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古代帝王中少有的常勝將軍

友情提示:本文字數約3000字左右,配圖9副,閱讀時間大約5-8分鐘,請耐心閱讀。

我國南北朝時期的北魏王朝,是由少數民族鮮卑族建立起來的政權,他們的開國皇帝是道武帝拓跋珪,拓跋珪去世後,他的兒子拓跋嗣繼位,是位明元帝。

明元帝是北魏王朝裡一位較為仁厚的守成之主,他在位期間實行輕徭薄賦政策,減租免息,鼓勵農牧生產,並對周邊遼東的北燕、關中的後秦、夏國、河西的南涼、北涼諸國奉行友好防禦的方針,派出使節示好甚至通婚,儘量避免兵戎相見。

可是北方強大起來的柔然卻不斷地侵擾北魏,明元帝一邊抵抗柔然的進攻,一邊動員軍民修築了從五原到赤城長達2000裡的長城。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古代帝王中少有的常勝將軍

422年,當南面的劉宋王朝在其開國皇帝宋武帝劉裕去世後,國內形勢動盪,明元帝便立拓跋燾(408年-452年)為太子,並命其監國,自己則親率數十萬大軍渡過黃河,一路攻城掠地,並於423年佔領了洛陽。

可惜的是,明元帝也和其父拓跋珪一樣,為長壽成仙而長期服用寒食散,以至毒性慢慢發作,於423年十一月英年早逝,年僅32歲。之後,15歲的太子拓跋燾順利繼位,成為北魏王朝的第三位皇帝,是為太武帝。

拓跋燾長的虎背熊腰,從小就喜愛玩刀弄劍,騎馬彎弓,顯示出了非凡的英雄氣質。他接帝位後,雄心勃勃,銳意武功,開闢了馴馬基地,組建了強大的騎兵隊伍。打起仗來他身先士卒,來如疾風,去如閃電,所向披靡,號稱“草原風暴”。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古代帝王中少有的常勝將軍

當初道武帝建立北魏時,北魏也只不過是北方眾多的少數民族割據政權中的一個而已。經過道武帝和明元帝的經營,至太武帝繼位時,北方僅剩夏國、西秦、北燕、北涼和北魏並存。

太武帝拓跋燾雄才大略,聰明決斷,他可稱得上是我國曆史上一位了不起的軍事家,也是一位古代帝王裡少有的常勝將軍。

拓跋燾對待柔然的態度和其父明元帝恰恰相反,他認為“防利其強,攻削其勢”。他繼位後不久,柔然欺他年幼,就派出6萬騎兵攻打北魏。年僅16歲的拓跋燾聞訊後,親自帶兵北上抗擊,結果隊伍被柔然騎兵團團包圍。

北魏的士兵看到對方強大,軍心大亂,而拓跋燾卻神情自若,臨危不亂,奮勇殺敵,北魏將士們受到主帥的鼓舞,開始積極拼殺,並射殺了柔然的前鋒,柔然首領見勢不妙,趕緊撤退。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古代帝王中少有的常勝將軍

接著劉宋王朝又派人來索要被明元帝所佔的河南之地,並威脅說不還的話,就要以武力攻取。拓跋燾雖然不會歸還,但也感到北面柔然存在的嚴重性。如果劉宋派軍北攻,柔然再南下,豈不是腹背受敵,難以應付?

於是,拓跋燾又親自率領大軍,主動出擊討伐柔然。這次北魏大軍有備而來,且進入漠南的柔然之地後,拓跋燾命令將士丟棄輜重哦,輕騎突襲,柔然可汗大檀措手不及,倉促之間燒燬帳舍,帶領殘部向西逃奔。

拓跋燾指揮隊伍,鍥而不捨地在東至瀚海,西至張掖,北至燕然山,方圓數千裡之內,縱橫分兵搜討柔然殘部。這次戰爭,柔然遠遁漠北,雖未滅亡,但餘部已無南下威脅之力。

這次討伐柔然之戰,本來是應對南面劉宋王朝進軍奪取河南之地,解除北方後顧之憂的舉措。可哪知劉宋與後涼發生了戰爭,顧不上這河南之地了。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古代帝王中少有的常勝將軍

於是,拓跋燾又把兵鋒指向了西面的夏國,夏國是匈奴鐵弗部劉衛辰之子郝連勃勃所建,劉衛辰當初遭道武帝重創後,其子赫連勃勃先是投靠了後秦的姚興,後來又滅掉後秦,自稱夏王,定都統萬城。夏國長期以來和北魏就有著世仇,其時赫連勃勃已死,其子赫連昌繼位,經常派兵侵擾北魏的邊境。

拓跋燾又親自率10萬大軍,直逼夏國都城統萬城。這統萬城號稱銅牆鐵壁,堅不可破,是當時最有名的一座城堡。太武帝卻並沒有自己攻城,而是把大部隊隱蔽起來,派出少量騎兵去城外騷擾。

