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兵服上有“兵”和“勇”,一字之差,區別可大了去了!

中國歷史上朝代也是比較多的,皇帝代理部下打下江山之後就需要對功臣進行封賞,當人定力國號、統一官員服侍,還有就是士兵的服侍等,這些幾乎是每個朝代開國皇帝必須要做的事情,如果確定了,也就定下了接下來幾倍年士兵的制服樣式,還有官員的官服式樣,這也是對一個國家顏面的體現!

清朝兵服上有“兵”和“勇”,一字之差,區別可大了去了!

也許細心的網友會發現,我們經常看清朝的電視劇,還有那些穿越清朝的穿越劇,有的士兵的衣服後面有個“勇”子,然而有的士兵的衣服後面確實個“兵”子,為什麼同樣是士兵,衣服上的文字回頭這麼大的差別呢?難道是作戰勇猛的士兵就穿戴“勇”字的衣服,作戰不行的就穿“兵”字的衣服嗎?

清朝兵服上有“兵”和“勇”,一字之差,區別可大了去了!

事實上,這裡面學問可大著呢。當年親兵入關之後,清朝的士兵分為兩種,一種就是入關前的八旗兵,另外一種就是入關後招募的漢兵。當年清朝入主中原之後,由於八旗兵不夠守衛疆土,後來就招募了大量漢兵,也就是後面說的綠應兵。當然像守衛皇宮,關鍵要塞這些的士兵都是八旗兵,他們的地位也比較高,總之呢,這兩種兵士都是朝廷的正規“兵”,兵皆世業,兵士享受朝廷的糧餉。

清朝兵服上有“兵”和“勇”,一字之差,區別可大了去了!

中原穩定之後,士兵疏於訓練,戰鬥力急速下滑,後面出現的白蓮教眾等都無法剿滅,基本沒什麼戰鬥力。為了平息叛亂,光靠綠營兵完全不夠,這時候朝廷就很頭疼,後來就開始在地方上募集鄉勇。這些鄉勇都是臨時性的武裝,平時沒有戰事的時候都是普通老百姓,在家種地生活,有戰事的時候就需要他們上場了,因為他們不屬於朝廷正式兵士的行列,為了不搞混淆,就在他們軍服上印個“勇”字。

清朝兵服上有“兵”和“勇”,一字之差,區別可大了去了!

清朝兵服上有“兵”和“勇”,一字之差,區別可大了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