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爲錨 穩健投資——專訪雪球人氣用戶歸隱林地

紅刊財經 何豔

牛市中,如果能夠選擇到好的標的,合理資產配置,完全可以做到25倍到30倍的收益。

歸隱林地是雪球人氣用戶,從1997年3月被牛市氛圍“裹挾”懵懂入市,到2006年新一輪牛市“正式”主動殺入證券市場,他真正意義上對A股的投資時間只有12年。在進入市場的初期,歸隱林地也和很多普通投資者一樣緊盯K線、廣羅炒股秘籍,頻繁換股費時費精力且收益有限。但幸運的是,其能夠在2006年牛市到來及時全倉入場,掘得了在股市投資中的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桶金”,後來隨著投資經歷的豐富,他逐漸放棄原來的交易系統轉而長期堅守基本面投資。

牛短熊長的12年時間裡,歸隱林地獲得投資收益50倍,年化收益率高達38.72%,成功實現個人財務自由。

投資“硬資產”

《紅週刊》:目前您的倉位如何?

歸隱林地:倉位保持在六成左右,原因是一方面看不清目前的熊途通向哪裡;另一方面又覺得手中的持倉已經很有價值。

《紅週刊》:為什麼您認為自己的持倉已經很有價值?

歸隱林地:我的自選股大多是“硬資產”,也就是國計民生離不開,未來不會倒閉化為烏有的品種。所選標的ROE大概率保持在12%以上(我的年化收益目標是12%),即使短暫波動會低於12%,長期均值也會達到這個標準,資產負債率不太高(現金流可以輕鬆覆蓋利息),PE在15倍以下,長期平均增長率不低於5%,股息率接近或超過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如果股息率略低,那就要求增長率略高。我基本上放棄所謂的成長股,除非確實PEG很低,個股有點細分龍頭的意思,行業空間又相對大。

《紅週刊》:構建“硬資產”投資組合的原因是什麼?

歸隱林地:在過去的12年,我雖然賺了很多個100%,但是在未來,我依然只夠虧一個100%。在此背景下,保守投資是我的基點,不會再為多一點收益率而去冒險。對我個人而言,並不需要通過投資收益來證明什麼,只是想順勢隨緣,做一個“硬資產”組合,能夠扛過熊市,分享一點牛市泡沫。

價值為錨 穩健投資——專訪雪球人氣用戶歸隱林地

12年50倍收益

《紅週刊》:您有沒有測算過自己的投資收益?

歸隱林地:算過。今年2月為了紀念賬戶滿12週年,我專程去證券營業部打印了完整的交割單,然後做了淨值演變回溯。這份2006年2月到2018年2月的資金流水單,記錄了每一筆資金轉入轉出及買賣交易,我以月度為單位,在每個月底彙總賬戶內的現金和持倉市值,以當月份額計算出當月淨值,如果月內有資金轉入轉出,則以上月淨值為參考,相應增減當月份額,雖然不是十分精確,但基本上反映了這些年的投資績效。以2006年2月淨值1.0作為起點,到2018年1月31日時,淨值是50.541,12年差不多50倍的收益,年化收益率38.72%。

《紅週刊》:投資收益很高啊!

歸隱林地:數據聽起來是有點嚇人,但事實上很多投資者只要把握住機會都可以做得到的。2006年以來,A股有過三輪牛市,分別是上證指數從1200點漲到6100點,1600點漲到3500點,1900點漲到5100點。在這三輪牛市中,投資者如果能夠選擇到好的標的,合理資產配置,完全可以做到25倍到30倍的收益。

現在有很多人認同《漫步華爾街》之類書籍的觀點,強調指數投資或者指數定投,在我看來還是有些不夠進取的,如果是指數投資或定投,則2006年2月上證1200點,12年後的今天上證2800點,大盤指數僅上漲了2倍多。

《紅週刊》:在您的投資生涯中,哪些指標更有指導意義?

歸隱林地:ROE(淨資產收益率)是我最看重的,我也會用杜邦公式分解看看ROE的來源。經營現金流特別重要,經營現金流與淨利潤的比例,應收賬款和庫存的逐年變動,以及與營收增長的相對速度,都是需要認真對待的,這可以避開很多陷阱,特別是那些講故事的股票。

再一個就是商譽,大量商譽在賬面上,要特別小心。商譽實際是無形資產價值,那些商標、專利、獨有技術、骨幹人員,共同構成了商譽的基礎,但是這些東西很容易化為烏有。

另外,我現在也很關心資產負債率問題,畢竟現在是一個去槓桿的週期。大家不要以為去槓桿是一場運動,是一陣風,我覺得會持續很久,保守點沒壞處。

如果不是強週期股票,那麼PE一定要看,低估不低估,PE表達最直觀。強週期股票那就看PB,看資產負債表的細節,比如有多少商譽,有多少過時過氣的廢銅爛鐵(庫存或高估的生產設施),自己打個折扣,得到有效的重置價值,再來計算PB。

如果不想做趨勢,那麼股息是扛過熊市(低位補倉)的重要資金來源,要重視,但我還是希望更多的價值投資者能夠通過股票現金動態平衡之類來應對牛熊,收益率也許會有一點影響,但好心情的補償是無價的。

銀行的發展空間未來會很大

《紅週刊》:我發現您曾把五成倉位給了興業銀行,現在還是這樣嗎?

歸隱林地:現在已經降了很多,但還是有相對重的倉位。就我個人而言,我是很認同興業這些年策略的。銀行未來一定會分化,不一定非要走零售驅動的道路,如果大家都去做零售銀行,那一定成為紅海了,在阿里、京東這些有應用場景的互聯網金融衝擊下,零售的成本會越來越高。我對興業的銀銀平臺一直很期待,做銀行的銀行,很美好的願景。

《紅週刊》:您覺得投資銀行股最大的理由是什麼?

歸隱林地:中國經濟韌性很足,經歷過上世紀80年代那種真正的危局,有很多管制經驗,這次降槓桿大概率不會導致全面的金融危機,只要挺過這段日子,未來銀行的生意會更多是聰明人的生意,好銀行的發展空間會很大,當然不排除這個過程中有小的地區性銀行破產重整。屆時,好銀行的價格也會特別低,希望我有錢留到那個時候,再買一堆便宜貨。

《紅週刊》:最後一個問題,如果用一句話概括您的核心投資邏輯,您覺得是什麼?

歸隱林地:“以價值定持倉品種,以趨勢定持倉數量”,核心原則是不接受大幅(25%以上的)回撤。

人物介紹:

歸隱林地:雪球人氣用戶,更換過多個ID,如“慢慢買資產”,“追尋高ROE的林地”等,退休後改用“歸隱林地”。他是文革後第一代專業碼農,後來做過年利潤數億元企業的高管,現在享受投資與生活,藉助互聯網平臺交流思想,珍惜虛擬空間緣分,享受線上交往樂趣,並無棄虛就實訴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