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是骗局吗?

司马相如(公元前179年一公元前117年)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大文学家,原名司马长卿,因仰慕战国时期的蔺相如,后改名司马相如,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被民间广为流传,因为它是封建社会追求爱情自由的典范,但这种爱情的真实性很值得推敲!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是骗局吗?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

司马相如家本来非常富有,就捐钱去当了汉景帝身边的侍从,后来与梁王相识,他们都喜欢文学,司马相如便辞官做了梁王的门客。

梁王死后,司马相如就回到了成都老家,这时候司马相如家已经一贫如洗,甚至连自己都养活不了自己,为什么会家道中落历史没有记载。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从这就开始了。

我们先了解一下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是怎么记载这段爱情故事的,这二本著名的史书记载的大概意思是:司马相如本来是一个“家贫、无以为业”的人,因和临邛县(今四川邛崃)县令王吉非常友好,便去拜见,王吉把司马相如安排到当时县里非常好的宾馆住下,之后县长每天都去拜见司马相如,到最后司马相如不接待县长,但县长每天仍然假装非常恭敬的去求见,这样的事件在当时的县里引起了许多有钱人注意,其中就包括当时的大富翁卓王孙,都想见见这位神秘的宾客,所以卓王孙就安排了饭局请了县长和见司马相如等,大家见到司马相如都非常惊讶,因为司马相如确实很帅气,席间司马相如弹了几首曲子,估计弹得非常好听,引得了卓王孙女儿,已经是寡妇的卓文君的注意,她们一见钟情,当晚便私奔回到司马相如的成都老家。

其实我们从史书的记载中可以看到几个疑点:第一、司马相如穷得自己都养活不了自己,这时候去拜见知己县长王吉,而且王吉县长天天表现的非常恭敬的去拜见,最后司马相如不接见县长,这不符合实际;而且二部史书记载的是王吉“缪为恭敬”,意思是假装恭敬,司马迁和班固的简单记载说明是有预谋的,在玩套路;第二、民间传说酒席间司马相如弹的曲子是《凤求凰》,但那时候根本没有《凤求凰》,而是后期其他人创作的,史书也都没有记载当时司马相如到底弹的是什么曲子;第三、古人对司马相如的这种举动提出了质疑,并在其史书中有非常明确的记载,如司马相如同一时期的汉代文学家、号称汉赋四大家之一的扬雄;魏晋南北朝的颜之推;唐代司马贞等古代名人都说司马相如是劫财、劫色!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是骗局吗?

卓文君

回头再看看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回到成都后的故事,史书记载,司马相如一贫如洗,日子根本没法过,最后由卓文君提出回到临邛开个酒馆,她们自己当老板又当服务员,卓文君的父亲知道后,觉得非常丢人,同时也非常后悔,司马相如是他自己请到家中的,女儿是跟人家跑的,怪不得别人,最后没办法只有资助她们大量钱财和仆人让他们回到成都。在这里根据史书记载我们再次提出疑问:第一、司马相如明知道自己都养活不了自己却还要带卓文君回老家,难道是要靠女人生活?还是对爱情的不负责任?第二、司马相如在第一次到临邛的时候就应该知道卓文君的父亲是当时的首富(相当于现在的马云或王健林),而且在所有的史书中都没有记载卓文君到底是不是漂亮,这不得不让我们有很多猜想,司马相如是不是一开始就冲着钱财去的?第三、史书记载,提出到临邛开酒馆的是卓文君,司马相如只字不提,我们假设一下,如果司马相如提出这个想法,难免会让卓文君有所想,而且万一卓文君不同意怎么办?所以司马相如保持沉默,这样的苦日子只能靠卓文君变卖随身物品维持,到最后只会是千金小姐卓文君受不了!这难道不是一种预谋?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是骗局吗?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酒馆

靠着卓文君父亲的钱财,他们在成也过上了一段安稳的日子,后来汉武帝继位,无意中读到了司马相如的《子虚赋》,觉得非常有文采,便招司马相如入宫,再次做官,卓文君给了他非常大的支持,司马相如到京城后,深受汉武帝的喜爱,官场上春风得意,竟然产生了弃妻纳妾之意。哪里还记得家中还有一位患难与共、日夜思念丈夫的妻子。文君独守空房,过着常年没有丈夫陪伴、寂寞、孤独的生活,这种心情谁又能体会?一首《白头呤》,“……闻君有二意,故来相决绝。愿得一人心,终老不相负。……”为她们的爱情故事增添了几分美丽的哀伤。

当然了后来司马相如也知错就改了,没有休妻纳妾,但是至少说明司马相如对卓文君的爱情在这个时期我们是持否定态度的。

《史记》和《汉书》中对他们的爱情故事是轻描淡写,仅仅用了几个让我们浮想联翩的字,但这二本史书却记载了司马相如大量的佳作,记载的篇幅比一般的传记都要长,说明司马迁和班固非常欣赏司马相如的文学才华,对于他的爱情故事可以是忽略不计了,如果把司马相如的真实目的记录下来,估计后人就不会再传送这段美丽的爱情故事了,当然对他的文学作品也会持怀疑的态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