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人的长寿之法

长寿是千百年来人类探索和追求的目标。秦始皇为了能使江山千秋延续,派术士徐福率到东海寻求长生不老之药;古代的方士为了延年益寿,隐居山林炼食仙丹;世间的芸芸众生也都以不同的方式探求着长寿的秘诀。长命百岁一直是世人所希求的,表现了人类对生命永恒的向往。

僧人的长寿之法

唐代诗人杜甫有诗云:“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说的是年逾七十的不多见。然而,在佛教高僧中古稀之年者则不乏其人。查梁庭灿编著的《历代名人生卒年表》中所载的“高僧生卒年表”,共录561人之中,百岁以上6人,90岁以上34人,80岁以上150人,70岁以上351人,65岁以上423人。而同一时期的帝王194人之中,80岁以上5人,70岁以上11人,65岁以上19人。佛家的寿命超出皇帝和一般人,可见佛法中隐藏着长寿的因子,这种因子在滋养着佛教信徒的身心,最终使他们的普遍高寿。在这里我们不妨考察一下他们长寿的原因,或许从中能得到一些有关养生延年的有益的借鉴和启迪。

一、素食

佛教有“不杀生”的戒律,印度佛教只规定僧人戒杀但不禁止食荤。

僧人的长寿之法

传入中国后有了变化,不仅规定戒杀而且还禁荤,从梁武帝时期(公元483~492)开始,中国佛教僧人的食谱就是以素食为基调。通常的素食主要有谷物、豆类、蔬菜、野果、蘑菇、竹笋、黄精等。并且都采用植物油来烹调。这些含丰富的维生素、植物蛋白、淀粉、以及纤维素的素食,不会引起血脂过高,从而预防了冠心病、高血脂病等老年常见病的发生。

二、戒酒色

佛教“五戒”中还有“不饮酒”、“不邪淫”两条。关于饮酒,一般认为少量有益于身体,过量则有害于身体。大量地饮酒常常诱发溃疡病、肝硬变,使人记忆力减退。据史料记载,东晋时期高僧佛图澄严守戒律,平生“酒不踰齿,过中不食,非戒不履”,活了117岁。

僧人的长寿之法

佛教主张“断欲去爱”,禁绝一切性欲爱恋,出家佛徒不得娶妻生子。由于禁欲,使得他们清心寡欲,保全了精力。

佛教戒律规定的素食、戒酒、禁欲,对于患高血脂病、溃疡病、某些性病的人的健康无疑是有很大意义的。但是,对于普通健康人来说,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恰当的荤食,适量的饮酒和合理的性生活,对于人体健康非但无害,反而有益,有时甚至是很有必要的。

三、禅定

戒、定、慧,是佛教的重要内容。其中定,就是禅定,俗称为“和尚打坐”。相传禅宗初祖达摩,曾在嵩山少林寺面壁静坐九年,活了150多岁。僧侣在参禅静坐的过程中,有一些调身、调息、调心的方法,与气功锻炼的某些内容相类似,我们不妨称之为佛家气功。因而亦能起作强健身体,却病延年的作用。天台宗开山祖智颛,创立的一套“止观”法气功,曾为后代气功锻炼者所奉行。

僧人的长寿之法

“禅”即“禅那”,意思是“心一境性”或“守一”。在坚持“守一”原则下,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和形式。除了坐禅之外,还有念佛、观想、持咒等,它们都可以用来“制心一处”。暂且撇开宗教内容,单论这种“制心一处”。其结果将是:专注一念,乐之好之,日夜不休,以致心境交融,物我两忘,如此这般,久而久之,自然能收到康健长寿的效果。当然,我们今天大可不必效法诸如念佛持咒之类,但是我们不妨取其“制心一处”的精神,根据个人爱好,分别采取打拳、书法、画画、养鸟、育花、钓鱼等方法,乐而为之,甚至专注于某一项科学研究,也不失为一种好的修身养性方法。

四、性格温和

僧人的长寿之法

僧侣出家谓之看破红尘,“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对世间名利看得比较淡漠。而高僧在修身养性方面更有成就,他们更善于控制情感,往往遇事不慌不忙,情绪上没有剧烈的喜怒哀乐,基本保持平静的心情,表现为个性温和,施乐好善,俨然是位慈祥的长者。这也是高僧长寿的原因之一。

五、劳动和运动

中国佛教曾经有一段时间提倡“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要求僧徒参加生产劳动。

僧人的长寿之法

现在还有一些寺院僧人自种蔬菜的情况,此外也参加一些其他劳动,如扫地、担水、砍柴、做饭等等,实践证明,一定程度的体力活动可以增加血液循环,降低血脂浓度,改善葡萄糖耐量。有的僧侣还参加一些健身运动,锻炼筋骨,却病延年。

六、自然环境优美

“天下名山僧占多”。山西五台山、四川峨嵋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号称佛教的四大名山。可以说,大部分的佛寺是修建在环境优美的青峰翠峦之上的。高僧常年日久地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历经陶冶,经常处于一种乐观超逸的心理状态。步行观光,又可调节气血循环,强化呼吸,舒筋活络,增强新陈代谢功能。

僧人的长寿之法

僧人多高寿,有许多人以为他们有什么“法力”和“神通”。其实,僧人也是人,他们的长寿也遵循着科学的养生之道,只是他们的养生之道,不是刻意追求来的,而是依佛奉行。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的长寿之道涵盖在博大精深的佛学里,涵盖在世人不太了解的佛法里,涵盖在僧人们所遵从的清规戒律里,可以说,是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滋养了他们的身心,使他们的寿命普遍高于了世人。


更多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