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中层配置不合理,导致三个“高才生”变成了“三条虫”

某校教导处实力强劲,一正二副三位主任都是同一年评上的市级教学能手,年龄都是四十来岁,教学经验丰富,业务能力过硬,三个大男人又都是科班出身的英语本科高才生干活利索,如此优质的资源配置,在学校各科室独一无二。按理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更不要说是由三个精英分子组成的“强强联合”,教导处的工作应该是搞得有声有色,压根儿就不需要校长操心。然而,恰恰相反,学校教导处人心涣散,三个主任变成了“三条虫”,工作相互推诿,十分被动,教导处名存实亡,近乎瘫痪。他们是工作能推则推,直要到“火烧眉毛”才仓促应战,草草了事,漏洞百出。遇事如果不是校长指名道姓,规定让哪位主任去操办,则不会有人主动去办理,更不会有人创造性地出点子,提出一些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三个主任“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合作办事几乎为零,效率堪忧。几年来教导处缺乏活力,形同虚设,教师意见颇大。

学校中层配置不合理,导致三个“高才生”变成了“三条虫”

新校长上任后,看到了问题的“症结”,对学校中层领导重新“洗牌”。教导处仍然正二副,只是在配置力量时有所变化。原来的三个主任,只留下一个,另配一个年长的中层领导,所任教学科是数学,一个年轻的中层领导,所任教学科是语文。重新配置后,整个教导处的工作奇迹般“盘活”了。三位主任干劲十足,工作搞得热火朝天,教导处旧貌换新颜,教师人人称道。

学校中层配置不合理,导致三个“高才生”变成了“三条虫”

中层领导是学校整台机器中不可或缺的“中枢机构”,是校长管理的坚强臂膀和得力。中层领导的作用能否充分、合理、有效地发挥,将直接决定和影响到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对于确保任务的下达,信息的畅通,学校的高速运转,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