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雅器丨茶托

文人雅器丨茶托

七茶,把生活泡出情懷

所謂茶托,是古代漢族民間流行的一種置茶盞的承盤。它既可以簡單到就是一隻碟子,也可以是一件精美的工藝品。

文人雅器丨茶托

每當說到那些精緻的茶具,人們提及最多的總是茶壺和茶杯,而茶托就像一隻奔跑在沙漠中的螞蟻,總是難以一眼引起人的注意。

然而,在七茶人的心裡,茶托的地位不可撼動。

文人雅器丨茶托

茶托在茶席中的特殊角色,雖不像品茗杯那樣不可或缺,也不似紫砂壺集萬千寵,但卻是成就一個好茶席的最佳配角。

《周禮·春官·司尊彝》也 曾載:“裸用雞彝鳥彝,皆有舟。”

文人雅器丨茶托

的確,古代嗜茶者也器重茶托,當時茶托多用金銀或名瓷製成,原先是貴族消閒階級茶人的愛物。

1957年5月,在西安和平門外出土過唐代平康坊的茶托七個,形狀為銀胎鎏金,圈足,圓底,托盤呈蓮花形,底部還有“左策使宅茶庫金塗拓(託)子”等銘文。

可見,唐代“萬歲爺”及貴族們使用的茶托已相當高級了。

文人雅器丨茶托

說起茶托的發明來歷,有這麼一段歷史傳說。

唐代李匡義《資暇集》中的記載說,公元780年至783年的時候,西川節度使崔寧的女兒也喜歡喝茶,當時的茶杯是直接端起來喝,剛烹煮的茶湯盛於杯中很燙手,她便動了腦筋,取了個碟子,將茶杯放在碟中。

文人雅器丨茶托

雖然這樣不燙手了,可是碟的大小與杯並不吻合,使用起來也常杯傾茶溢。崔寧之女並不甘罷休,她又出了個竅門:在碟裡融化些蠟,再把茶杯放進去,終於固定了。

後來她又叫工匠用漆制環以代蠟,既能使茶杯固定,又能讓杯、託分離。自此之後,廣為流傳,“人人為便,用於代是。”

文人雅器丨茶托

隨著飲茶風盛,茶托後來還演變到一託多盞,它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裝飾性,能夠給茶人們以美感和莊重感。

明代後,茶人們喜歡盞上加蓋,盞下有託,品茶的時候,一手託盞一手持蓋,來拂動漂在茶麵上的茶葉,別有一番情趣。

文人雅器丨茶托

其實,古往今來,茶托是茶具中不容忽視的重要配角。

就像現代人們端起茶托喝蓋碗茶,既不擔心燙著手,又無需顧慮茶湯溢出溼了衣服。茶托就這樣,細心呵護每一位品茶人。

文人雅器丨茶托

藝術總是讓藝術家們快樂無比,對於茶托而言,卻也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因為,並不是沒有人關注它,而是有人正在用智慧讓它變得更好,更為人所知。

攜灑脫的生活態度,覓得一處幽靜,讀著寧靜致遠的哲學,從茶托處端起茶杯,品飲細啜,求得一份怡然心境。

茶托與茶杯,一器一物的擺放,正如一出好戲,需要主角配角的相應生輝。

而一個好茶托能夠做到的,恰好就是不偏不倚,完美配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