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江蘇卷)作文題審題指導及範文示例,你覺得難嗎?

【導讀】本文不僅有江蘇卷2018年高考作文題的審題指導,還蒐集了名家丁立梅的一篇下水文章,更有在校學生不同文體的試水作文。值得江蘇的考生、家長和老師一讀。

蘇教版必修三教材第一單元專題為:語言,存在的家園。而2018年的江蘇高考作文題,也是有關“語言”的。不知是巧合,還是本來命題者命題意圖就是從教材中找尋靈感。因為無論是2004年的“山的沉穩,水的靈動”,還是2014年的“青春不朽”的作文題都有取材於教材的痕跡。

2018年高考(江蘇卷)作文題審題指導及範文示例,你覺得難嗎?

【真題再現】

寫作(70分)

根據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花解語,鳥自鳴,生活中處處有語言。

不同的語言打開不同的世界,音樂、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

語言豐富生活,語言演繹生命,語言傳承文明。

2018年高考(江蘇卷)作文題審題指導及範文示例,你覺得難嗎?

【審題立意】

首先,明確材料層次結構,初步篩選核心信息。

材料第一句話,是從日常生活中的常見物象入手,把花的自由開放看作是花的一種語言,把鳥的婉轉動聽的鳴叫當作是鳥的一種語言,以歸納思維的方式得出,生活中處處有語言。這句話非常開放,幾乎包羅了世間萬象。

材料第二句話,是對第一句話的補充,即生活中不僅有語言,且不同語言演繹出的世界是不一樣的。在這句話中還列舉了一些例子來佐證“不同的語言打開不同的世界”這句話。但所舉例子角度有差異,音樂和雕塑是從有形的角度,藝術的角度來闡述,程序和基因是從無形的角度,科學的角度來闡述。所以,第二句核心的意思就是語言可以打開科學與藝術等世界,讓人們體驗科學與藝術之美。當然,還可以打開哲學等的世界。考生在考場上可能想不到那麼多的角度,其實立足於科學與藝術這兩個角度其中一角度去寫就足夠了。

材料第三句話,是對第二句話的進一步補充說明,也可以理解為語意的遞進或昇華。闡述了語言的作用,從個體生活的質量提升,到抽象的生命演繹,再到人類文明傳承,從實到虛,到小到大。

其次,明確主題和寫作條件限制。這三句話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它給出了寫作的方向,指出了寫作的條件,雖然有話可寫,但完全切題仍是難點。

2018年高考(江蘇卷)作文題審題指導及範文示例,你覺得難嗎?

【寫作指導】

這個題目,好解決的,也就是考生都可能想到的或會寫的,就是找到某個物象作為載體來闡述語言,但有兩個問題可能會做得不到位。

一是語言內涵理解可能不到位。到底是寫什麼語言?藝術類的物象可能是考生的最愛,如琴棋書畫等,但這很容易讓閱卷者審美疲勞,反而會得不到高分。如果實在沒有更好地角度或物象選擇,可以從藝術這個角度切入,其實,可以思路打開一點,天地萬物,自然萬象均有語言,均可入題來寫。即大自然語言(動物的語言、植物的語言)、人類的語言,生活的語言、藝術的語言、科技的語言等等。

二是主題可能未昇華。題目的第三句話其實就是限制寫作的內容,即寫作的最後要昇華主題,要通過個體的語言折射生活與文化,生命與文明的要旨。可能很多考生這點不一定提及。

當然,這類作文,宜採用小切口,不能大而空,至於文體上,可能記敘文、散文會有一定的優勢,當然,文體只是形式,重要的要看內容。

2018年高考(江蘇卷)作文題審題指導及範文示例,你覺得難嗎?

【名家下水】

最美的語言


回了趟老家。

這次回老家,我沒像往常一樣,預先給我爸我媽發佈通知。我爸我媽毫無準備,他們真實的日常,便真實地坦露在我跟前。

上午十點鐘的光景。村莊安靜得像一座空城,輕微的風吹,也能聽得見迴響。地裡的麥子熟了,有些已收割,有些還沒收割。大地緘默不語。

有小白狗不識我,遠遠衝我吠,扯著喉嚨跳上跳下,興奮得不得了。村莊裡來的陌生人也少,它一定當我是陌生人了。我苦笑,我何嘗不是一個陌生人?

