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精力花在,自己佔據主動的系統中!《郭店楚竹書老子》的真智慧

前一篇,我們解讀了《郭店楚竹書老子》的第二章(通行本《道德經》第六十六章):江海所以為百浴王……

在這一章中,老子借用「有流水的山谷(浴)」與「匯聚山谷流水的江海」講了一個道理:在人類社會中,「爭」是一種誰都不可避免的關係,面對這種「爭的關係」,完全可以不用「面對面爭」的方法,就能在「爭的關係」中取得勝利,「江海」並沒有與任何一個「浴」去面對面爭水,但是最終,所有「浴」中的水都流入了「江海」中。

有網友看了這篇解讀文章後提出了一個問題:假如在現實中,已經處在了「浴」的位置,與「江海」是爭不過了,也沒法爭,那麼,該與誰去「靜:為道爭勝」?否則,「浴」不就成了只有失去沒有獲得了嗎?作為「浴」又有什麼方法可以去「靜」呢?

這,其實是另一個問題,不過是個好問題!

我們在2018年1月的文章中,分享過一個概念,「道」用現代概念來表述就是「系統、關係」。我們還是拿「浴」與「江海」來看,「江海」從「百浴」這裡贏得了水,但是,在一個大的循環系統來看,江海中的水在日照的作用下來,又會被蒸發,轉移到「空氣」中,所以,「江海」在與「空氣」的「爭的關係」中也是敗的一方。

而空氣中的水,在風與塵埃的作用下,變成雨重新落回「浴」中,「浴」中就繼續會有流水。

「萬物一體」,世界處在一個大的系統中,你從這裡失去,必定會從另一個地方得到補充……

假如你在系統中處在「浴」的位置,你的競爭對象就不要設定在「江海」,而是要設定在天上的「雲」,因為在與「雲」的「爭的關係」中,「浴」就處在「靜:為道爭勝」的位置上,「浴」不需要與「雲」去爭,「雲」自己就會把雨水落下來。

問題還是來了……

「浴」在與「雲」的「爭的關係」中,並不是什麼都不做就行了,什麼都不做,「浴」也會失去「浴」的資格,成為沒有流水的幹「谷」,在現實中,乾旱地區很多光禿禿的荒山裡都是沒有流水的幹谷。

那「浴」需要做什麼呢?

那就是增加植被,讓山谷內的植被變「厚」,植被越「厚」,「浴」內的蓄水能力就越強,不管從「雲」裡降下再多的雨水,「浴」都能把這些水都蓄住,並能保持一定流量均勻流向「江海」,也就是說,植被變「厚」,「浴」本身會形成一個雨水不斷吸收,穩定輸出的良性結構。

那麼,「浴」不增加植被又會變成什麼樣呢?

「浴」如果不增加植被,還讓「浴」內植被變薄,最後的結果就是下多少雨,流多少水,在流水的同時,山谷中的泥土一起流失,水土流失最後會影響到「雲」的質量,造成整個地區的降水減少,形成惡性循環。

浴、江海、雲之間的循環關係,其實告訴我們,每個人都處在一個大系統中,在大系統中,不要把精力花在你不佔主導的小系統中,而是要把精力放在自己佔據主動的小系統中,最終讓你在小系統中形成良性循環。

在系統中形成了良性循環以後,其實,你並沒有敗給「江海」,而是在為「江海」做貢獻:持續輸出優質的水,而非泥沙俱下山洪。

這種貢獻,換個角度來看,其實是小系統在更大的系統中,實現自己的價值。這,就是為道!

甲骨文解讀《道德經》鏈接

把精力花在,自己佔據主動的系統中!《郭店楚竹書老子》的真智慧

解讀《道德經》連載中,請關注:心智玩家——揭秘重疊結構世界、還原中華源頭文化、體驗心智系統轉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