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幾千年的四大智慧,看透開悟!

一、因果法則

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有其必然的原因。有因才有果。換句話說,當你看到任何現象的時候,你不用覺得不可理解或者奇怪,因為任何事情的發生都必有其原因。事物如今結果全是過去的原因導致的結果。

什麼叫因果?因果又叫業因果報,又叫因果報應,是佛教基本原理之一。“因”就是原因,也叫因緣。“果”就是結果,也叫果報。“業”就是指一切身心活動,分為身、口、意三業。“報”就是業的報應,即由三業的善惡所導致的後果。因就是業,果就是報。

有舍才有得,有付出才有回報,有耕耘才可能有收穫是因果法則。看似簡單,可人們做事似乎只重結果,忽視了方法與過程。播的種子與方法錯了,怎會收穫理想的果實?成功一定有方法,失敗一定有原因!懂得並運用因果法則,物質富裕、身心健康就會變得容易。

要知道: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任何經歷都不會白費;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傳承幾千年的四大智慧,看透開悟!

二、心有定力

“平日處世待人接物,都要用清淨、平等、慈悲的心。慈悲要有理性、覺而不迷,不是感情用事;清淨心是隨緣不攀緣,凡事順其自然。心地清淨,不管環境再複雜,也能看得清楚明白;心不清淨,想看也會看錯。所以清淨心能生智慧,這是自性的本能,我們現在失去本能,是因為妄念很多、心散亂,如果心清淨,有定力,六根能力自然就恢復。”——淨空法師

注意力集中在一起,這就是能量,非常大的能量,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定力。

定中生慧。你有一心,有定力,立刻會生智慧。生起了大智慧,你立刻會超越所有的違緣和障礙。

懷揣理想,心有所求,不畏艱難,不懼風雨,能堅持不懈,始終如一的,除了執著的信念,就是不為所動的自身的定力。

定力,就是一種忠貞不渝,矢志不移的執著信念;定力,就是一種不畏艱難,百折不撓的頑強意志;定力,就是一種榮辱不驚,臨危不亂的精神狀態;定力,就是一種淡泊名利,寧靜致遠的品性境界。

心有定力,生命就有了無窮的蘊含;心有定力,人生就有了明確的方向;心有定力,就能做到放下過去,珍惜現在,放眼未來。大其心能容納天下之物,虛其心能變通天下之善,平其心能縱觀天下之事,潛其心能明瞭天下之理,定其心能順應天下之變。

傳承幾千年的四大智慧,看透開悟!

三、中庸思想

孔子的“中庸”思想在中國哲學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中庸”既是一種普遍方法,又是一種理想境界。其主張為人處事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在處理矛盾時善於執兩用中,持中致和,追求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的和諧統一。

中庸思想是儒學中的中庸之道,中庸之道的理論基礎是天人合一。中庸所追求的修養的最高境界是至誠或稱至德。

天人合一的天是善良美好的天,天人合一的人是像善良美好的天那樣善良美好的人,天人合一就是人們自覺修養所達到像美好善良的天一樣造福於人類和自然理想境界。

不是騎在牆上,是兩條腿走路;不是折中調和,是不走極端;是辯證處事,而非偏激待人。“中”是做事準,恰到好處;“庸”是做事狠,堅定不移。“中”是智慧,“庸”是勇氣,“中庸”之人是智勇雙全之士!

傳承幾千年的四大智慧,看透開悟!

四、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是出自《道德經》的哲學思想,意思是 “道”所反映出來的規律是“自然而然” 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用了一氣貫通的手法,將天、地、人乃至整個宇宙的生命規律精闢涵括、闡述出來。“道法自然”揭示了整個宇宙的特性,囊括了天地間所有事物的屬性,宇宙天地間萬事萬物均效法或遵循“道”的“自然而然”規律,道以自己為法則。

道法自然即道效法或遵循自然,也就是說萬事萬物的運行法則都是遵守自然規律的。最能表達“道”的一個詞就是自然規律,同樣我們可以反過來說與我們這裡所說的自然規律最相近的一個字就是“道”。這包括自然之道,社會之道,人為之道。

道就是對自然欲求的順應。任何事物都有一種天然的自然欲求,誰順應了這種自然欲求誰就會與外界和諧相處,誰違背了這種自然欲求誰就會同外界產生牴觸。所以在這裡蘊含了我們看待世界的基本的認識論和方法論。

道法自然有兩種解讀方式:天道的運行,是取法於在宇宙中普遍存在的對萬物都有決策力、支配力的一個規律,這個規律不可違背也不可能被違背,這就是道法自然;另一層意思是道法道術的修煉不可操之過急,需循序漸進,到該成的時候,自然就成了,不能強求。

道是規律;法是效仿,依據;自然是規律的本源,宇宙運行的原則。做人做事應該求的就是個“道”——自然。做人的“道”體現的是真誠、平等、清淨、精進;做事的“道”體現的是看開、隨緣、感恩、內求。

真誠:一心一意,不虛假。搞假騙的是自己,良心不安,真誠心是道。

平等:人與人的問題,包括國與國之間的戰爭,多是我大你小、我優你劣這種人心不平等造成。

清淨:不沾染惡習,待人不分高低貴賤,處事不計較你我多少。

精進:不懈努力,不停追求。所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看開:看透開悟,即明瞭世間萬事萬物沒有一樣是永恆不變的。人生的本質是體驗中成長,目標設定後的過程體驗是至關重要的,至於收穫什麼或多少,計算而不計較,所謂“只求耕耘,莫問收穫”,才是快樂的智者境界!

傳承幾千年的四大智慧,看透開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