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的孩子会患心理疾病?

见过很多个案,很多孩子,很多父母,凡是子女患心理疾病的家庭都有着共同的特点——家庭教育不当。尤其近年来的一些个案更是如此,孩子对父母的憎恨越来越多地来自于父母的溺爱。

为什么你的孩子会患心理疾病?

但是几乎百分之百的父母会问:“老师,什么是溺爱啊?我没觉得我溺爱孩子呀。”

在知乎看到一个幼儿园老师的遭遇——班里的小女孩闹情绪,在地上打滚怎么也不上台,老师正在安抚的时候,孩子的妈妈冲上来说:“你不要让我的女儿哭,她一哭就会吐。”然后老师只好识趣地走开,过了一会,孩子的家长抱着女儿来到老师面前:“我的女儿叫我来打你的,我们是来打你的。”然后做出打人的动作……家长当然不会认为自己在溺爱孩子,因为家长视这一切理所当然,怎么可能会有反省的能力?

后来老师又遇到这一家人,孩子的姑姑说:“宝宝你看那是你的老师”,结果虽然老师跟他们主动打招呼了,但是孩子没理老师,然后妈妈——在一旁看着手机,连头也不抬地跟老师说:“她今天不会理你的,因为你让她不高兴了,你把她弄哭了,她会记仇的。”

表面上看这个妈妈仅仅是素质低下,仅仅是智商不足而已,但是无智的爱会带来巨大的伤害——妈妈没有成为孩子的榜样,而是成为孩子的走狗——这样说很残酷,但这就是实情。

我们绝大多数的家长都是这样,以为这样的爱护能充分表现出“我是你妈”这个事实真相,这样的父母几乎都对自己的父母非常不满,甚至是怨恨,正是因为他们没有满足在童年时期对“完美妈妈”的幻觉,所以当自己终于成为妈妈的时候,自己就努力地试图成为“完美妈妈”,遗憾的是这样的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完美,他们没有是非对错的判断,基于是非对错的判断仅仅取决于——“你有没有让我开心?”,“不论对错,你是否支持了我?”、“让我不舒服的人最讨厌!”……也就是说他们对是非对错的判断跟那个向老师发脾气的小朋友一样,单纯地依靠感官感受。

所以他们面对孩子的时候,只要求一件事:舒服。

舒服是与教育正好是截然相反的,教育必然会带来某种程度的不舒服——孩子如果行为正确、良好,是不需要教育的,只有孩子做错了事情,需要改善,才会需要教育,所以教育带来不舒服感是正常现象。

有一种非常完美主义的教育理念,觉得孩子就应该快快乐乐地长大,舒舒服服地长大,不应当承受任何压力,这其实是典型的彼得潘综合症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因为教育不完全是舒服的。就算是一个极有天份儿童,想要成就他的人生都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而这种严格的训练足以让一个有绘画天份的孩子不想拿画笔,让有音乐天份的孩子不想弹钢琴,这就是成长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但是“完美妈妈”无法接受这件事,她们希望教育是舒服的,但“希望”是幻觉,而且人类的痛苦正是来自于这个幻觉,当一个人没有“希望”所塑造的梦境在心里沉积时,这个人就不会有因为希望和现实之间过大的差距,而产生的挫败感,也必然不会有痛苦。而且当一个人对某事怀有“希望”的时候,往往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或者无法按正确的方式做人做事。

并且事实上,希望孩子能“舒舒服服”“快快乐乐”“平平安安”地长大——这其实是绝大多数父母内心当中,以自己成长环境的不满意,抱怨、抗拒为基础的所产生的弥补式渴望,这种渴望往往阻碍了父母看到孩子的问题,无法真正帮助孩子做出正确选择。

一个人的成长,必然要遭遇到批评、打压、要求、甚至是惩戒,在各种压力下,一个人才能被训练成为一个人,而不是宠物,不是“熊孩子”,而且作为父母必须要明白的是,你的任务就是要训练你的孩子能够适应人类的基本生活,所以尊重身边的人,不能放纵情绪,是一个人区别于宠物而成为人类的基本技能,这个世界的基本事实就是“没有人会宠着你”,父母有责任早早让一个孩子明白这件事。

