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无急救?这误会可深了!

转自:中医思维十

1

中医无急救?这误会可深了!

中医只能治小病和调理养身,不能治大病,更不能治急病。这是一个误区,一个天大的误区。大家冷静想一想,在古代或现在还很偏僻落后的的农村,遇到上述需要急救的病人,没有西医就等死吗?不会的,中医会抢救,比西医更漂亮。

在农村被毒蛇咬伤是经常的事,捕蛇者自有土方解药。毒蜂毒虫的解毒处理,老中医自有解毒药。冷兵器时代,刀剑棍箭之伤,在军中是非常普遍的,跌打损伤武林界也普遍,拳师治伤、军医止血和伤口处理,都是基本功。至于中风、羊癫疯之类的疾病古来有之,古方随便翻翻都有。

汉.张仲景的《伤寒论》,详述六经治急性热病。以及唐.孙思邈的《千金要方》等都有丰富急救药方和治法。最有名就是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其中三十三节载有灸方,所涉病种十分广泛,包括卒死、尸厥、卒心腹痛、伤寒、时气、霍乱、中风、发黄、痈疽、疮肿、狂犬咬伤等达28种,其中大部分属卒发之急暴病证。

中医无急救?这误会可深了!

对了,还有葛洪,他可不是一般人, 还记得屠呦呦获诺贝尔奖吗?灵感就来自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卷三 治寒热诸疟方第十六。

2

中医急救为何不被重视?

中医的救急法简单、高效而又充满神奇,在很多方面远胜西医,但大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逐渐成为遥远的历史。

中医无急救?这误会可深了!

现代人为什么在急救方面忽略中医呢,是因为西医有冰敷袋、麻醉剂、强心剂、氧气瓶、手术刀等针剂和器械吗?经络理论,八纲辨证是中医的特点,痛则不通,不通则痛,中医的针刺麻醉远比西医的药物麻醉剂、强心剂要快,是直接打通经络止痛强心。实则泻之,中医的放血疗法,是直接将热毒放出体外退烧降温的。如果说中医也配上冰敷袋、氧气瓶,西医急救还有什么优势呢。

西医的优势人为的,救护车的救护人员,只有西医没有中医;急救室只有西医没有中医;急救药物和器械,只有西医没有中医;媒体宣传和急救教育,只有西医没有中医,这些才是最主要的。这些西医独大的既成事实,才是中医退出急救阵地的根本原因,是人为的。如果中西医是平等抢救的教育和配置,要不了多久,中医便会夺回抢救的阵地。病人都希望得到时效高、救治合一,后遗症少,成本低抢救服务,而时效高、救治合一,后遗症少,成本低抢救服务,中医便是其长处,非短处也。

中医无急救?这误会可深了!

3

中医急救重点穴位

针灸体现了中医急救的实力,针灸让世人认识到中医在急救领域的显著效果。针灸对于抢救昏迷、痉挛以及部分血症,见效快,效果显著。

比如李小娇同学用到的人中,还可以用在更常见的中暑晕厥的急救中。“人中”,即水沟穴,位于人中沟正中线上1/ 3与2/3交界处。其功能醒神开窍,清热熄风,主治昏迷、晕厥、癫狂、急慢惊风、消渴等多种疾病。

中医无急救?这误会可深了!

关于针刺救急,古人已经有了丰富的经验,明代针灸大师杨继洲在其所著的《针灸大成》中明确写到:“初中风急救针法:凡初中风跌倒,卒暴昏沉,痰延壅滞,不省人事,牙关紧闭,药水不下,急以三棱针,刺手十指十二井穴,当去恶血。又治一切暴死恶候,不省人事,及绞肠痧,乃起死回生妙诀。”十二井穴,是在十个手指指甲末端的穴位,可以用十个手指尖来代替,效果一样好。

中医无急救?这误会可深了!

中医无急救?这误会可深了!

除此以外,常见的还有,揉足三里或至阳穴缓解急性胃痛,运用内关穴缓解心绞痛及心律失常,均数分钟取效;肘部拉伤,屈伸不利,针对侧委中穴一针而愈,肩周炎亦一针而愈;网球肘按压肘灵穴2分钟而痛止,等等……

4

中药急救凉开三宝

古人云“乒乒乓乓紫雪丹,不声不响至宝丹,糊里糊涂牛黄丸。”可见三者主治不同。

安宫牛黄丸长于清热解毒,适用于热盛之证(临床中,常用于脑炎高热,热症心脑血管一位);至宝丹长于开窍醒神,化浊辟秽,适用于痰浊偏盛、神昏较重之证(这种好东西临床上却很少用了);紫雪清热解毒之力不及安宫牛黄丸,开窍之力逊于至宝丹,但长于熄风止痉,故对热闭心包及热盛动风,神昏而有痉厥者,较为适合(多用于小儿高热惊厥)。

中医无急救?这误会可深了!

凉开三宝贵重、救急,是老祖宗留下的宝物。很可惜,为了对野生动物进行保护,安宫牛黄丸中的犀角现在已经用水牛角代替了。

5

国医大师的临床急救医案

中医无急救?这误会可深了!

|肠梗阻|

肠梗阻病人,舌苔剥落,但下面有新舌苔生长。

中医急救法:用中药灌肠,肠道通畅,免去开刀痛苦。

|产后大出血|

产后大出血的病人,失血一千多毫升,已休克。

中医急救法:艾灸足三里、百会等穴位,艾灸三十分钟后,血压上升后又下降。继续灸至四十分钟,终于调动了身体的内部积极因素,促其自身血液调节运行,再用中药,补血、止血,产妇。当日好转,头晕减轻,服了三剂药就止血了,救过来了。

|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者,已昏迷两天,输液呈浮肿态。

中医急救法:用温开水溶解安宫牛黄丸,不断点舌,这是考虑“舌为心之窍”,从舌治心;另一方面,从西医角度讲,舌下血管丰富,可以迅速吸收有效成分,另一方面,用中药灌肠,逐渐使病人苏醒之后,再服中药。共用三个安宫牛黄丸,中毒者被抢救。

|蛔虫梗阻|

蛔虫梗阻,就是蛔虫在肠内纠缠成团,会导致肠坏死。某小孩,肚皮凸出一个个小包,肠道不通,胀痛。

中医急救法:先让患者服一勺油,使蛔虫容易排出,再让他喝一勺醋,中医说“酸能安蛔”,使蛔虫安静,并驱蛔虫排出,然后针刺四指缝。针到第四小指缝,屁股流出油,蛔虫排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