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包子须有葱味而不见葱——包子杂谈

话说宋朝有个厨娘,很有巧思,而且烹调治厨方面,也力求精益求精。有一天,某达官品了她的一桌酒菜之后,便给她出了道难题——肉包子须有葱味而不见葱,能办到否?厨年沉思片刻,说可以。

第二天,该官家再来时,厨娘就端出了一屉包子。官家一尝,嘿,果然是有葱味而不见葱。问她何以致此?厨娘说,说穿了不稀奇,包子上笼以前,每个包子上都插一根葱在里面,等蒸好后将葱拔去,便有葱味而不见葱。

在中国,包子是一种古老的传统面食,源起于四川,相传是由三国时期诸葛亮发明,掐指算来也有1800多年的历史。但包子这个名称的使用则始于宋代,在《燕翼诒谋录》中有这段:“仁宗诞日,赐羣臣包子。”另有包子的注解是:“即馒头别名”。馒头之有馅者,北人谓之包子,意思是说馒头没有馅,包子有馅,一般是用面粉发酵做成的,大小依据馅心的大小有所不同,最小的可以称作小笼包,其他依次为中包、大包。常用馅心为猪肉、羊肉、牛肉等,以及豆腐素菜,甚至蛋黄芝麻等。

做包子出名的,在天津有“狗不理”,是中华老字号,是天津“三绝”之一(另两绝是十八街麻花和耳朵眼炸糕)。外形上很讲究美观,特别是包子褶花匀称,每个包子都不少于15个褶。

肉包子须有葱味而不见葱——包子杂谈

天下闻名的狗不理包子店内景

肉包子须有葱味而不见葱——包子杂谈

狗不理包子

据说创始人高贵友(1831年出生),小名叫狗子,当时的直隶武清人。14岁时,到天津南运河边上的刘家蒸吃铺做小伙计。狗子确实聪明好学,三年满师后就独自开了家德聚号,专营包子。由于手艺好,做出来的包子口感柔软,鲜香不腻,生意十分兴隆。来吃包子的人越来越多,狗子忙得顾不上招呼客人,所以吃包子的人都说“狗子卖包子,不理人”。久而久之,得了“狗不理”这么个名号,真可谓得来全不费功夫。

若干年前,无鬼与刘天兄去天津公干,专程去了趟“狗不理”总店。点了几类包子,另加几碟菜肴。总体评价,首先是贵了。但这无可厚非,毕竟是赫赫有名,我们做黄口小儿时便不绝于耳的这么个小吃名,贵是它自然而然的身段,它不拿捏谁拿捏?可惜的是,几屉包子吃下来,还有个深刻感受是——盛名之下难符其实,这恐怕也不只是无鬼个人的感慨。神坛上的“狗不理”,我们南方人真的是难得理会,因为在杭州吃不到它。

在中国包子界,杭州也出了个名角,叫甘其食。如果说,“狗不理”这个品牌大号来自于民间,带着市井气息与谐趣,那么“甘其食”则很有书卷味和贵族气质。

肉包子须有葱味而不见葱——包子杂谈

杭州的甘其食店面

肉包子须有葱味而不见葱——包子杂谈

甘其食肉包子

这个名号居然来自老子的《道德经》,所谓“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这是老子在教导我们生活哲学,要吃得饱,吃得香,要把日子过舒服了。甘其食前几年在杭州非常有名,号称这是最受杭州市民喜爱的鲜汁肉包,创立于2009年。无鬼虽然久闻“甘其食”大名,但直到有一天,在街上看到才知原来是甘其食原来是包子,花下几块大洋买了几个品尝之后,感觉略有几分偏甜,再一次生出“盛名之下难符其实”的感慨。倒是南京绿柳居清真食品店吃到的素菜包,清鲜可口,有大家风范,且十分接地气。

话说无鬼有个同姓大厨朋友,去年退出了大酒店的股份,在杭州拱墅万达广场附近开了间“包子当家”。那夜我自带美酒与之餐聚。肉包、菜包、豆腐包,三大类包子无鬼都品了品,确实好吃,菜鲜肉味乃至豆腐鲜,样样到位,无鬼大为点赞。

肉包子须有葱味而不见葱——包子杂谈

包子当家店铺

肉包子须有葱味而不见葱——包子杂谈

店内景

肉包子须有葱味而不见葱——包子杂谈

看着就好吃的无名包子

徐大厨遗憾自家的包子没有品牌,我随口奉送“梅城派”——他是建德人,建德古称严州府,梅城即梅花城是严州府城的雅称,古韵雅气十足。而严州被认为是潜龙所在地,其制故与南京北京同 ,所以这一带有“天下梅花两朵半”的俗谚。所以,若将包子叫做梅城派,自有剑侠豪迈之气,更有笑傲江湖的英雄气概。用此三字做品牌好处有三:其一,似召告天下,我家包子,自有秘籍,自有门派。其二,指出这包子有出处,乃有“包子龙头”的意涵,多么好的暗示;其三,pie,汉音派,英语是馅饼的意思。对于老外而已,包子不就是中国派吗?因此,取梅城派,早早埋下走向国际市场的草蛇伏线。

肉包子须有葱味而不见葱——包子杂谈

梅派创始人

徐大厨听得“梅城派”三字笑了,无鬼知道了,梅城是地名,可能注册通过不过,那么,徐大厨你看这样好不好,拿掉“城”字,直接变成“梅派”——哈哈哈,就当我是喝了点小酒唱京剧——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凭阴阳如反掌保定乾坤。——哈哈哈,空谈助消化,梅派包子想来也并不理想,独步江湖,哪能没有门派呢!

撰文:徐无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