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汉宣帝芒刺在背的霍光是不是忠臣

让汉宣帝芒刺在背的霍光是不是忠臣

让汉宣帝芒刺在背的霍光是不是忠臣

1

公元前119年,霍去病奉旨出征匈奴,途经家乡河东平阳,也就是现在的山西临汾。歇马时,霍去病与亲生父亲霍仲孺相认,同时,同父异母弟霍光第一次出现在这位将军的面前。

霍去病很喜欢这个弟弟,在行军打仗中也不时与诸将谈及自己与弟弟短暂相处时的愉悦心情。这种愉悦心情促使他在得胜还朝时,也将霍光带在了身边,由此霍光先为郎官,后为侍中,兢兢业业,唯恐有失。

霍光赢得了朝廷上下几乎所有人的欢喜,包括汉武帝刘彻。冠军侯去世不久,刘彻就封霍光为奉车都尉,享受光禄大夫的待遇,直接负责皇帝的出行及其安全。

2

如果说刘彻在选择金日磾、上官桀为顾命大臣,只是出于人事安排的“技术性”考虑,那么选择霍光,无疑是将其视为唯一能信任的人。

刘彻驾崩前,命人画了一幅周公背负周成王的图赐予霍光,嘱托霍光像当年周公辅佐周成王一样辅佐刘弗陵便是明证。

让汉宣帝芒刺在背的霍光是不是忠臣

绝对的信任有时也并不是一件让人开心的事,因为这会让人除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外,别无他途可以报恩。

3

武帝穷兵黩武,国力已几近耗完,内斗也因武帝身后的利益再分配而隐现于宫闱之内。这个时候,最需要做的就是团结。

出于这种考虑,便有了“以嫁和睦”之事。利益勾连,才可能有所牵制,而趋于一定限度的平衡,这就是所谓的权力制衡体系,霍光对此是深有体会的。

但这种人事上的相互“和睦”,却给昭帝带来了极大的精神压力。这不仅是“政事一决于光”,更多的来自内心的恐惧。帝王在恐惧什么呢?

4

当然是功高盖主,取而代之。即便昭帝年少有为,几句话就将上官桀设计诬告霍光谋反的事化解于无形,但汉昭帝毕竟年少,尤其作为帝王,出于本能,他不得不有所提防。

说霍光挟天子以令天下,当然有所不妥,然而单就霍光发号施令者这一身份来说,“影子帝王”的面貌事实上已经初现。

让汉宣帝芒刺在背的霍光是不是忠臣

从善意的方面来理解,武帝宠信备至,自己当然要事必躬亲,将先帝托付的这个天下照顾好,断不能出一丝差错。

5

这是霍光作为一个政治人物所要思索的。他想的多,也做得多,照《汉书》的说法,“昭帝既冠,遂委任光,迄十三年,百姓充实,四夷宾服。”

霍光越做得好,百官越是敬重,皇帝也越是倚重,加之随着外孙女的入驻后宫,霍光的身份也在朝廷重臣另加了一个“外戚”。

公元前74年,21岁的汉昭帝不幸因病早死,此后,虽然霍光已不再直接立威于朝廷,但老臣多已身死,庙堂上唯有他是老资格。这个时候,他不当“大佬”,又有谁能说自己能扛起这个国家的重担?

6

人生轨迹的转变,很多时候其实是形势所逼。拿昌邑王刘贺一事来说,霍光先立其为帝,后又罢黜其位,似乎有点乾纲独揽的架势。如果说霍光要自立,恐怕没有人不会相信。

细察昌邑王一事,其实我们会发现,霍光无非是在做一个忠臣良子分内之事。刘贺即位27天内,就干了1127荒唐事,平均一天40件。废除这样的昏昧之君,与其说是在彰显权威,不如说其实霍光是在维护汉家的传统。

其虽有帝王般的权力,但归根到底不过是汉家的看门人。这一点霍光是清楚的。这也正是所谓“影子帝王”,终究不过是影子罢了。

让汉宣帝芒刺在背的霍光是不是忠臣

这是游戏规则,即使位重如霍光也不能改变。这以后的事,诸如其妻背着他派人鸠杀许后,死后因事泄,子孙亲戚皆被皇帝削去权力,以至谋反而灭族,又如何是他所能预料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