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國產晶片正在崛起的時候,工具機企業會知恥後勇嗎?

芯片技術是一項綜合性的高新技術,集成電路的應用範圍覆蓋了軍工、民用的幾乎所有的電子設備,它是電子設備中最重要的部分,承擔著運算和存儲的功能。是科技發展中需要攻克的難題之一。

L4級量產自動駕駛巴士"阿波龍"量產下線、

自主研發AI芯片"崑崙"面世、

人工智能操作系統DuerOS 3.0和自動駕駛技術開放平臺Apollo 3.0發佈。

當國產芯片正在崛起的時候,機床企業會知恥後勇嗎?

國內每年用於進口芯片總金額超過2000億美元,阿里、京東、騰訊每年都會採購大量的服務器作為企業內部使用。國內各企業營業收入與研發投入費的比值相差甚遠,這也是中興和華為同被美國,兩家大企業應對策略完全不同的原由。

當國產芯片正在崛起的時候,機床企業會知恥後勇嗎?

接下來馬雲阿里巴巴收購中天微,研製我們自己的“中國芯”。話題女王董明珠也要耗資500億研發芯片,這就是所謂知恥而後勇吧,肯學習,肯堅持,讓芯片的自主研發話題再次熱門起來。

讓眾多世界500強企業重視芯片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不想被人勒緊咽喉。

眾所周知國內老牌機床企業大連機床破產重組、昆機退市接二連三的大新聞,不禁讓業內譁然,雖然大連機床認為,自己走到今天的原因是國內經濟不景氣的背景下公司調整產品結構投入了很多資金,但急需資金卻又融資受阻導致了公司一系列違約的惡性循環。

當國產芯片正在崛起的時候,機床企業會知恥後勇嗎?

那麼國內機床企業的現狀是:一臺機床產品從設計、生產、安裝調試、驗收直到正常使用,沒有個三年下不來,高精密機床更是如此,要做大利潤最大化,企業根本耗不起。

機械部分只是採購國際品牌的零部件進行組裝,在宣傳樣冊上,標註的精度和關鍵零部件或許和進口設備一樣,但在使用壽命、剛性、尺寸穩定性,還是有相當大的差距的。雖然都不是自主研發,但核心的零部件還是不錯的,核心數控系統國外對中國進行技術封鎖,高端系統不賣,特種鋼材跟國外差距太大,導致電機跟導軌等重要部件機械性能差;所以國內機床大部分重要零部件絲槓、導軌、齒輪箱、主軸依靠進口,這是國內機床企業最平常不過的現象,縮短產品生產週期,但是長遠來看卻受制於他人。

當國產芯片正在崛起的時候,機床企業會知恥後勇嗎?

國外機床對於品質的管控是相當嚴格,例如鑄鐵,日企在消除應力這一環節需要沉浸海底數年消除應力的方式達到的精度才最可靠,這種方式並不適應國內機床企業結構。中美貿易戰持續升級的背景下,國內機床企業打破常態,需獨立自強。

企業品牌需要核心技術來支撐,才能獲得持續旺盛的生命力。打造企業的馳名品牌之路,繞不開以下路徑:研發—技術創新—創新成果確權—知識產權轉化—盈利—研發再投入—利潤再增長—品牌馳名度增加,這是中興被美國製裁後最深刻的教訓。國內機床企業需要維持良好的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圈,建立產品上下游產業鏈的全流程縱向整合及良好的規模與協同效應。

當國產芯片正在崛起的時候,機床企業會知恥後勇嗎?

國家出臺的一系列關於工業互聯網建設、發展和應用的文件,也表明了國家對於自主知識產權研發工作推進的決心。大家對於國內機床企業的現狀有何意見?可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