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将至,这些节日习俗你知道多少?

2018年4月5日 04:12,农历戊戌年二月二十,我们将迎来今年第五个节气——清明。

清明节将至,这些节日习俗你知道多少?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4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

清明节将至,这些节日习俗你知道多少?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后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基本主题。

清明三候

清明节将至,这些节日习俗你知道多少?

一候桐始华;

此时桐树开始开花。

清明节将至,这些节日习俗你知道多少?

二候田鼠化为鴽;

田鼠因烈阳之气渐盛而躲回洞穴,喜爱阳气的鴽鸟开始出来活动。田鼠为至阴之物,鴽鸟为至阳之物。田鼠化为鴽,意指阴气潜藏而阳气渐盛。

清明节将至,这些节日习俗你知道多少?

三候虹始见;

虹为阴阳交会之气,纯阴纯阳则无,若云薄漏日,日穿雨影,则虹见。

节日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 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来锻炼身体。

清明节将至,这些节日习俗你知道多少?

清明节期间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个具有双重色彩的节日。

荡秋千

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

清明节将至,这些节日习俗你知道多少?

秋千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载“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竟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士民因而呼之”。

蹴鞠

清明节将至,这些节日习俗你知道多少?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踏青

清明节将至,这些节日习俗你知道多少?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放风筝

清明节将至,这些节日习俗你知道多少?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扫墓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上至君王大臣,下至平头百姓,都要在这一节日祭拜先人亡魂。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和去世的亲人,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死者的思念之情。

清明节将至,这些节日习俗你知道多少?

清明祭祀的方式或项目各地有所不同,常见的做法有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整修坟墓,二是挂烧纸钱、供奉祭品。

插柳

关于清明戴柳插柳,有三种传说。

清明节将至,这些节日习俗你知道多少?

最古老的传说,是说为了纪念教民稼穑耕作的祖师—神农氏,后来由此发展出祈求长寿的意蕴。

再晚点的传说与介子推有关:据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介子推时,发现介子推死前曾经靠过的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

最后一种的传说是唐太宗给大臣柳圈,以示赐福驱疫 。

射柳

清明节将至,这些节日习俗你知道多少?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据明朝人的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斗鸡

清明节将至,这些节日习俗你知道多少?

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中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上也参加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斗鸡。

节气美食

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的关系,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食的习惯。在山东,即墨吃鸡蛋和冷饽饽,莱阳、招远、长岛吃鸡蛋和冷高粱米饭,据说不这样的话就会遭冰雹。

清明节将至,这些节日习俗你知道多少?

部分地区清明节时有吃青团的风俗,青团又称清明饼、棉菜馍糍、茨壳粿、清明粑、艾叶粑粑、艾糍、清明果、菠菠粿、清明粿、艾叶糍粑、艾粄、艾草糕、清明团子、暖菇包、艾草青团、清明团子等等。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小长假,你打算如何度过呢?

无论你是喜欢收藏的还是喜欢工匠作品的,都推荐你添加:非遗世家,我们每天都会不停的输出对匠粉们的精神食粮,如果文章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希望你给我们评论提出,匠粉期待你宝贵的意见!

为了让身边更多人了解非遗,欢迎转发匠粉此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