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唯美短句精选


汉字是中国文字的一种,也是中国文化当中最为主要的文字。我们现在所见到的汉字与古代的汉字实际上还是有比较大的区别的。那么,汉字究竟经历了一个怎么样的演化过程呢?

迄今已经知道的汉字的演变过程为: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几个阶段,这些都是汉字字体和形状的变化。甲骨文是已知的汉字的最早的形体,也正是因为甲骨文的发现使得商朝的历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确认。

在草书出现之后,汉字就没有新的形体出现了。近代以降,许多人开始反思中国文化的弊端,其中文字太过繁杂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因而近代以来,汉字简化开始加速。不过一直到民国时期,都是以繁体字为主导的。

新中国成立后,汉字出现了新一波的简化。1956年汉字简化工作开展,1964年《汉字简化总表》公布。1977年,我们国家曾经公布过第二代简化字,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并没有被采用。

汉字的演变史实际上就是中国文化的演进的历史。


青年史学家


汉字的发展历史,经历了两个本质相同的文化阶段。

第一个叫做“小范围使用文字”的阶段。这一时期的最早时间,根据考古发现,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的湖北宜昌夷陵杨家湾的陶器,还可以追溯到陕西西安半坡文化时代的陶器时代。可以说,甲骨文以前的刻刻划划,都是我们的祖先使用文字的发端,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我们的先祖,为使用文字,积累了丰富的造字经验,同时,也影响了以后使用文字的进一步发展。


这一时期文字使用的特点是,范围非常小是其本质特点,因为范围小,所以,还不是一种公众化的公共文化。文字必须具有公共化的意义。


文字在经历了漫长的“小范围使用”以后,就会朝着“大范围使用文字”的方向发展。

我们的汉字,在刻刻划划的写法使用的基础上,到了商朝中晚期有了很大的变化,最大的变化,就是国王重视。当时,这种写法还是“神秘符号”的文字,是用于宗教活动的工具,文字是一种“天的旨意”。但是,这个时候,这种“神秘符号”,已经可以代表语言,同时使用的人数明显增加了很多,也作为语言吉语或者训令在青铜器上也出现了,这说明“神秘符号”已经具有明显的“大范围使用”的特点。


从甲骨文开始,汉字的进化速度加快了。到周代,文字已经比较普遍使用,而且文字也开始记录事件和语言,例如《诗经》可能是用文字记录的一个最早的文学文献资料。产生的时间,最晚也不会在春秋早期。而孔子时代已经有私人著书的情况。


由于使用文字的人越来越多。因此,书写文学,就会成为一个问题。

也就是说,如何把文字能够写得又好又快?于是汉字产生了新的历史演变,这就是汉字的书法历史。

我们按照汉字演变的历史顺序。大体经历了篆书系统的时代,这一时代分我大篆和小篆两个历史时代。


大篆是秦代以前的书法,包括甲骨文,金文。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为了实现“书同文”的政治理想,名李斯等人,依据秦国流行的秦篆,整理颁布的“标准”化字体。

事实上,在战国时代,民间已经通行了“隶书”,隶书,就是基层读书人对篆书的一种速写或者草写,因此,隶书的书写风格可谓绚烂缤纷。

秦始皇颁布的“标准字”,虽然在使用领域意义不是很大,但是第一次确立了汉字的制度化标准,结束了战国以来的“六国”不同书的混乱历史。

秦代以后,小篆是汉字的标准地位始终没有改变,这在一定的意义上,具有保存汉字原始记录的重大意义。东汉时代许慎的《说文解字》,主要是以小篆为“文字”资料来研究汉字的,甲骨文只有很少一部分。


秦代由于已经通行隶书,所以,从汉代到魏晋时代,隶书是主流的实用字体。同时,在魏晋时代,也产生了“楷书”这种字体,同时产生的还有行书,章草,草书。王羲之是这一时期的书法代表人物。


由于从秦汉就就流行隶书,而隶书也是不断发展演变的,南北朝时代流行的“魏碑”就是隶书的最后阶段。

不过,魏碑与楷书比较接近,唐代就完全流行楷书了。

从甲骨文到楷书。正好是汉字的开始和结尾。楷书是汉字的最晚也是最后一种书法形式。



千千千里马


汉字作为我们汉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瑰宝,能够集形象、声音以及辞义于一体,这样特性的文字,在全是世界时独一无二的。当然汉字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现在的汉字,是经历几千年演变来的,现在说下汉字的前世今生,来龙去脉。

汉字的起源:

①仓颉造字:黄帝史官仓颉根据动物的印迹,创造了最初的文字。不过这只是传说,有待科学考证。

②良渚文化玉器上的一组组刻符,与大汶口文化所出土的刻符很像。这也可能是雏形汉字系统之一。

原始汉字新石器时代中期产生,到它发展成初步的文字体系时,大约经过了近2600年之久。

汉字的演变:

①甲骨文:(约公元前14世纪,是初步的定型)


甲骨文是目前我们能见到最古老的文字,这些文字是商朝刻在甲骨上或者铸在铜上的文字。

②金文(商场金文、西周金文、东周金文、秦汉金文)

