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硅谷搞研發,低調的SF在下一盤怎樣的棋?

北京國際車展歸來,車透君現在腦海裡浮現出的仍然是造車新勢力的喧囂。


冷靜地想想,它們真的帶來什麼顛覆了麼?非也,雷同的只是智能、網聯、電動、共享那些個時髦概念,是一家比一家更為碩大的中控顯示屏。

說到底,很多造車新勢力,是在步特斯拉後塵。

而特斯拉自己呢,最新的財報數字是2018年一季度虧損7.82億美元,產能掣肘和現金流舉步維艱,有分析師甚至已經開始懷疑它正在瀕臨破產。

說到這,有社友們留言了,車透君這未免也太絕對了吧,總不見得,把所有造車新勢力都持保留意見!

這確實提醒了車透君,確實有另類的,之所以容易遺忘它,是因為它很低調,而且它的很多做法確實有別於那些習慣吆喝的新勢力企業們。

它就是SF MOTORS。

深入硅谷搞研發,低調的SF在下一盤怎樣的棋?

“軍營”先行,中美基地雙擎

別的不說,光是一點,就連馬斯克可能也要刮目相看,那就是它的中美雙智造基地。

要知道馬斯克最頭疼的就是眼看著一大堆Model 3訂單,卻無法交付,原因就是實在造不出來。

但就在其他造車新勢力還在中國為找代工廠而絞盡腦汁的時候,SF MOTORS悄無聲息地完成了中美兩地的製造佈局。

SF MOTORS在中國擁有全新的智能整車工廠和電驅動工廠,並且計劃在今年內竣工、完成預生產。而且SF MOTORS已於2017年11月完成了對於美國AM General民用工廠的收購。

AM General作為一家頂級汽車解決方案集成供應商,曾連續多年生產民用悍馬H2車型和奔馳R系列車型。豐富豪華車製造經驗的管理團隊與品質標準,這些寶貴的無形資產,強化了SF MOTORS高端車型製造水平。

可以說,SF MOTORS“兵馬未動,軍營先行”。據悉,中美雙基地都將採用工業4.0標準和統一製造流程,從而保證效率、安全和高端品質,將實現年產20萬輛的大數據智能化生產能力。

深入硅谷搞研發,低調的SF在下一盤怎樣的棋?

胸有成竹,核心技術在手

在仔細研究SF MOTORS公司背景的時候,還有一點也讓車透君感到挺靠譜的。那就是對電驅動技術以及電池核心技術的前瞻佈局。

2017年10月,SF MOTORS以330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了美國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系統研發設計公司InEVit的100%股權。InEVit的核心優勢在於,其研發、設計的標準化電池模組系統,可大幅降低量產成本,其創新研發的激光焊接技術可推動電池模組的快速製造。目前InEVit已獲奧迪的開發訂單,並與戴姆勒、大眾、雷諾等就電池系統開發達成了合作意向。

SF MOTORS通過全資收購在電池核心技術上,和跨國主流大廠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

深入硅谷搞研發,低調的SF在下一盤怎樣的棋?

在收購整合的同時,SF MOTORS也在硅谷組建科研團隊自主研發,據瞭解,正同時在研發下一代的固態電池技術,不僅電池能量密度更高、支持“閃充”技術並且更加安全。

從量產產品看,SF MOTORS 產品將搭載能量密度為160Wh/kg的電池組,在歐標工況下(NEDC)續航可以達到500公里以上——這個核心技術數據遠超行業平均水平,與特斯拉處於同級水平(MODEL S最長續航為579公里)。

另外還值得一提的是,SF MOTORS獨創的四電機驅動技術平臺,能夠帶來超過1000馬力、3秒內0-60英里(60英里約合96.56公里)的瞬間加速表現。動輒千萬售價的超級跑車,動力和加速性能也就這水平吧。

深入硅谷搞研發,低調的SF在下一盤怎樣的棋?

四國研發,量產前沿技術

在研發佈局方面,此前SF MOTORS已經在加州聖克拉拉、密歇根州安娜堡、德國斯圖加特、中國北京和日本東京建立起了研發實驗室,從而構建起了完整的研發體系。

車透君獲悉,SF MOTORS將在位於加州米爾皮塔斯市開設全新的研發實驗室,新的實驗室佔地13萬平方英尺,由SF MOTORS首席技術官唐一帆負責研發和小批量生產任務,工作重心將聚焦於SF MOTORS的電池技術、電驅動技術和智能駕駛技術。如今包括技術驗證、生產流程的優化、車輛試製和小批量生產等任務,都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此外,米爾皮塔斯實驗室還會重點研究車輛的智能互聯和用戶體驗功能的開發。

深入硅谷搞研發,低調的SF在下一盤怎樣的棋?

SF MOTORS強調在大規模量產之前,提前進行技術驗證,讓前沿技術服務於量產化,讓更多前沿技術真正帶到消費者面前,推動電動車駕駛體驗的優化與迭代。

此前,在全球發佈會上,SF MOTORS亮相了旗下2款全新智能電動SUV車型SF5和SF7。在這兩款車上,除了智能化的人機交互、智能空氣懸架之外,順滑的車身輪廓風格、Sigma造型的日間行車燈、融入空氣設計的滑動充電端口等等,均實現了獨特設計語言與電動車性能的有效融合。

深入硅谷搞研發,低調的SF在下一盤怎樣的棋?

深入硅谷搞研發,低調的SF在下一盤怎樣的棋?

據悉,2019年SF公司旗下新車將正式進入中國。

要說,這SF MOTORS行事樸素,但體內蘊含的能量和執行效率可真的不容小覷呢!

行文至此,車圈最年輕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張正萍在全球發佈會上的那句承諾,挺讓車透君為之觸動的。

深入硅谷搞研發,低調的SF在下一盤怎樣的棋?

張正萍說,“將通過‘技術開放製造共享’建立開放的產業鏈合作機制,與所有致力於智能電動汽車產業發展的志同道合者共同攜手,實現技術的快速迭代與應用,推動EV領域的產業鏈資源整合及整體快速發展。”

車透君感覺,SF MOTORS有點像是介於傳統車企和造車新勢力之間的第三種勢力。

SF MOTORS與傳統車企的不同之處是,讓“智能”滲透進每一步,以此實現超越;而與其他造車新勢力車企不同的是,他們先低調佈局好智造基地,積極研發電驅動技術以及智能駕駛技術,將產能和技術牢牢把握在自己手裡。

用更概括的說法就是,既拋卻了負擔,秉承著全新的造車思路,又有深厚的產業整合基礎,紮紮實實地造車。

深入硅谷搞研發,低調的SF在下一盤怎樣的棋?

車透君認為,造車新勢力究竟有無前途,其實有一把尺子可以衡量,即是否“以用戶為中心”去做設計、技術、產品、製造。

洞悉汽車產業的變革新方向並付諸行動,但更為關鍵的是,腳踏實地,真正做事。

真的做到了這一點,它是否年輕,是否要戴上“造車新勢力”的帽子,也許並不那麼重要。

歸根結底,是要讓消費者享受到更理想的汽車產品,這恐怕才是車界之希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