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教师就要做 “大教师”

做教师就要做 “大教师”

教师是有大小之分的。作为一种称谓,凡是“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人”都可名之为教师。但实际上,同是被称或自称教师的人之中,其德其才是有层次的,依序大致可分为五层:大教师,好教师,教书匠,以教谋生者,因教误人者。

大教师是指德行上乘、智能足备的人。德行上乘,在育人的事上有善意,有爱心;智能足备,在教书的事上有见识,有智慧。为人、为学都实现了第一流的生动性,有感染力,有影响力,而且有睿智的教育思想和高超的教育本领。无论这样的教师有没有大荣誉、大头衔、大称号,但实际上他就是教育家,哪怕他仅仅是中学教师、小学教师,或幼儿园教师。好教师学问未必很大,才智未必杰出,工作未必出众,但他爱学生的心是赤诚的、火辣辣的,在教学上能尽心尽力,苦累不计,只要面对学生,就会全身心地投入,付出多大辛苦也心甘情愿。教书匠虽然可能无大智慧,无大才干,无大创造性,但不违背基本知识、基本技法,教育教学上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以教谋生者只是将教师当成一种职业,全部心思是以此谋食谋禄谋岗谋日子,这样的人若不爱业却也守业,若不爱职却也尽职,在工资、福利、职称上虽竞相争之,但不因此废业废职,基本上还算是个本分人。

那么,如何炼成大教师呢?虽然途径很多,但一定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大教师应该有道德高度。教师不是使用物质工具去作用于劳动对象,主要是通过自己的思想、学识和言行,自身道德的、人格的、形象的力量,以示范的方式直接影响劳动对象。师者,人之模范也,“不惟立言制行,随时指点,即衣冠瞻视,亦须道貌岸然”。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都必须优雅得体、潇洒大方,语言、眼神、表情等都应是道德崇高与和谐的象征。

大教师应该好学不倦。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正如没有人能把自己所没有的东西给予别人一样,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说:“除了智者,任何人都不能使别人成为有智慧的人;除了能言善辩者外,任何人都不能使别人成为能言善辩者;除了道德的笃敬宗教者,任何人都不能使别人成为有道德的和笃敬宗教的人。”可见,教师只有在学识上高人一筹,才能教授学生;只有在德行上优于他人,才能供人效法。大教师深谙这些道理,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以“学而不厌”支撑“诲人不倦”。

大教师应该敬业。他们以“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精神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将每一堂课作为实现与学生心灵对话的生命场;他们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歧视那些暂时落后的学生,虽不能使每个学生都成才,却努力使每个学生都成人;他们重分数但更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探寻知识背后的智慧、规律、方法,举一反三,活学活用,学生学到的不仅有考试提分之术,更有受益终生之道;他们不以成人自存成见强加于学生,而是以“为师不忘童年梦,常与学生心比心”的理念,将自己“还原为儿童”,站在学生的角度将心比心地理解他们,直抵学生的心灵深处;他们无所保留,无私付出,为培养出能够超越自己的学生而自豪。

所以,当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时,便选择了平凡和伟大。从物质生活讲,教师并不富有,但是,教师精神上的富足却是其他从业人员无法企及的,一句“桃李满天下”便是最好的说明。你可以不做教师,即便是已经从教,如果你的心不在这里,也可以选择退出。但是,一旦选定了这个职业,就应该以良心良知待之,以童心童趣呵之,以东汉杰出科学家张衡“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夥,而耻智之不博”的境界处之,向着大教师的高度高歌而进,执着前行。◆

(作者单位:南昌师范学院)

第26届现代与经典

全国教学观摩研讨会报名中

地点:南京、深圳、台州、扬州、杭州等。

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班主任、名师工作坊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