商朝金文多刻在青铜器上,一般用作铸造着或其先祖之名。到商末已经有1200多金文。

西周时,金文渐兴,多记天子之事。

东周时,金文被广泛使用,在铁器、青铜乐器亦或青铜器外侧都可用金文。这个时期是金文的鼎盛时期。

秦汉时,秦朝统一文字,金文渐衰,汉时铁器广泛使用,青铜器很少用。于是金文不见于史。

③小篆(秦篆):

西周后期,文字就演变成大篆,大篆看起来线条简练生动,字形结构规范整齐。逐渐脱离图画原形,奠定方块字基础。秦时,秦始皇统一文字,丞相李斯删繁就简,形成小篆。小篆使文字更加符号化,减少书写和认读方面的困难。是中国第一次将文字书体标准化的过程。



隶书是秦始皇统一文字时,保留下来的一种字体,由程邈所作隶,成为秦隶。汉朝时,隶书又有所改变,称为汉隶,并且是隶书的发展高峰。汉隶是古今汉字的分水岭,汉隶在书法史上也极具意义。当然,隶书在现代我们生活中也经常使用。

⑤楷书(魏碑,唐楷)


楷书是从汉隶演变而来,特点是更加简化,横平竖直。现代通行汉字手写正体字。魏碑是指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体,也可以说是隶书演变楷书的过渡期。唐楷是指楷书在唐朝逐渐成熟起来。

⑥宋体(铅字体):

宋朝时期,随着印刷术的发展,汉字进一步发展完善,产生了一种新的书体——宋体(宋体印刷字体),这种字体横细竖粗,醒目易读。宋体有肥瘦,肥的有颜体、柳体;瘦的有仿欧体、虞体。

中国文字自始皇统一后,多次演变发展,到唐楷之后,中国文字基本定型。


每天学点history


汉字作为一种古老文化的载体,经历了几千年传承,一些汉字的部首在演化过程中失去了原来的意义,使现代人无法通过对字形的观察,领会其原始意义,从而影响其组成汉字的意义。

近代西方文明进入东亚之后,整个汉字文化圈的各个国家纷纷掀起了学习西方的思潮。其中,放弃使用汉字是这场运动的一个重要方面。

这些运动的立论以为:跟西方拼音文字相比,汉字是繁琐笨拙的。许多使用汉字国家即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汉字简化,甚至还有完全拼音化的尝试。

中国将汉字笔划参考行书草书加以省简,于1956年1月28日审订通过《简化字总表》,在中国及新加坡使用至今。台湾省则一直使用繁体中文。

目前在使用汉语的地区,大都使用两种规范汉字,分别是繁体中文(繁体字)和简体中文(简体字)。

目前常用字有7000个左右,共有汉字90000多个。,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文字,也是寿命最长的一种文字之一,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

显而易见,它是承载文化的重要工具,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历史与宝贵的智慧财富依靠汉字得以保存。据考证,汉字起源于生殖崇拜文化,发明于太极文化(异于自然产生说),创造于刻契、绘画、结绳、编贝等。


一、汉字的起源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

值得注意的是,良渚文化处于中国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诞生的前夕,夏朝应该是正式的汉字系统形成的最关键的时期,对汉字的发扬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

二、汉字造字原理

六书是汉字组字的基本原理,在周礼中就有提到了六书,只是没有说明具体内容。到了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详细阐述了“六书”这个汉字构造原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三、汉字的发展演变

1、起源: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的一些刻画符号,与后来的成熟文字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2、成熟:距今三千多年的商代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文字。商周时期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金文”。西周晚期,形成金文的标准文体—“籀文”。

3、统一:“书同文”。秦统一时,秦始皇推行“书同文字,”以秦国的小篆为基础,统一全国文字,后又以书写简便的“隶书”作为新字体。

4、秦统一文字的背景:

(1)、随着社会的发展,汉字数量不断增加,使用也更加广泛和频繁。

(2)、春秋战国,汉字交流的功能受到严重削弱,不利于文化的发展和生产的进步,而且也不利于国家的统一。

(3)、秦统一六国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逐步统一。

秦统一文字的影响: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增强了民族的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汉字演变发展的总趋势

汉字按照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

1、由繁到简,其过程可以分为古文字和隶楷两大阶段。

2、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

(1)、古文字阶段,演变的序列是甲骨文、金文、篆书、秦隶。

(2)、隶楷阶段,演变的序列是隶书、楷书。隶书盛行于汉代,魏晋时期是隶书向楷书的过渡阶段。楷书盛行于隋唐。隶书和楷书是正式书体。在隶楷阶段,还出现了辅助书体——草书和行书。


印记公社


汉字,是汉语的书写用文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中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官方文字。

那么今天,就为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汉字七体”中的前三体。

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文字,也叫钟鼎文。众所周知,历史上的青铜时代,所指的便是商周时期。在当时,青铜器中主要用来作祭祀的礼器,以鼎为代表。

而乐器则是以钟为代表,即我们所熟知的编钟。于是“钟鼎”就成了青铜器的代名词。

所以,钟鼎文或金文就是指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