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幗女將!80後女教授,跨行「干預」癌症,被媒體特別關注!

她是一位應用心理學工作者,常年與數不清的癌症患者打交道;她是一名優秀的科研人員,為追求真理不畏艱苦、矢志不渝;她是一位笑容溫暖的傳道授業者,深受青年學子的支持與喜愛;她是西安交大第四屆“十大學術新人”獲獎者,也是十人中唯一的

巾幗女將,孜孜不倦在人文社科的廣闊天地深耕細作,如玉無暇,若萍生長,她就是西安交通大學80後副教授王瑜萍。她幫助癌症患者提高生命質量和生存期率的事蹟更是被《西安日報》所報道。

巾幗女將!80後女教授,跨行“干預”癌症,被媒體特別關注!

王瑜萍,1984年生,副教授。2014年在中南大學獲得教育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為癌症患者的身心適應及創傷後積極改變、青少年健康相關危險行為等。2014年9月進入西安交通大學人文學院從事教學科研工作。入職以來主講心理學基礎、醫學心理學等課程,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博士後基金、陝西省博士後基金等4項科研項目。現已在Psycho-oncology、Quality of Life Research、Journal of Abnormal Child Psychology、Journal of Pain and Symptom Management等國外刊物發表SCI/SSCI學術論文10餘篇,其中第一/通訊作者論文8篇,SCI單篇最高影響因子為4.04。

一句話,讓她毅然決定跨專業考研

巾幗女將!80後女教授,跨行“干預”癌症,被媒體特別關注!

王瑜萍從“英語”跨入“心理學”看似無心插柳卻已柳成蔭。本學習英語專業的她因為一次機緣巧合,接觸到了學校的“心理協會”,意識到“現場型發揮”的英語並不是自己的擅長,王瑜萍開始思索自己的出路。最迷茫的時候,一句話徹底撬動了她早已埋下的那粒種子,“學點心理學不只是幫助自己,更多的是能夠幫助別人”。這句簡單的話語卻帶給王瑜萍巨大的能量,基於一直以來對心理學的興趣與熱愛,她毅然決定跨專業考研。

從零開始,全身心投入,終於她如願考取心理學研究生,開啟了探索“應用心理學”的奇妙旅程。碩士第三學期,在恩師的全力推薦下,王瑜萍進入專業性與科學性更強的博士階段,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科學研究。到現在十載已過,王瑜萍已在心理學領域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一個“反常”現象,萬萬沒想到竟成為她日後新的研究方向

巾幗女將!80後女教授,跨行“干預”癌症,被媒體特別關注!

在大部分人眼中,心理學充滿神秘色彩,學心理的人一定會讀心術或者催眠術。難以想象的是,做心理研究的王瑜萍卻在癌症病房紮紮實實待了兩年。每天,王瑜萍都需要接觸大量的乳腺癌患者,與她們進行座談交流,然後在數據收集完成的第一時間嚮導師彙報。這樣的日子循環往復,竟持續了兩年之久。但王瑜萍從未喊過苦、叫過累,甚至沒有絲毫的抱怨與懈怠,反而兢兢業業,高度負責地錄入每一份數據。最終,她完成了超過千人的採樣採集工作,為日後的研究建立了詳實、質量上乘的資料庫。

一般來說,患者在罹患重大疾病後,大多會產生焦慮、抑鬱、失眠、人際關係紊亂等各種心理和行為問題。絕大多數的研究都是從這些角度入手去研究乳腺癌患者心理適應的。然而通過與乳腺癌患者的深度訪談,王瑜萍卻有了全新的發現:患者的情緒並不都是消極的,她們中有一部分人竟然感謝這個疾病,認為這個疾病給她的生活帶來了很多好的改變。比如生病後才頓悟其實生命才是最重要的,生活原本的優先次序得到重排,擁有更加健康積極的生活方式,與家人關係的變得更加融洽等等。

這個發現令王瑜萍激動不已,她立即投入到相關資料蒐集的工作中。找了很久,終於發現上世紀8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泰勒(Shelley Elizabeth Taylor)對這一現象進行了首次報告。最終,她把研究落腳到“創傷性後積極改變”,將乳腺癌患者身心適應的研究從以往的適應不良轉向積極適應,著眼於通過科學有效且易於操作的積極心理干預範式切實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和生存期率。“這項研究確實能夠對癌症患者產生有益影響,而這正是我一直以來堅持科研的價值所在。”王瑜萍篤定道,目光堅定而溫柔。

做科研,從來不是想當然地立一個“宏偉”目標

巾幗女將!80後女教授,跨行“干預”癌症,被媒體特別關注!

做科研是要有耐心和毅力的,勤奮最為關鍵。它從來不是想當然地立一個“宏偉”目標就能隨隨便便成功,更重要的是持之以恆地去做、去思考。這條道路是自己選擇的,不關乎外人,只有“多付出”“少計較”才能在具體實踐中實現自己的學術理想。不難發現,在王瑜萍“幸運”的背後,更多的是她具有踏實肯幹的能吃苦精神,嚴謹認真的責任態度,細心發現的洞察之力,勇於創新的大膽實踐以及一顆常懷感激的知恩圖報心。

“教學過程在我看來是對科研最好的迴歸與反饋,更是身心的雙重放鬆。”提到課堂,王瑜萍特別開心,她十分享受和孩子們共同上課的過程。一位好老師不僅僅需要具備良好的專業素養,更要去激勵和指引學生。“是非心”“責任心”以及“敬畏心”,正是王瑜萍對青年學子給予的三點囑託。其一,是非心即分清大是大非,大是大非不僅體現了一個人的道德素養,更是一個人之所以為人的基石。其二,責任心,青年人要肩負起自己的使命,不管在什麼領域,只要推動該領域發展,讓人類的生活更美好,那便是你的使命所在,價值所在。其三,敬畏心,青年學子要對自然、對生命、對身邊的人和物多一點敬畏與敬重。

巾幗女將!80後女教授,跨行“干預”癌症,被媒體特別關注!

王瑜萍身上總是閃耀著師者的光芒,她認為西安交通大學具有自己獨有的寶貴精神財富——西遷精神。但這些精神像一塊牌匾懸在空中,怎樣讓其在現實中發揮作用,進而指導我們的行動?這就需要將它播種到地裡,進而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精神猶如一粒種子,學生就是那廣袤的土壤,而教師職責在於擔負起培育種子的重任,將“精神”的種子厚植學生心田。教書育人,到底該如何育?就需要我們用心去施肥、澆灌,同時用陽光的方向為指引,引領學生向著更高、更遠的地方前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