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一盤白菜六十元,中國人開荒種菜半年收三批,當地人排隊學習


非洲蔬菜種類稀少且十分貴重,綠葉菜簡直看不到。這兒除了西餐廳就是麵包房,千辛萬苦找到一家我國飯館,點一盤白菜,竟然要相當於60元人民幣。原因是當地人產不出青菜,這些白菜都要從歐洲空運過來。

非洲絕大多數都是從未有人開墾過的鹽鹼地。不適合種菜、當地人也不知道如何種菜。但是,勤勞的中國人卻知道如何改造土地,讓土地適合種植蔬菜。

在這片雜草叢生的鹽鹼地,僱傭非洲人除草開荒,挖溝開渠,又翻耕清洗土壤,改進酸鹼度,通過幾年的開墾播種,硬是把一片無人問津的鹽鹼地改造成適合種植的良田。

非洲小夥馬哈拉比感觸頗深:“他們很厲害,莫桑人生產一噸,他們生產兩噸三噸。工作效率很高,每天上班,不管累不累。”當地人的收入每天1300西非法郎。中國農場給每天工資1800西法,大工2400西法,還管一日三頓飯。一週發一次工資,發完工資經常兩天看不見人,主動回農場肯定是錢花完了。

通過近半年的種類適應性試驗,38個農作物種類試種成功率達到了98%以上。現在玉米、小米、黃豆、馬鈴薯、紅薯等各類農作物長勢迅猛。葉菜類生長也都非常旺盛,半年時間就收穫了三批。


一些蔬菜販子來農場精心挑選球白菜 ,看著這些蔬菜的長勢,他們都感到驚訝無比。

從我國海南引進過來的空心菜,在露天採用高壟直播,通過精心的管理,空心菜長勢喜人,已收穫兩批。瓜菜試驗也頻傳捷報,付出的汗水終於收穫喜悅。

周邊的一些村民都爭著要來農場學習種菜技術,中國人也絲毫不吝嗇,直接贈送秧苗讓他們回去試種,不懂可以過來免費提供培訓。但唯一要求就是嚴格按照中國人田間管理,偷懶下次就不會贈送。

這是國內引進的水稻品種‘絲苗’。這個品種在這裡表現的很好,單產畝產1300斤沒問題,產量略高於國內。中國人在這裡推行的小型機械化收割,引起了整個村子圍觀,都排著隊觀看收割成果。

而且由於這兒晝夜溫差比較大,和國內氣溫不一樣,所以產出來的稻米比國內口感要好。收割的稻穀現場稱重,畝產高達1363.56斤,能有這種收穫是國人不懈努力換來的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