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那麼多人寧願拿死工資,也不願意去創業

智慧楊小威

一、面子

在很多人的觀念裡,拿工資雖然說是給老闆打工,但是依據勞動法,打工者付出勞動,獲取自己的合法收入,至少在法律上是平等的。契約關係僅限於自己和老闆,上司,不用跟整個社會直接打交道,而自己做生意,表面上是老闆,但是需要拿下臉來和整個社會接觸。這裡說了是小老闆,那麼小老闆可不像大的集團公司老總那麼威風自如,面對各種人都必須小心伺候,拿臉真的是要拿下來放褲兜裡。很多人拿不下這張臉。

為什麼那麼多人寧願拿死工資,也不願意去創業


二、風險在過去的觀念裡,拿工資是穩定的,尤其是一些穩定的行業,比如機關,事業單位,國企,即便還有一些企業,可能會遇到破產的風險,但是你在一個大企業裡幹過,幹過的時間形成了經驗,積累的經驗或許可以幫你敲開其它企業的大門。然而自己幹,成功了便好,不成功,不但可能面對揹負債務的風險,更有可能不被社會主流的遊戲規則承認。很多人不敢承擔這個風險。然而實際上機遇與挑戰是並存的。

為什麼那麼多人寧願拿死工資,也不願意去創業


三、傳統中國是近幾十才開始重商的,過去都是重農,重仕,看不起商業。而做生意除了講究謀術,詭詐。借,虧,親人反目,朋友成仇都是家常便飯,所以在人們的傳統思維裡覺得做生意就是坑蒙拐騙,欠債不還,所以很多人一說到創業,借債,計謀這些還是羞於開口難於啟齒。創業做小生意不是憑著一腔熱血和運氣就可以的,當然有時候也看運氣。但是創業成功幾率大不大,其實創業者提前大概可以知道——經濟學講生產要素,傳統的是:土地,勞動力,資本很多人覺得自己有一雙手就可以創業了,實際上房租可能很貴,開餐廳的話你那雙手還不夠,而裝修,僱人,買裝備還需要花錢,也就是資本。

​​
為什麼那麼多人寧願拿死工資,也不願意去創業


而今天的競爭早就不是土地,勞動力,資本互相尋租以後從事生產賺取利潤這種老模式了,早期的創業者已經積累了豐厚的資源,並且在此之上加入科學和技術,企管技能來提高生產率。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真的想創業。他什麼都沒有就下海了,其實無異於只是一個勞動力而已,一個勞動力去幹小生意,說得好聽是老闆,說難聽點連打工的都不如,反觀現在各種成功的生意人,除了具備勞動力這一項,更多的要具有科學和技術,資本這兩樣。因為有了資本可以僱傭勞動力,租地,而在一些國家,還有更重要的一項,就是關係。土地,資本,勞動力,科學與技術,企業家管理才能,關係,要這麼多要素湊齊了才有可能把生意做好,還要看環境,時局,運氣。創業固然值得鼓勵,但是確實也需要能人,更多的人不想操那麼多心承受那麼大的壓力,也是非常自然的。

為什麼那麼多人寧願拿死工資,也不願意去創業


最後,不管是創業自己當小老闆也好,還是就業拿死工資也好,都希望大家身體健康,心情愉快,不管是什麼選擇,只要適合自己,讓一輩子沒有什麼遺憾和災難,那就都是好的選擇。

歡迎下方留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