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車實現跨越式增長,續航“一日千里” 不是夢!

新能源車實現跨越式增長,續航“一日千里” 不是夢!

續航“一日千里” 前五月新能源車市實現跨越式增長

新能源汽車產業升級將呈三大變化

包括新型動力電池實現產業化,普及輕量化,推動智能網聯化等

 產品性能全面升級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日前發佈的數據顯示,我國新能源車產業今年以來保持了高速增長。1-5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均完成32.8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22.9%和141.6%。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均完成25.0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05.1%和124.7%。

專家分析稱,銷量的大幅增長是因為不斷提升的技術和產品質量,加大了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接受度。據悉,近年來,在電池成本沒有明顯增加的情況下,新能源汽車的行駛里程從最早的120公里,逐步提升至200公里,再到300公里,一些去年上市的新能源汽車產品的續航里程甚至突破了400公里大關。

據江淮汽車有關負責人介紹,在續航方面,目前江淮汽車已完成了產品技術升級,開發了多款續航超過300公里的車型,如綜合工況400公里,最大續航達500公里的iEVA50;綜合工況續航達301公里的iEV7S;綜合工況310公里,最大續航達390公里的iEV6E運動版等車型,應對國家政策變化並率先實現量產,iEV6E運動版也成為國內首款最大續航達到390公里的A00級車型。除此之外,綜合工況續航達350公里的iEV7S、綜合工況續航達400公里的iEVA60都已經在研發當中,很快即可批量下線。

政策走勢引發市場關注

一方面是政策強力推動,另一方面補貼也在逐漸調整。6月12日,新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開始正式實施。根據財政部等4個部門此前公佈的方案,純電動車續航150-300公里車型補貼分別下調約20%-50%不等,低於150公里續航的車型將不再享有補貼。

此外,還有專家認為,隨著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逐步調整,同時國家機動車排放標準以及環保要求進一步提升,碳交易政策出臺的條件日趨完備。全國政協副主席萬鋼在不久前舉行的2018中國汽車論壇上就表示,在財政補貼調整後,要研究相應的政策措施,建立長期的經營機制,最終實現碳交易。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碳交易政策配合《乘用車燃油消耗量限制》、《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核算辦法》、《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管理暫行辦法》,將形成“限值標準+核算辦法+獎懲措施+積分交易”的完整制度體系。而通過碳交易政策的實施,將進一步引導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健康可持續化發展。

未來產業發展或呈現三大趨勢

在業內普遍看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未來可能會呈現三大趨勢。

一是市場競爭加劇。一方面,新能源汽車主流企業均加快了新產品上市的節奏。中國品牌方面,2018年江淮汽車有5到6款新車上市,比亞迪、北汽新能源、吉利、廣汽、奇瑞等也在加速推新品。外資企業方面,大眾、日產、豐田等外資企業也加快了在中國推出新能源汽車產品的步伐。

實際上,目前各大跨國汽車企業對於新能源汽車的熱情非常高漲。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梅賽德斯-奔馳汽車集團全球總裁蔡澈表示,未來該集團將逐步實現整體產品的電氣化,在每個車系中都將至少提供一款電動車型,未來將有50多款電動車產品。大眾汽車集團CEO穆倫介紹,新能源汽車將成為大眾汽車集團未來發展重心。寶馬集團也表示將向電動車發起總攻。

另外,在中國,2017年已有十餘家企業獲得純電動乘用車生產資質。專家表示,一些互聯網企業,對新能源汽車充滿希望、充滿信心、充滿激情,他們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新兵,也是鯰魚,給新能源汽車市場注入了活力,成為行業加速發展的一支生力軍。業內人士表示,競爭的加劇會促進技術更加成熟,研發成本會隨之逐漸降低,讓企業專注於技術提高並降低價格,讓中國的新能源車真正形成良性增長。同時,多元化的發展模式給了本土品牌與國際品牌同場競技的機會,甚至還能成為中國汽車品牌走向全球的跳板。

三是自主品牌將加大國際合作的力度。業內人士表示,隨著“一帶一路”倡議和國際產能合作的深入推進,中國汽車工業的國際化發展也迎來了契機。新能源汽車作為國家戰略的經濟支柱產業,應抓住有利時機,加強國際化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