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迪威为蒋介石取一个外号,只有两个字,却让人哈哈大笑

1944年十月十八日,史迪威被令反美,引起美国军方哗然和中美关系的一系列摩擦,所以历史中对此称为“史迪威事件”。一般官方披露是因为史迪威想要改造并指挥中国军队,所以写信罗斯福逼迫蒋介石交出中国战区军权。但是这其中关系不止如此这么简单。

史迪威为蒋介石取一个外号,只有两个字,却让人哈哈大笑

首先直接人物史迪威作为一名美国人对中国的人和事并不真正理解,如其不理解为何抗日战争打不完,国民党就继续国内权利的斗争。这与美国对华矛盾又相悖。

美国自然不愿看见亚洲成为共产主义和苏联势力的范围,但短期目标更是希望中国迫切打败日本。所以史迪威代表美国的想法多次向蒋介石,何应钦提出放弃内战。

但是对于积极反共的国民党来说这是不现实的。其次是史迪威来到中国就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名誉上可以指挥中国军队尤其是远征军,可是1943年其到缅甸才发现,杜月明,甘丽初这些人都只听蒋介石的,而且杜月明扬言:史迪威将军只是一个顾问而已。但史迪威虽不满老蒋的愚弄,还是尽其所能指挥远征军作战。

史迪威为蒋介石取一个外号,只有两个字,却让人哈哈大笑

1942年8月,第一次入缅作战失败后,部分中国远征军撤入印度改称驻印军,整合后大约也只有两个师的兵力,根本不足以反攻缅甸,史迪威深刻了解国民党军战力,所以向蒋介石提出将美援华物资的百分之二十配备给共产党。

并希望将向滇西集合的部队中每个连应有二十名共产党战士。这一想法遭到何应钦坚决反对甚至以中美合作相威胁,当然这背后是蒋介石的默许。而史迪威自己也在昆明看到,在昆明黑市上美援物资,从药品到半吨卡车样样都可以买到。

而史迪威看重的陈诚也是靠做吃空额发大财。1943年十一月,史迪威受命在昆明组建美式远征军,编练空军部队。他在任上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国民党的腐败。

史迪威为蒋介石取一个外号,只有两个字,却让人哈哈大笑

国民党航空囤积航空汽油,高价卖出,有一架飞机一天竟加了8次汽油,但实际只飞行了四个小时。这在史迪威看来,是军政部部长何应钦的失职。这也引起了二人不可调和的矛盾。

而何应钦并不是“史迪威事件”的祸根,只能说其是一根导火线或催化剂。史迪威在美国军界素有“醋性子乔”意为尖酸之意,1942年3月3日,史迪威刚到中国当天因为蒋介石剃了光头,而其脑袋中间有一道棱,形似花生,所以史迪威暗地里污蔑老蒋为“花生”。

众人在聚餐之时,史迪威刻意提起此事,众人在联想到蒋介石光头形象,忍不住哈哈大笑。

史迪威为蒋介石取一个外号,只有两个字,却让人哈哈大笑

而把何应钦这种嫡系中的嫡系称为“一篮子花生”,这种轻辱埋下了史何之间的不快。3月4日,蒋介石夫妻二人在重庆为史迪威举办欢迎宴会,本应也是宴会主角的何应钦被冷落,其又受不了史迪威的高傲,更不满史迪威自诩中国战区参谋长。

在何应钦看来自己头上平添一个主子,使自己两头受气这是最难受的。而最主要的就是针对共党问题史迪威和何应钦多次摩擦,尤其是1943年入缅作战失败后史迪威扬言要带领共产党夺回缅甸,何应钦针锋相对“那我与阁下将成为敌人”。可以说这种矛盾难以解决。

除此以外必不可少的角色就是蒋介石,在史迪威和何应钦二人的相对中,蒋介石尽量保持一个调和者的身份,但是他不愿意看到一个美国人在中国战区颐指气使,何况蒋介石才是中国战区最高长官。

史迪威为蒋介石取一个外号,只有两个字,却让人哈哈大笑

史迪威到中国后1942年3月11日,蒋介石提出把自己的王牌部队,杜月明的第五军和甘丽初的第六军交给史迪威指挥,史迪威作战讲求集中主力,主动进攻。

蒋介石说“防御时需以三个中国师对一个日本师,进攻时要以五个中国师对一个日本师,这样以来梯次配置能减少损失和伤亡”。对于王牌部队的确是损失一些就少一些,而这却在史迪威看来是胆小懦弱的表现,所以有了史迪威电告罗斯福罢免蒋介石,何应钦的军政闹剧,自己却被迫离开。

史迪威为蒋介石取一个外号,只有两个字,却让人哈哈大笑

中美之间的合作和摩擦都不是偶然,都需要两方人共同经营,而好在中美关系没有因为这三人而分崩离析,经过驻印军,入缅军的二次反攻,奠定了南洋地区的二战胜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