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燙喝?別,小心食道癌等著你

趁燙喝?別,小心食道癌等著你

當時他非常鬱悶,自己一輩子勤勤懇懇,沒有什麼不良嗜好,從來不抽菸從來不喝酒,就連熬夜也是難得的,怎麼就得了食道癌呢?

在與醫生長期打交道的過程中,發現了他一個致命的生活習慣:喝燙湯。

他說從小家人就給吃熱的喝熱的,他從來不喝涼水,一輩子沒有吃過冷飲。他每天早晨要喝熱的稀飯,每天晚上,他要喝燙的湯。

“我們家湯基本上是滾燙滾燙的,一燒開就喝。要是稍微溫一些,自己就覺得不舒服。”沒有想到,這一喝,喝出了食道癌。

為啥過熱飲食會引發癌症?

趁燙喝?別,小心食道癌等著你

發表在權威雜誌《柳葉刀腫瘤學》的最新評估報告就指出:

在土耳其、南美洲國家以及中國,人們習慣飲用65℃或70℃以上的水、咖啡或茶,其罹患食管癌的風險也隨之升高。

另外,科學家通過實驗證明,我們的食管是非常嬌弱的,能耐受的最高溫度也就是50℃~60℃,當食物超過 65℃便足以燙傷粘膜,受傷的黏膜上皮會破損,最後潰爛、出血。

如果經常食用燙食,這些部位就會反覆受傷,反覆受到不良的刺激,時間久了就會出現癌變。也就是說,溫度超過65℃的熱飲,與高溫油炸食品、油煙一同站在了2A類致癌物(對人很可能致癌)的隊伍裡。而食道癌是現今最常見的8大癌症之一,和這種不良的飲食習慣多少有些關係。

趁燙喝?別,小心食道癌等著你

長期吃燙,真的易得食管癌

趁燙喝?別,小心食道癌等著你

食管癌是最常見的癌症之一,事實上,“熱飲致癌”的觀點也不是第一次出現了。以前科學家們就發現,進食過燙、過快易導致食管癌。但究竟熱飲有多大程度的致癌風險,喝多少熱飲才會得食管癌——很遺憾,這些問題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但可以確信的一點,也是需要再三強調的一點,我們的口腔和食管表面覆蓋著嬌嫩而脆弱的黏膜,適宜的進食溫度為10-40℃,能耐受的高溫也只在50-60攝氏度,超過65攝氏度便會燙傷黏膜。

偶爾的燙傷還可以自我修復,但經常吃熱燙食物的人,食管在反覆損傷和修復的過程中,不正常的“異型性”細胞會越來越多,長此以往,就算不得癌,口腔潰瘍、食管潰瘍等問題也是避免不了的。

怎麼吃才不會患癌?

趁燙喝?別,小心食道癌等著你

理論上來講,在室溫25度的情況下,一杯水從100°C自然冷卻到60°C大概需要10分鐘左右,當然,由於環境、食物種類、容量以及器具不同,時間也會存在差異。

其實,最簡單的標準就是不燙口就行。我們平時只要將熱飲熱食,稍微放一放,涼一涼,用嘴唇抿一抿,試一試,感覺不燙口就可以了。

當然,癌症的發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我們不能一刀切怪罪於某一點,需要綜合預防。除了避免飲食過燙,做到下面這些老生常談的點,還是可以幫你極大減少食道癌風險:

  • 儘量遠離醃製類食物,少吃燒烤及油炸食物;
  • 多吃全穀物、綠葉菜;
  • 這一點最重要:戒菸!限酒!

希望各位小哥哥小姐姐們身體都健健康康的,週末愉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