爸媽沒有應聲走出來。家門半掩著,門前的場地上,晾曬著麥子。場地邊上,是我前年種下的花,兩三年的工夫,它們已蔓延成一大片了。是些大麗花、波斯菊,還有小野菊,它們正顏色絢爛,熱情高漲地開著。花叢中沒見到一根雜草,說明我媽肯定給它們除過草了。我關照過她的,一定要養好我的花。我媽記著了。

打我爸電話。我爸正在村部衛生所輸液,他身體有炎症,又查出身體內長了個肌瘤。

村部挪了地方。我向一個人打聽怎麼走,那人很熱心地把我送出好遠。

村部大院子裡沒見到一個人。衛生所的一間屋子裡,人卻滿滿的,都是些老人,都在輸液,我爸在其中。看見我,他很激動,別的老人都沒有兒女去看望的,只他有。他一個勁地傻笑,嘴裡重複地說的只有一句,乖乖呀,乖乖呀。兒女是他最好的藥,能止他一時的痛,讓他忘了疾病。

媽原來在家,在蠶房裡忙著。媽很像一片草葉子了,縮在哪個角落裡,很容易被人遺忘掉。我責怪媽,不是讓你不要再養蠶的麼!

媽很委屈,她說,我家的桑葉長得那麼好,那麼好。媽的邏輯是,既然長得那麼好,不養蠶就對不起桑葉了。媽又喃喃,家裡的活計我不做,誰做?你爸又不能做。他得了這個倒黴的病,總是尿褲子,一天到晚我要幫他洗十幾條褲子。

爸聽見媽的話,很抱歉地笑,沮喪地跟我說,我有時都覺得沒活頭了。

我安慰他,爸,咱活著一天就賺了一天。你雖有病,可比起那些中風躺在床上不能動的人,不是好很多了嗎?

爸點點頭,說,是啊,我還能吃還能睡,還能走還能動的。

咱有病就治病,積極地去應對,萬事不要怕,有我呢,我會幫你安排得好好的。我繼續寬慰我爸,並塞給他一些錢。

媽這時跑過來告狀,說上次爸說帶她上街玩,結果去逛了一天,什麼也沒捨得買,吃飯是買的盒飯,就蹲在冷風口吃下去了。媽本是笑著說的,說著說著,就抹起眼淚。媽的眼淚,近年來特別多。

爸只好乾笑,說,你這人,你這人,也是你同意買盒飯的,那天我們不也吃得挺飽嗎?

我實在不知說他們什麼才好。想到風裡頭,兩個老人蹲在一起吃盒飯,我鼻子就發酸。

爸手頭也不是沒有錢。我姐說,他存著好幾萬呢。但爸一輩子窮怕了,節儉得近乎吝嗇,近乎摳。爸有他的理由,萬一呢,萬一出個什麼事要用錢呢,到時沒錢,那不是讓子女受累了?

爸是在為他和我媽的後事做準備,我心裡明白,我只不說,假裝天還長著,地還久著,歲月還未老。

我拉他們一起站在門前的花旁拍照,我媽為此特地換了身新衣裳,笑得像個小女生。我爸也很認真地把翹起來的衣角理平,又換一頂新帽子戴頭上。我一手摟一個,叫一聲爸,再叫一聲媽。這世上最美的語言,我怕是叫一聲少一聲了。但眼下我還能叫著,我很感激了。

2018年高考(江蘇卷)作文題審題指導及範文示例,你覺得難嗎?

【範文示例】

心靜即聲淡,其間無古今

(劉姝彤)

中華文化之深遠,不乏妙語珍言。我認為,語言的作用不僅僅是人們交流的工具,巧妙運用語言,它將是一種文化精神的象徵,給人帶來無限的智慧與頓徹。

一日,蘇軾與最心愛的歌妓琴操泛舟西湖之上。面對這“雲物具鮮,滿目繁華”的西湖美景,蘇軾突發奇想,讓自己當一把長老,命琴操問禪。

琴操先問:何謂湖中景?

東坡答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又:何為景中人?

答:裙拖六幅瀟湘水,髻挽巫山一段雲。

復:如此究竟如何?

