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建盞&九龍窯攜手共赴第二屆國際茶博會

武夷建盞&九龍窯攜手共赴第二屆國際茶博會

導語


武夷建盞&九龍窯攜手共赴第二屆國際茶博會

▲第二屆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

被業界媒體稱之為世界第一茶展的茶博會,是中國乃至世界迄今舉行的由政府官方主導的最權威、最具影響力的茶葉盛會,將於2018年5月18日至22日在浙江杭州市國際博覽中心(G20會議所在地)舉行。

武夷建盞&九龍窯攜手共赴第二屆國際茶博會

屆時,武夷建盞作為參展商將在「G20主會場3C展館6028號」展館設展位,九龍窯傳承人危敏捷及危威父子也將共同出席展會,與廣大盞友見面互動,現場為盞友們答疑解惑。

那麼下面就先由武夷建盞為大家解讀危敏捷老師的故事和作品。

危敏捷與九龍窯的故事

武夷建盞&九龍窯攜手共赴第二屆國際茶博會

危敏捷,福建省陶瓷藝術大師,福建省民間工藝美術大師。他是閩北松溪人,這是一個雖偏僻卻美麗的小城。

他的青瓷、建盞人生,從松溪發現了古窯開始。松溪的古窯始建於北宋,興盛於南宋,是閩北著名瓷窯之一。

武夷建盞&九龍窯攜手共赴第二屆國際茶博會

松溪的古窯始建於北宋,興盛於南宋,是閩北著名瓷窯之一。傳說第一座瓷窯在松溪建成燒製瓷器時,滾滾濃煙猶如九條騰空而起的飛龍,故得名“九龍窯”。

如今,危敏捷老師團隊重拾先祖的技藝,重新燃燒熊熊窯火是謂傳承。九龍窯長13m,共4個窯倉,4個窯倉隨坡度的增大而依次增大,其中頭尾兩個窯倉最為難燒。

武夷建盞&九龍窯攜手共赴第二屆國際茶博會武夷建盞&九龍窯攜手共赴第二屆國際茶博會

▲九龍窯全貌

在滿倉的情況下可容納2500只,但燒製時一般放置1800只,成品率為20%左右。面對如此低的成品率,這樣成本豈不是太高?危老師只是輕描淡寫的說到:做柴燒,追求的是質量而不是數量。我們的作品從原材料取用、器型到燒製技藝,全部遵循宋時古法,只是堅信著:柴燒既是瓷人的起點,也是我們追求的終點

這座武夷山中的柴窯,裝著危敏捷的弘揚夢想,也裝著他對九龍窯難以言表的情感。

始終遵循宋時古法

柴燒是最古老的建盞燒製工藝,既然是古老的工藝,自然也有其獨特的名俗文化。在開窯之前匠人要祭拜窯神,這個過程是一種敬畏,是匠人和窯的對話,旨在祈求窯神護佑,燒製出精美的盞。

武夷建盞&九龍窯攜手共赴第二屆國際茶博會

▲危敏捷老師在祭拜窯神

危老師說到:窯的火候與溫度完全依賴人工控制,燒一次窯要有一整套經驗豐富班子集體協作,輪流負責投柴、運柴等等。近年來,他潛心於對傳統鐵系釉的研究,堅持選用原礦材料。連淘洗泥礦、釉礦的水都是純天然的山泉水

武夷建盞&九龍窯攜手共赴第二屆國際茶博會

武夷建盞&九龍窯攜手共赴第二屆國際茶博會

▲九龍窯處於一片青山綠水之中

說到如何檢驗窯內溫度時,危老師說到很多窯口會用熱電偶溫度測試儀,但九龍窯堅持只用火標。火標,是古人燒窯時用來檢驗窯內溫度和坯件成熟情況的一種試片,是一種非常簡便有效的測溫器具。雖無儀器精準,但九龍窯的匠人們憑藉多年的燒製經驗僅觀測火片即可掌握窯內溫度和氣氛的變化。

武夷建盞&九龍窯攜手共赴第二屆國際茶博會

▲九龍窯燒窯時所用火標

九龍窯的柴燒作品從原材料取用、器型到燒製技藝,全部遵循宋時古法,原礦釉、柴燒、鐵胎、高溫還原成就的釉下斑紋,皆與宋盞同質,形似意似,古樸天然。除此之外,每一盞的底部款識都由危敏捷老師手刻完成,建盞的形成,人做一半,天賜一半,每一盞都有來自危老師手心的溫度。

武夷建盞&九龍窯攜手共赴第二屆國際茶博會

▲危敏捷老師正手刻盞底款識

危敏捷給自己起的藝名叫“貪墨瓷人”。可見他對於書法和瓷器的熱愛。由此,每一盞的證書都由老師親手書寫,似是將盞視為自己的掌上明珠,將其託付藏友時寫下的叮囑。

武夷建盞&九龍窯攜手共赴第二屆國際茶博會

▲危敏捷老師正手寫證書

武夷建盞&九龍窯攜手共赴第二屆國際茶博會

危老師說:如果說天目是世界陶瓷專家們的夢想,那麼柴燒建盞應該是陶瓷專家們夢想的至高點。

危敏捷的建盞代表作品


花 月 夜

燈火襯永夜,暮光映月中。八百年龍窯日暮,五十弦宋韻悠揚。

是素雅的內斂?還是古韻的張揚?是纖塵不染的古瓷之韻?還是丹桂香飄騷客獨醉的沉吟?都不及我所見過的最美的柴燒建盞:危敏捷花月夜盞。

武夷建盞&九龍窯攜手共赴第二屆國際茶博會

武夷建盞&九龍窯攜手共赴第二屆國際茶博會

花月夜的美,美得柔和自然,顯微鏡下呈現的暖黃色,低調卻驚豔了眼眸,沉澱了浮華,給人一種沉穩寧靜的感覺。

其實柴燒花月夜不僅僅外表美,更重要的是,它其中所包含的文化底蘊,這讓建盞不僅僅只是一個杯子。

武夷建盞&九龍窯攜手共赴第二屆國際茶博會

星 漢

曹操的《觀滄海》中提到: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此景,如今在危敏捷老師的柴燒建盞作品“星漢”中完美呈現。

武夷建盞&九龍窯攜手共赴第二屆國際茶博會

僅僅14.3公分直徑的《星漢》茶盞,彷彿裝下了深邃神秘的銀河,帶給人無限的遐想。

武夷建盞&九龍窯攜手共赴第二屆國際茶博會

釉面宛如銀河,耐人尋味。玻化程度好,鏡面效果佳。斑紋給人一種神秘的感覺,加入茶湯後,更是可以襯托出茶湯的怡人。

經過歲月的打磨,危敏捷早已形成自己的創作風格。他燒製的建盞既驗證著大千自然的本真淳樸,又灃溢出人文歷史的情感內在,正所謂“空谷清音”、“會意傳神”。

屆時,危敏捷老師之子危威老師將全面介紹危敏捷柴燒作品的創作理念以及燒製工藝,歡迎有興趣的盞友到現場來交流互動。同時,危敏捷老師的極品建盞將亮相展會,讓藏友們一飽眼福,當然有興趣的藏友也可以直接與老師交流收藏事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