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才知道建盞上的這條線是這麼用的 你知道嗎?

建盞作為一種自然窯變的產物,其技術工藝也相當之高,建盞中有一種器型叫做束口盞。束口盞這種器型是建窯的獨創,束口指建盞口沿以下大概1釐米處的部位,有一道凹槽,凹槽不深,但可以明顯看出,這是束口盞的顯著特徵。那麼,你知道建盞上的這條線是怎麼用的嗎?今天跟著小編一起了解下吧!

現在才知道建盞上的這條線是這麼用的 你知道嗎?

從製作工藝上來說

經過科學家考古研究證明,在燒製建盞時溫度通常在1300度以上,如果燒製的瓷器器型胎底厚,口沿較薄,那麼該瓷器的口沿就容易在高溫中變形失圓,發生變形的口沿有可能傾斜粘上盛放瓷器的匣缽,然後燒結在一塊。這樣燒製一爐出來可能很多都是殘品,古人的解決辦法就是在拉坯的時候,在建盞的口沿部分加上一圈較厚的箍,來達到降低燒製變形的概率,增強口沿的效果。

用手指拉出凹槽在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還提升了產品質量,使成品率得到提高。用手指拉出的凹槽為曲面環形狀,這樣的形狀使建盞口沿處的拉坯結構有一定的預應力,在高溫燒製的過程中,口沿不容易發生變形。

現在才知道建盞上的這條線是這麼用的 你知道嗎?

從點茶上來講

蔡襄在自己所著的《茶錄》中記載了點茶的步驟:“鈔茶一錢匕,先注湯調令極勻,又添注入,環回擊拂,湯上盞可四分則止。”

這裡描寫的操作方式顯然不能將茶湯注滿到口沿的位置,如果茶湯注入過多,那麼在環回擊拂,攪拌茶湯的時候必然會將茶湯濺出盞外。所以蔡襄在文中也說道:“湯上盞可四分則止。”

現在才知道建盞上的這條線是這麼用的 你知道嗎?

建盞釉面非常光滑,斥水強,在鬥茶時,受到不斷擊拂的茶湯,因盞壁釉面光滑,容易衝到盞外,束口處的凹槽在茶湯旋轉流動的高點改變了茶湯的流向,有效防止了茶湯外濺,並且降低迴流的速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