作为成年人我们总是愚蠢地以为孩子长大了就会好,甚至以为长大了自然就会好,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可以“自然”变好的,变好都需要走过痛苦的修正的道路。

一个妈妈能蠢到跟老师说“她不会理你的,因为你让她不高兴了”,实在有点不可思议,这个妈妈甚至都没明白,这个世界没有任何人能让她永远高兴,也没有人有义务让她高兴,尤其你的老师,作为一个合格的老师,她的职责就是让你没被教育好的孩子不高兴,而且这其实都不是一个老师的职责,是老师承担了父母应尽的义务,但却又被父母抱怨。

如果有一天这个孩子终于明白了,这个世界没有人有义务让她高兴,她怎么能有生存下去的勇气?怎么能接受事实?她会不会恨这个愚蠢的妈妈为什么没有早一点告诉她?她会不会痛不欲生?会不会挫败?抑郁?甚至自杀?

我见过很多年轻一代都会跟我说:“万老师我特别恨我妈,为什么她不早一点教会我处理这些事情?他们太宠我了,什么都不让我干,什么都不让我参与,他们如果早一点给我训练,我就绝不是现在这个样子。”

这样的人大多生在八十年代中后期,所以未来三十年,中国的心理疾病一定会出现井喷,原因没有别的,就是愚蠢的父母教出了太多一定会患心理疾病的孩子。而我们新一代的父母依然没有反省,反而比上一代的父母更加加倍地疼爱孩子……

有一个女孩跟我说,“万老师我上小学的时候曾经被孤立过。”

我问她:“为什么?”

她答不出来,因为她也不记得自己做过了什么,只记得大家都不理她,不跟她玩,后来到了初中慢慢好起来,她的小学同学才告诉她,当年的她非常令人讨厌,特别自私,但是她自己并不觉得。

然后她有一个典型的特征,就是她特别讨厌她的奶奶,因为她奶奶把她养大,到她上小学的时候,她甚至不能系鞋带,奶奶对她的照顾非常周到,在她的心里,她的奶奶就是侍候她的仆人,一个奴隶而已,那么无能,那么能忍耐,谁都可以冲她发脾气,谁都对她不满意,瞧不起她。

这个无能的老太太一直陪伴着她,侍候着她,而她在心里却深刻地鄙视她。

然后重要的是她有一个习惯,就是在学校和工作中,她非常讨厌、鄙视那些对她好的人,越是对她好的人,她越是瞧不起,谁对她好,她就瞧不起谁……跟对她奶奶的态度一模一样。而她的妈妈从来没有教她要尊重爷爷奶奶,只是不断地抱怨,无论老太太怎么侍候这一家人,结果都是无止境地抱怨,而这个女孩从妈妈身上学会的就是鄙视那个付出的人。

所以事实上在她在小学的时候,谁对她好,她就鄙视人家,慢慢对她好的人因为她的这种态度而远离她,而她想要巴结的人又不理她,于是大家形成一种同盟关系,彻底孤立了她。

在这样的状况下,这个人想要幸福几乎没有可能,因为她不会感恩那些对她好的人,只会巴结那些虐待她的人。所以当我告诉她:“如果你不改,你这一生注定会遇到渣男!”

她说:“是的,万老师我知道,我刚跟男朋友分手,而他对我特别好,他对我越好,我越讨厌他,我控制不住地讨厌他,我喜欢的暗恋的人都不理我,根本就不把我放在眼里。”

而她之所以这样,根本原因就是那么爱她的奶奶被她厌弃。这种情感处理方式完全是下意识的,根本不需要思考的,而这种下意识的处理方式,就是父母和其他养育者共同训练出来的结果,这个女孩就是从妈妈身上学会了,如何抱怨和抛弃那些爱她,为她付出的人。

做一位合格的父母很重要!你是一位合格的父母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