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创作如何破壳——清华美院钱教授上课了

特别提示:即日起,本栏目针对网友开放。希望点评作品的朋友,请私信。

特约评改人:钱玉清(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

书法创作如何破壳——清华美院钱教授上课了

时警钟 行书六朝条幅 规格136cm×34cm

时警钟作品评语:此作一看便知是位年长书法爱好者的作品,从线韵、气息等特点来看,这种历史感、沧桑感以及超越了技法之外的对生命的体验和独白都是年轻书家所不具备的。此作似用长锋羊毫所书写,用笔逆入涩行,中实苍健,借鉴了一点当代大家林散之、武中奇的行笔方法,写来从容淡定,精神涵蕴,是一件上佳的作品。

要说不足,就触及书法上的一个敏感话题——“结壳”。如果继续这样写下去,可能在线质上尚有某些提升的空间,其余的就很难突破了,因为艺术表现手法已进入了程式化、单一化、封闭化的格局。

其他问题还有:作品中“範蠡”中的“範”是姓氏,应写为“范”,“因”应为“日”。虽然该作融入了不少米芾、王铎等诸家的笔调,但总体感觉还是太现代。

建议作者回到经典中去。从作品透露出的“功”“性”信息以及作者的用笔习惯、风格趋向等综合情况看,作者可以尝试从王铎入手,日后再上溯米、苏以至二王诸家,逐渐营构属于自己的艺术空间。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王铎的用笔

书法创作如何破壳——清华美院钱教授上课了

王铎行书《杜子美赠陈补阙诗》 规格203cm×5lcm 开封市博物馆藏

用笔,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用什么笔;二是用笔的方法。作品风格的形成与书写工具有很大关系,王铎喜用、多用软毫书写。初学者在不谙笔法原委、不明点线形势的情况下,一开始就用长锋,往往会出现笔法“贫血症”。因此,应先从训练使用短锋和中锋开始。

王铎早期的作品也是天真率直、点画清刚、锋芒毕露,到了晚年才尽力追求“戢锐于内,振华于外”的风格表现,逐渐形成了“在笔墨湿润中见苍老,在不露锋芒中求风力,在筋骨内涵中见精神”的艺术境界。总的来说,王铎五十岁以前宗法二王、优游于南宫、北海,运笔多侧锋;晚年用笔持重,个性面貌明显,多正锋运笔。

书法创作如何破壳——清华美院钱教授上课了

钱玉清示范作品 规格116cm×29c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