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之道③:交易的技巧與笨拙

這是我們系統瞭解交易的第三篇文章,任何投資,都是交易,只有提高對交易的認知,才能從根本上掌控投資。開始學習吧。

“天道忌巧,

道以拙成.”

有時去購書中心的金融投資類書架逛逛,不時會發現那些書名十分誘人的字眼:《××投資秘訣》、《××投資高招》、《××投資寶典》、《××投資戰法》……似乎真的有著某種神秘莫測的戰無不勝之法。各種網絡論壇關於交易技巧的探討也是長篇累瀆,爭論不休似乎真的有著某種應變萬千的必勝交易系統。總之,大多數投資者從不去尋找交易的真理(自然的法則)。對他們而言,聰明(技巧)比智慧(自然)還來得重要。

交易之道③:交易的技巧與笨拙

然而事實的真相卻是:若你一直追逐交易的技巧,則會引導自己走向迷惑與混亂;若你清楚地去觀照市場自然的腳步,真實的智慧就會顯現出來。正如《老子》所語:“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在這裡老子以“無為而無不為”的哲學思想,智慧地分析了巧與拙的辯證關係。認為真正的巧不在於違背自然的規律去賣弄自己的聰明,而在於處處順應自然的規律,在這種順應中,使自己的目的自然而然地得到實現。任何真正高明的交易行為其實都是合目的與合規律的高度統一。

靈巧者未必勝過質樸者,質樸者多能勝過靈巧者。交易其實也正如習武一般,開始習武的時候,人們大都在招法上下功夫,由簡而繁,愈學愈多。再練幾年,就可能逐漸由招法轉向功法,但對招法仍甚有興趣。又練上十來年,於招法上的心氣就漸漸淡了,而集中精力練功法。如果再練下去,就有可能悟出“大巧若拙”的道理。武本無法,無法為法,方是武學的至境。這時再回頭看看往昔所練的種種招法,真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慨。

交易之道③:交易的技巧與笨拙

技巧易學,笨拙難悟。“大巧若拙”,不僅是指那些簡練實用、外觀樸實的招法,更重要的是指實施招法的功力。一個人交易水平的高低,其實並不取決於他會練多少套路和多少招法,而取決於他內在功力的深淺。會套路多者未必交易就高明,會套路少者未必交易就拙劣。事實上,倒是那些常年堅持“少而精”練法的人從來就不可輕視。

那些剛剛學習學交易的投資者,往往會被各種所謂的交易技巧所誘惑,津津有味地去學什麼“絕招”。他們不知道在無數技巧的背後,其實還潛藏著一個更廣闊、更神秘的交易天地。當他們一旦跨入這個新天地,就有可能豁然開朗,領悟到交易真正的奧秘並不在於什麼高明的招法,最厲害、最實用的招法就是沒有招法。

身邊的許多交易員和投資者,對於市場的交易骨子裡面總是存在一種錯誤的想法,那就是我一定要通過怎樣高明的技巧和不懈的努力去戰勝投資市場。回首自己以前也總是喜歡以“戰爭”和“戰術”的觀點來看待市場的走勢變化,經歷過無數次失敗的洗禮以後,我才真正領悟:市場原本就並不存在戰勝或戰敗一說,那種“人定勝天”和“投機取巧”的想法從一開始其實就只是一種膚淺的幼稚。

“天人合一”,用簡單的交易方法去順應市場自然的腳步,這才是交易唯一的正道。

交易之道③:交易的技巧與笨拙

宋代蘇轍也認為,其實所謂的“笨拙”就是擺脫心靈的困境,贏得心靈的清明,告別腐朽和謀算,獨存純粹與天真。他說:“古語有之曰:大辯若訥,大巧若拙。何者?懼天下之以吾辯而以辯乘我,以吾巧而以巧困我。故以拙養巧,以訥養辯,此又非獨善保身也,亦將以使天下之不吾忌,而其道可長久也。”

巧實乃困我之術,拙有助我之功,唯守拙方有長久之道,方能養得心中一團和氣,方能從重重羅網中突圍。與其說是自己掌握了多少交易的技巧,倒不如問問內心返歸了多少笨拙的自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