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食颗粒大小会影响宝宝的哪些功能的生长发育?

辅食颗粒大小会影响宝宝的哪些功能的生长发育?

辅食添加对于小婴儿来说,是除了吃奶之外的头等大事。除了食物本身是否过敏以外,关键是要让宝宝在吃饭的过程中,练就出色的咀嚼能力。很多过来的妈妈都会非常感叹:在孩子添加辅食早期,为图一时的便利,一味顺着孩子性子吃,吃啥不吃啥,吃多大颗粒,都是孩子说了算。最终,不是妈妈把孩子带成皮实的孩子,反倒让孩子把妈带成了神经质。

如何“适时”的调整宝宝辅食颗粒的大小呢?

小妙招:孩子早期添加食物,可以从“柔软度”和“颗粒大小”两个方面去“相互增补”。颗粒比较大的,适当更加软一些,这样有助于孩子吞咽和咀嚼。而颗粒小的食物,就可以适当硬一点,孩子可以感受一下质感。这样能让孩子更好的接受食物,并且养成自己咀嚼和不挑食的好习惯。

辅食颗粒大小会影响宝宝的哪些功能的生长发育?

馒头就可以颗粒大些,黄瓜就一定要控制颗粒大小

如何观察哪种颗粒大小的食物宝宝可以吃呢?

1、能够不费力的咽下去:刚开始添加的时候,食物颗粒增大,孩子肯定会出现“卡”一下的现象。这时候,宝宝会有一个本能的恶心的动作,或者会有呕吐。这时候,妈妈尝试把这个大小程度的食物减小1/2~1/3大小,再吃给宝宝尝试。一般情况下,这时候,孩子常常就能咽下去了。只要能咽下去,就说明,嘴巴这道关口算是过去啦。

辅食颗粒大小会影响宝宝的哪些功能的生长发育?

2、能够顺利的拉出来:随着食物颗粒逐渐增大,孩子的大便会出现很多的食物颗粒,而且,孩子的大便会出现明显的“松散”趋势。有的孩子,往往还可能出现拉稀、大便变绿。如果孩子的大便明显呈现稀便,而且,2天还不缓解,那么妈妈就把食物颗粒减少到原来的1/2,再继续吃。这种情况,一般不是食物过敏,也不是不耐受,只是食物颗粒增大,导致孩子肠蠕动增快所致。随着食物颗粒减小,孩子就会大便质感变好了。

辅食颗粒大小会影响宝宝的哪些功能的生长发育?

添加绿色蔬菜早期的大便

妈妈请注意:

  • 食物颗粒增大是在“已经确定食物不过敏”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妈妈在最初给孩子添加这种食物时,要以尽量小颗粒开始,尽量减少食物颗粒大小对孩子肠道的影响,以防止是由于食物颗粒过大而导致孩子排便次数增多,而造成这种食物过敏或者不耐受的假象。

辅食颗粒大小会影响宝宝的哪些功能的生长发育?

宝宝最早添加的胡萝卜米糊(自制)

  • 我本人并不是非常喜欢看所谓的“指南”去调节食物大小,因为这样似乎太教条了。我更主张:应该积极尝试,以“宝宝的反应”作为辅食颗粒变更的准则。妈妈常常会发现,也许你给孩子孩子在吃很烂的食物的时候,突然有一天你给他一个苹果或者一根煮熟的玉米棒,孩子会很意外的啃掉一块,而且很顺利的咽下去。而且,似乎啃的还不小,因为他拉出来的还是苹果块或者玉米粒。这种情况下,其实孩子的咽喉部已经具备吃大颗粒食物的能力了。这种囫囵吞枣,在短时间内看,似乎是有些担心,但是,你会在一岁以后,惊奇的发现,他们会比妈妈长时间给吃碎兰的食物的孩子的咀嚼能力强很多!他们很会用自己的牙齿或者牙床去咀嚼。但是,当食物颗粒加大的时候,妈妈要注意不要卡住孩子,也就是说,宝宝吃东西的时候,大人不要离开,不要逗宝宝笑,不要诱导孩子发音,要然他认真的去体验食物。

辅食颗粒大小会影响宝宝的哪些功能的生长发育?

大便里丰富的大颗粒食物残渣

  • 我非常建议妈妈们把“谷物”和“肉类”尽量给孩子弄的软烂一些,颗粒不要太大:宝宝肠道的消化酶分泌还比较少,而且,孩子这两类食物的摄取量往往也比较大。一旦这两类食物消化不好,腐败的食物在孩子肠道聚集,非常容易消化不良、导致孩子发烧和腹泻。所以,这两类食物,大家做的时候,可以适当的软烂,没有必要盲目去挑战“大和硬”的质感。这种质感的体验就让“纤维素类食物”去实现吧。

辅食颗粒大小会影响宝宝的哪些功能的生长发育?

