著名作家的梁文道不止一次盛赞他为“作家中武器齐备的侠客”,比自己厉害

连中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都忍不住感叹:“他像孙悟空,是台湾有天分、桀骜不逊、好玩到不得了的一位作家。”

他就是张大春,华语文坛的全才;也是高晓松、莫言、梁文道超钦佩的“文学奇才”。


华语文坛的全才到底有多全?


道光年间,张大春的家族“懋德堂”是当地的显赫贵族。

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的他,从小就被家族的文学素养熏陶着。在张大春四岁时,父亲就时常把他放在膝盖上讲文学名著。从《红楼梦》到《三国演义》,从《尚书》到《文史通义》...一本接着一本。

别人的童年喜欢玩具和游乐场,而张大春自小就热爱看史学书籍。只要一有时间,他就窝在家里读书写字。

上中学时,他便已经熟知众多经典名著。无论是中国古代的各类文史,还是西方经典小说,他都收入囊中,如数家珍。


▲初中时期的张大春

本着对文学的热爱,他喜欢尝试一切与其有关的事情,无论是编、写、还是讲,他都乐此不疲。

他是当代华语小说家,著作等身,包揽各种文学大奖。其所著的《聆听父亲》和《认得几个字》陆续入选「中国年度十大好书」,成为连续两年获此殊荣的作家

风靡一时的代表作《城邦暴力团》为现代武侠小说开创了新局面,《大唐李白》更是对中国文坛起着现今仍难以估量的影响力。


他是导演们争相邀请的“实力派”编剧大神。曾被王家卫邀请做《一代宗师》的御用编剧顾问,帮助电影收获了2.9亿的高票房。

他是著名书法家,笔锋刚健,力透纸背。连简傲绝俗的高晓松,都谦逊地邀请他来为自己的【杂书馆】提名。

作为公认的会“讲故事”的人

高晓松、莫言、阿城都是他的忠实听众


张大春不但会写书,更被公认会“说”书。

他开创了台湾火热的电台“说”书节目。醒木一拍,就听“说书人张大春,今天伺候您一段...”。

节目一经推出就被听众追捧,说书时长也从一小时延长到两小时。一做就是9年,成为台湾家喻户晓的电台节目。


高晓松说他爱听张大春讲故事,二人经常一聊就是一宿。

有一回他俩在台北相约,结果时间太晚,饭店已停止营业。于是两人干脆坐在了台北的街头,一人一瓶酒,就着闪烁的霓虹,畅聊人生。


两个学识渊博的才子,伴着清风、明月和杯中酒,纵谈古今。不仅聊文学、历史,更聊武侠。从金庸到古龙,从侠之大者到大隐于市...

高晓松说他太喜欢听大春兄讲故事了,因为他总能被张大春的前卫文学思想所震撼

连中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也曾忍不住感叹:“听张大春这样才华横溢的台湾作家讲文学,是一种动力,能明显感觉到自己的不足。”

“不是我讲得有趣,而是历史本身就很迷人”


当被问及为何大家都喜欢听他讲故事时,他笑道“不是我讲得有趣,而是历史本身就很迷人。”

很多人觉得历史离我们太过遥远,对当今的生活并无多大用处。

其实不是的。

张大春坦言:读史可以明智,这话千真万确。历史中不仅有热闹的故事,更有那个时代折射出来的现实意义。也许只有了解过去,才能过好今天。

而谈起让人受益的历史,他首推“三国”。


如果你以为三国,无非就是几个男人在一起打打杀杀,尔虞我诈的故事,那就错了。

真正的三国,其实跟我们的生活很相似:

职场成长历程:曹操如何从保安队长成长为“公司CEO”的?吕布的个人能力极强,为何最终却不被领导接纳?

社交关系:庞统的才干不弱于诸葛亮,老板刘备却为何更重用诸葛亮?张飞在用生命证明:不搞好人际关系,会死的很惨。

对待婚恋的态度:老夫少妻的刘备与孙尚香,为何婚后两年,就不欢而散?最“虐”爱恋吕布与貂蝉,为何最终没有在一起?

……



三国风流,就是人情百态。

这些风云人物,在千百年前所经历的种种,就是我们现代人的职场、社交和婚姻境况。吸收他们的处世之道、以及在人生关键时刻做出的选择与取舍,可能就能少走许多弯路。

而读懂了三国中的谋略与计策,也许能让你在遇到难题或困境时,换一种角度思考、拥有更多远见,看到人生的更多可能性。

读懂了三国,可能也就读懂了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