赫連昌不知是計,便打開城門率3萬騎兵出城攻擊 。拓跋燾一面指揮騎兵誘敵追討,一面指揮大軍從另一側進攻,夏軍大亂,赫連昌來不及回城便逃走了。拓跋燾搶先奪下城門,進而攻下統萬城,大夏滅亡。

這一仗打的很神速,可稱得上是計取與強攻的範例,大大長了北魏將士的士氣,威震周邊各國。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古代帝王中少有的常勝將軍

南方的劉宋王朝看到北魏日漸強大,擔心日後難以應付,便派顧彥之為主將,統率10萬大軍北伐,以收復河南的失地。

拓跋燾命太子拓跋晃監國,他又全力指揮戰爭。他先是把河南的部隊全撤回黃河以北,進行休整訓練。因此宋軍很快就收復了青、兗、洛陽三鎮和其他失地,並沿河設置了千里防線,以御北魏的進犯。

待到冬季來臨,黃河封凍,拓跋燾調動40萬大軍,分六路越過黃河後突破防線南進。北魏的軍隊是訓練有素的精銳騎兵,宋軍卻多是步兵,根本抵擋不住北魏騎兵的衝擊。這樣,劉宋的軍隊慘遭重創無功而返,北魏又全部收回了河南之地。

接著,拓跋燾意在統一北方,又把兵鋒指向了北燕。北燕原是後燕慕容王室成員出逃後,在遼東建立起的政權,後來被漢人馮跋發動政變篡政,馮跋死後,其弟馮文通接位。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古代帝王中少有的常勝將軍

北燕看到北魏發展壯大,並不斷對外用兵,感到了威脅,便和劉宋結盟而牽制北魏。北魏和劉宋交戰時,他們雖然沒有支援劉宋,但也引起了北魏的不滿。於是,馮文通便向北魏示好,把自己的小女兒送到北魏聯姻,這個才女被拓跋燾封為左昭儀(這便是馮太后的姑母)。

可這聯姻並不能使拓跋燾滿意,他還要求北燕將太子送到北魏作人質。馮文通廢長立幼,這太子是他寵妃生的小兒子,因此他拒絕了這一要求。於是,拓跋燾便親率三路大軍進攻北燕。原太子馮崇以及馮朗和馮邈兄弟三人對北燕無望,便割地投降了北魏,並受到拓跋燾的優待,分別封為刺史。

之後,北燕都城龍城被圍,馮文通向劉宋求救,而劉宋王朝此時內部矛盾重重,自顧不暇,毫無回應。最後,馮文通只得攜帶太子投奔高句麗,不久卻被高句麗誅殺,北燕滅亡。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古代帝王中少有的常勝將軍

接著,拓跋燾又馬不停蹄地向匈奴人沮渠蒙遜在故藏建都的北涼進軍。這北涼一直採取“遠交近攻”的方針,先後攻滅了西涼和南涼等諸國,擁有武威、張掖、酒泉、敦煌、西海、金城等諸郡大片領土,成為河西走廊最強大的一支勢力。西域的一些國家也都向他稱臣納貢。

拓跋燾大軍出發後,一路順利地進入河西走廊,並把北涼的都城故藏團團圍住,將士們奮勇攻城,整日裡的殺聲震天,沮渠蒙遜看到這種情形,竟因恐懼而亡,其子沮渠牧健無奈率文武官員出城投降,北涼滅亡。

439年,太武帝拓跋燾統一了黃河流域,結束了歷時130年的16國之亂,這在我國曆史上具有著劃時代的意義。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古代帝王中少有的常勝將軍

可哪知南面的劉宋王朝又調兵遣將,派江夏王劉義恭統軍,寧朔將軍王玄謨為先鋒,共計40萬大軍向北出征,結果王玄謨被拓跋燾親自率領的一支鐵騎擊敗。北魏大軍一路向南廝殺,渡過淮河,佔領瓜步(今江蘇六合縣),軍旗直接插到了長江邊上。

拓跋燾甚至揚言要伐木造船,南渡長江,以攻取劉宋王朝的都城建康(今南京)。這一下可嚇壞了宋文帝君臣,一些大戶開始有的掘地埋寶,有的帶著細軟南逃。在他們看來,鮮卑人簡直就是洪水猛獸。

其實,南方氣候炎熱多雨,北魏的將士水土不服,得病的也不少,拓跋燾也無意真的繼續南進,他的造船渡江也不過是虛張聲勢,給劉宋王朝一個警告。之後只留下部分軍隊駐守,然後他率部回師平城。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古代帝王中少有的常勝將軍

這樣,太武帝拓跋燾把北魏王朝的疆域擴張到最大,東至沿海,西至破拉那(今新疆東),北盡漠北,南達長江,版圖包括了大半個中國,與南方的劉宋王朝形成分庭抗禮之勢。

太武帝拓跋燾在位29年,是北魏王朝裡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帝王,他是我國曆史上第一位飲馬長江的少數民族帝王,其卓越的軍事才能,在我國的歷史上極為罕見,他每戰均親自帶兵出征,因此,他絕對稱得上是我國古代帝王中少有的常勝將軍。

本文參考文獻:《正說中國三百五十帝》、《大同史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