答: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琴操遂削髮為尼。

蘇軾妙用詩句回答琴操,讓人倍感虛幻。湖中之景,美如璞玉,但如果脫離西湖將會淪為何物?我們不得而知。景中之人如湘水一樣瞬逝,一去不返,亦如巫山之雲,縹緲無依,驕陽現身時似露水一般散去。三言兩語蘇軾道出世間真理。

蘇軾和琴操大可聊詩詞歌賦、鐘鼓琴瑟,可語言的功用若是隻用來表述這些歡娛一時之物,那大可不必需要語言了。萬物都有自己的交流方式,但只有人類將思想融入了語言當中,賦予它們新的意義。

至高無上的語言是內心之言。

佛祖說法四十九年,當別人問他說佛多少年時,佛祖說自己明明一個字都沒有說。原因很簡單,因為內心的樣貌是文字語言所不及的。

二人的對話就像是在猜謎語,讓我們聽得雲裡霧裡。咽喉、嘴唇、口腔都是我們的肉體,是最先與茶水接觸的東西,但它們只是與茶水接觸,並不懂得茶水的味道,你認為的茶水的味道,便是你自己內心的世界啊!能讓人體會到的也是自己心裡這份感受啊!

每個人瞭解自己的內心,知道自己心的位置,型態。知道喜怒哀樂已髮長成什麼樣,內心的一個感動一個觸動一種溫暖一種柔軟,你知道它在哪裡長什麼樣,清淨的時候又是什麼樣,撇開你的嘴唇你的喉嚨你的牙齒你的口腔,撇開那些華麗的辭藻,只是一剎那內心的觸動,如果可以不透過嘴巴以心傳心讓你感受到,便是最純粹的語言。

2018年高考(江蘇卷)作文題審題指導及範文示例,你覺得難嗎?

祖母的花語

(施福林)

小時候,祖母在我耳邊經常唸叨關於“幾支花”的句子。我傻愣愣地聽著,只覺得和繞口令一般有趣。唸完了,祖母還會唱幾句小調,可惜不僅我,家裡人都不太懂。

祖母出身於大戶人家,按照舊習俗,沒上過學,只是在窗子外,聽過她的叔叔——一位開明的秀才,給學生們上課。她和同齡的女孩子有空都喜歡這樣聽一聽。有時他的叔叔或者年長的學生說說唱唱,她也記住了一些喜歡的詞句。

20歲,她嫁給了眉清目秀、勤奮踏實的祖父,便讓那些民謠什麼的也一塊陪嫁來了。祖父年幼失怙,家境貧窮,幾乎不識字,從早到晚只是忙著生計。祖母過門後竟然很快適應了這樣的苦日子。兩個人披星戴月地種地,閒時還要磨豆腐。祖母什麼活都能拿起來做,而且性子急、動作快,又想不到特別在行。經過多年的辛勞積累,生活一天天寬裕起來。據說,做著事或一閒下來,她總會念上、哼上幾句早年在家學會的句子。

不料,祖父50多歲患了中風,脾氣又變了,祖母那幾年實在是受了些罪。但她念念哼哼的習慣一直保持著,父親母親有時笑話她,我也嫌她煩。可是,我看書寫作業的時候,她就是喜歡去我房間裡念上幾句“幾支花”。由於不識字,她把有些字音給唸錯了,我也聽不清,只記得一句很明確的“三支花李三娘磨坊受苦”。我責備她的時候,她也是笑眯眯的,從沒有跟我生過氣。

日子平和地流淌著,直到十多年前,彷彿晴天霹靂,我父親突然去世了,78歲的祖母一下子掉進了冰窟。她很快變得恍恍惚惚,看我的眼神不再清亮有勁,每天考究的美麗的髮髻也不見了。更聽不到她在耳朵邊哼民謠了。我們一家守著寂寞傷痛的氛圍過了好幾年。祖母漸漸路都走不穩了,說話也瘋瘋癲癲地。有一次,我故意問她那個“幾支花”,想讓她開心些。她愣了愣,也咧嘴笑了,傻傻地,想半天沒說出來。我轉過臉去,知道那些花都落了。

祖母去世後,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來找一找她念過的“幾支花”。終於,我激動地找到了,名字叫《十支花》:“一支花漢關公獨行千里,二支花薛仁貴跨海東征,三支花李三娘磨坊受苦……”每一支花,都代表了一種不尋常的人生的刻苦和精神。

2018年高考(江蘇卷)作文題審題指導及範文示例,你覺得難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