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真正的佛法,很难吗?

本期导读:宇宙的法是无量无边的,无量无边的法怎么来概括?本期推出“心的世界”系列之《大乘百法明门论》第二讲,探讨修道、修行、成佛的整个的过程中,如何找到通向大乘佛法的门径,找到通往大乘佛法的路途,进入大乘佛法的堂奥。

得到真正的佛法,很难吗?

佛言祖语:安住无我法,佛眼观众生。发上哀愍心,欲令得清净。——《佛所行赞》卷三

学诚法师法语:我们学佛法,而法相是非常基础性的内容、基础性的条件,如果我们没有获得拥有佛法的这些基本的条件、基本的知识,我们是很难真正得到佛法的。也就是,这些工具、技能,应有的佛法的基本范畴,我们都没有掌握,那我们要去修啊、要去证啊,就更加困难,所以大乘佛法的内容就非常得丰富,博大精深。


文章:得到真正的佛法,很难吗?

各位法师、各位同学: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百法明门论》,大家看这个图表“大乘百法明门论”。“大”,涵容大故、殊胜大故。“涵容大故”,意思是说,这里边包含的内容非常得广泛、非常得丰富。“殊胜大”,当体、简小,就两层意思。简小,就是简别,不同于小乘;当体,这个法的本身就属于大乘。那么,小乘谈的法是七十五法;大乘,我们谈的法一百个法、百法。

小乘谈的是人空;大乘不仅谈到人空,也谈到法空。人也空,法也空;人无我,法无我。每一个法上面,都是能够通达它的无我,就是一百个法都是能够彰显它的无我的道理,不是说最后六个无为法,它才证悟,才是空。前面九十四个有为法的本身,它也都是无我的,这是《百法明门论》第一句话就谈到,“如世尊言,一切法无我。”这个,是我们“大”的一个涵义。

但是,我们长期以来都是比较喜欢简单的,不喜欢很复杂;喜欢比较浅显的道理,不喜欢很深的义理。深,不太容易接受。所以,“法相唯识学”在唐末的时候,就逐步逐步衰微了。那么,一直到明末清初的时候,藕益大师、憨山大师,一些高僧才出来提倡。尤其是近代,太虚大师,以及太虚大师的一些门下和支那内学院,他们的提倡。但实际上,还不是很普及了。

得到真正的佛法,很难吗?

我们汉传佛教,对这个“法相唯识”了解的程度还是非常得不够。因为了解得不够,所以导致对于经论的理解非常得浅显,甚至不准确,乃至牵强附会......这种状况呢,比比皆是。因为普通的人,从小到大所接受的知识都是为了生活、为了工作的需要,我们学的东西,都是为了学习工作的方便、需要。也就是,大部分、大量的这些知识,都是世间的知识,都是世间法。论佛法的熏习,我们是非常的不够了,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实际上,我们学佛法,而法相是非常基础性的内容、基础性的条件,如果我们没有获得拥有佛法的这些基本的条件、基本的知识,我们是很难真正得到佛法的。也就是,这些工具、技能,应有的佛法的基本范畴,我们都没有掌握,那我们要去修啊、要去证啊,就更加困难,所以大乘佛法的内容就非常得丰富,博大精深。(1)(未完待续)

——摘自学诚法师2009年5月北京龙泉寺开示《心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