宝宝最早添加的细腻、稀释的猪肉泥(满6个月月龄后)

妈妈们最常面临的疑难问题:

  • 宝宝大便很有型,但是却能看到孩子啃下去的食物块,该怎么办呢?

这个妈妈不必太担心,因为,凡是你递给宝宝,让他自己啃的食物,一定不是非常重要的主要食物,比如妈妈不会弄一碗大块头的“面团”或者煮的非常硬的米饭去给孩子吃,更不可能去给宝宝拿一大块肉去啃。这样,除了主要的粮食、薯类和肉类,其他食物,基本都是以纤维素为主(蔬菜、水果),这样成分的食物,往往都是把食物的“纤维素骨架”拉出来,也基本不涉及“很难消化”这个问题,因为,人类没有消化纤维素的能力,只会吸收这些食物中的少量蛋白和一些维生素。大人看不出食物本身的形态,是因为大人咀嚼彻底,食物残渣均匀的包裹在大便里了,孩子不会咀嚼,也就自然原型拉出。妈妈发现拉的食物颗粒太大,就适当剁一剁。不要太教条,也没必要太小心翼翼。

  • 有一种孩子,特别挑剔,只要遇到颗粒大的食物,就会非常主动的把颗粒筛选并且用舌头顶出嘴巴,让妈妈们非常烦恼。

对于这样的孩子,妈妈们既不能逃避,也不能也不能激进。要明白“循序渐渐”的原则,需要逐渐增加孩子食物颗粒的量。让孩子神不知鬼不觉的把大颗粒的食物加上去。对于这样的孩子,妈妈尽量不要图省事,把好几种食物弄的很碎,混合到一起。因为虽然孩子当时吃起来貌似不费劲了,可是一旦把食物分开,孩子又拒绝进食了,后患无穷。

对于这种孩子,妈妈费点事,把孩子不爱吃的食物,做成大点颗粒,当成零食,从早到晚,多次给宝宝小嘴里喂一点。也就是说,把这些大颗粒的、宝宝不爱吃的大颗粒食物,当成加餐,多次频繁的喂孩子。但注意,每次不要加的量太多,以免影响孩子正餐辅食和奶量。这样,吃几天,习惯颗粒感和口感后,妈妈就可以直接把这个食物添加到宝宝正餐的辅食里了。对于其他食物,于此同理,循序渐进。一旦孩子这种愿意接受大颗粒的食物的习惯行程,他也就学会咀嚼了。

好啦,今天就到这里吧。作为一名医生和两个宝宝的妈妈,我非常忙碌,所以,我的育儿经有时候更新不是非常的频繁。但一周一次的更新,是没有问题的。阳妈是个实战派。在养育了大量的辅食添加的宝宝之后,我总会有很多的经验和现象总结出来,跟大家分享。如果您一直想获得有效的实战性的养育宝宝的经验,那么,多多关注《阳阳妈妈育儿经》吧!

题外话:大家养育宝宝的时候,不要盲目迷信所谓专家言论,搞得自己很迷惑、有时候甚至很痛苦。自己的孩子,自己才最有发言权。会写书的人,也有的是。你把你家孩子送给他(她)养,还指不定谁养的好呢。所以,妈妈们别焦虑,养孩子,关键在于妈妈放松自己的精神,不教条,多摸索,多积累,你就一定能养好宝宝!

好啦,经验分享结束!如果您觉得阳妈这篇推荐很有用,那么就动动手指,分享给其他养孩子的姐妹们吧!谢谢你继续关注阳妈的育儿经

关于《阳阳妈妈育儿经》

《阳阳妈妈育儿经》是一个微信公众号,她的创始人是一位三甲医院的医生妈妈。因为家有两位可爱的小公主,所以这位妈妈非常喜爱研究孩子的养育。

“养育孩子”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领域,我们国内也没有非常完善的范本和育儿信息传递渠道,所以,阳阳妈妈开始谱写自己的育儿经。现在,《阳阳妈妈育儿经》已经成为好多医生妈妈们共同参与和支持的育儿平台。我们一致希望,这个平台上,通过我们每一位医生妈妈的共同努力,能够让您在育儿道路上找到光明和方向,轻松快乐的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