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文化的根就在韓山 韓愈英名與風水寶地共存

潮州文化的根就在韓山 韓愈英名與風水寶地共存

曾祥裕 曾海亮

歷史上凡是為政一任、造福一方的官員,會被人民永遠懷念。炎夏我進入潮州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在感受當地芬芳的人文歷史韻味的同時,腦海裡定格了一個人的名字,那就是韓愈。

潮州文化的根就在韓山 韓愈英名與風水寶地共存


唐朝的韓愈就是這樣一位傑出官員,他在晚年,元和十四年因為唐憲宗迎佛骨入大內,上表力諫,也因為這件事得罪皇帝,被貶為潮州刺史,來到偏僻落後潮州,為官八個月,卻以他的管理才能和德行,使荒涼落後的潮州脫胎換骨,發生了鉅變。

根據歷史記載,韓愈被貶到潮州當刺史八個月不足,任內的功勞就是惡溪除鱷,釋放奴婢,興辦鄉校,為此韓愈 治潮不足八個月卻盛享千年香火,留下萬古青名。

憑這一點,我想,天氣再熱,雨下得再大,無論如何都要去禮拜這位民族楷模。我撐著雨傘走上臺街,前面是一座高大的石雕牌樓,匾額上書“韓文公祠”,乃胡耀邦手書。

據記載,舊的石牌坊是明朝天順年間(1461年)所建,可惜早已損毀,牌坊上的對聯倒是留傳了下來: 佛骨謫來,嶺海因而增重;鱷魚徒去,江河自此澄清。

對於韓愈的評價,最為世人所熟知的要數宋代蘇軾所撰寫的一篇碑文《潮州昌黎伯韓文公廟碑記》,這是蘇軾應潮州郡守王滌之邀而寫。文中蘇軾將韓愈比作浩然之氣的化身,因而能夠做到“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

對於韓愈領導古文運動的豐功偉績,蘇軾給予高度的評價,認為他是“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 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奪三軍之帥”的千古楷模。

潮州人民永遠敬仰這位開創潮州歷史新篇章的官員。 潮州之所以成為能成為嶺東文化中心,又被稱為海邊鄒魯,韓愈延學興教功不可沒。純樸的潮州人民懷著感恩之心紀念韓愈,山水也因為韓愈而改姓,潮州也就有了韓江,有了韓山。韓山腳下有了韓山師範學院,有了昌黎路,有了昌黎小學,韓山上也有了韓文公祠(也稱韓愈祠)。潮州西湖公園內涵碧樓後面山坡上有"景韓亭",潮州北郊韓江北堤旁還建有"祭鱷臺",所有這些,都體現著潮州人以各種各樣的方式紀念韓愈。

潮州文化的根就在韓山 韓愈英名與風水寶地共存


潮州人民把最有文化氣息的一座山奉送給韓文公祠,其位於城區東面的筆架山麓,倚山臨水,環境清幽, 緊鄰韓山師範學院。

筆架山,因其山巒酷似一巨型筆架而得名。這是培育文化人的最有象徵意義的風水山。

相傳韓愈在潮州刺史任上,常常與當地的名人學士登臨此山,享覽風光,吟詩作對,並於山中親手栽種了兩棵由中原帶來的橡樹。後人為寄託對韓愈的思念之情,就將筆架山更名為韓山,這個名字一直沿用到今天。

韓文公祠建於半山之上,屹立韓江東岸,如果步行的話,從市區出發穿過廣濟橋即可到達。

我在雨中拾階而上, 仰首回柱三門石坊,上書刻著“韓文公祠”四個字,從右門入,牌坊後甬道右側,闢建近百米碑廊。從國 家各級領導人和海內外知名書畫家惠贈或留題的近500幅墨寶中,選404幅,勒石鐫刻,與祠內古碑交相輝映, 令千年古祠更加莊重典雅、文氣斐然。

韓文公祠是一座肅穆端莊的祠宇,正殿中央塑韓愈像,兩旁塑侍從張千、李萬。祠內石柱鐫刻對聯、四壁 陳列歷代碑刻40面,記載著韓祠的歷史和韓愈治潮業績以及頌揚韓祠的詩文。 堂上有副對聯概括了韓愈政績:“闢佛累千言,雪冷藍關,從此儒風開嶺嬌;到官才八月,潮平鱷諸,於 今香火遍瀛洲。”正殿左側有碑刻“功不在禹下”,這句話本出自韓愈的文章。在古代神權、皇權的雙重壓抑 下。他認為治人的思想比治水還艱難,用此稱讚孟子傳播儒家思想的功績不比大禹治水低,後人反過來引用他 的話來讚頌他。

韓文公祠裡陳列的一塊石碑,上刻“鳶飛魚躍”四字,字體飄逸俊勁。相傳是根據韓愈手書石碑的拓品而 刻。“鳶飛魚躍”四個字恰如其分地描述了韓祠所處的位置,韓山、獅山、象山之上鳶鳥飛翔,韓江河流魚躍 水面,宛如一幅生動的山水彩畫。

潮州文化的根就在韓山 韓愈英名與風水寶地共存

韓文公祠所處位置極佳,符合風水學四神位的模式,背靠韓山,左擁象山,右抱獅山,掩映在萬頃林蔭之 中,的確為一方不可多得的風水寶地。

我 登高望遠,韓江從西南流向東方,祠坐穴為甲山庚向兼卯酉,左側護砂內彎有情,但是右砂低陷,且有潮州師院宿舍樓佔了右砂手。這是對原有風水格局的破壞,顯然這是城市建設的敗筆。

我讀書時,最喜歡韓愈一句名言《勸學解》中的兩句名言:“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我 每每次從外地做風水回家,首先要向風水宗師楊公神像上香致禮,心中還默唸韓愈的這句名言 :“業精於勤, 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因為我想,從事風水研究需要一種嚴謹和勤奮的治學精神,那是滴水石穿,枯 坐冷板凳的堅守;那就是讀書而不輕視實踐的態度;執著而不迷信,吸收而不因循守舊的開放。

做官也好,做學者亦罷,當向韓愈學習。

治學獨立思考,不人云亦云,作為古文運動的領軍人物,富於創新精神,振筆一呼,天下從之,一改自東 漢以來“道喪文蔽,異端並起”的局面,在中國文化發展史上,佔據著重要的地位。

做官,進退自如,堅守節操,兩袖清風,一身正氣。韓愈以貶謫官員的身份,不氣餒,不消沉,依然以為 民服務,造福一方為己任,短短八個月時間,卻做了惠及潮州人民的大事。所做之事,既有直接關係著民生的 大事如平鱷釋奴,也有利於潮州千百年文風不衰的教育事業。其能得到潮州人民的崇拜和愛載,也就不足為奇 了。


潮州文化的根就在韓山 韓愈英名與風水寶地共存

歷史如長流不息的韓江,大浪淘砂,沉澱下來的是金子一樣厚重的歷史淵源、史詩一樣的文化意味和歌唱 一樣的浪漫思索,匯合成為一首氣勢磅礴的交響樂,全是圍繞韓愈英名而生輝。

潮州因有韓愈,而脫胎換骨, 除掉蠻荒之氣息,文風千年不衰,所以我認為潮州文化的根就在韓山。

潮州文化的根就在韓山 韓愈英名與風水寶地共存


朋友,你來到潮州,不妨去登上韓山,參觀韓文公祠,重溫韓愈的業績,讓精神得到一回洗禮,內心得到一次淨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