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有意参投乐视汽车,是真的吗?

聚焦每日甘肃


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进入汽车制造领域都极具风险,造车被称为是一项“无底洞”的投资,乐视“执着”造车陷入资金链危机就是前车之鉴。

然而,倔强的董小姐对制造新能源汽车一事始终“锲而不舍”。去年3月开始,格力电器为收购银隆忙活了大半年,但130亿的收购方案最终未能经过格力股东大会通过,董明珠当场发飙,继而压上了全部身家10亿元,以个人名义投资银隆。此外,董明珠还拉来了王健林、中集下属企业等外援,最终5方共同增资30亿,获得了珠海银隆22.388%的股权。

根据董明珠自己的说法,对银隆“不懈的追求”,是因为看重银隆掌握的“核心科技”——钛酸锂电池制造技术。她坚信,该技术攻克了业内公认的“五大问题”,具有6分钟快速充电、耐宽温、30年循环使用寿命、不起火不爆炸等优良特性,在经济性上明显优于传统磷酸铁锂电池。董明珠曾公开表示:

我投资了银隆,不是因为格力收购不成功,我就妥协了,而是因为我看好了这个技术,我今天在这里代表银隆说一句话,你用了银隆车,十年保证你不换。电池坏了是我的,没人敢跟我站在一起喊这句话,这就是中国骄傲。

但业界仍然有不少声音对钛酸锂电池表示质疑,宁德时代总裁黄世霖曾指出,钛酸锂电池能量密度相对比较低,将来不会太主流。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认为,钛酸锂电池还需要“苦练内功”;还有观点称,碳负极快充电池技术发展很快,能量密度高,且成本低,未来将会成为主流电池技术,钛酸锂电池“没有前途”。当前,特斯拉采用的是三元锂电池,比亚迪青睐的是磷酸铁锂电池。

对于年过六旬的董明珠来说,用全部身家去押注这样一个技术,难免风险太大。投资银隆、坚守“造车梦”,应该还有其他原因。

首先从董明珠麾下的格力电器来看,虽然已稳坐空调行业第一把交椅,但发展实际遭遇瓶颈。与“老对手”美的集团相比,格力电器的多元化、国际化都已明显落后。

根据两家公司2016年年报,格力电器主要收入来自于空调业务,空调业务收入880.8亿元,占比高达81.33%;美的空调业务收入667.8亿元,占比仅41.99%。美的集团小家电业务销售额高达432.83亿元,而格力电器仅为17.18亿元。业务多元化,让美的抵御风险能力比格力更强。

此外,2016年格力电器主营业务国外销售额为162.50亿元,明显低于美的集团国外销售额640.12亿元。

如此来看,投资银隆、布局新能源汽车制造对格力、董明珠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战略转型。

实际上,与银隆“牵手”,已经让格力进入了新的领域。今年2月20日,格力电器公告表示于珠海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在同等条件下,一方优先采购对方产品,购买对方服务。以一个年度为一个周期,双方相互的优先采购和总金额不超过人民币200亿元。这一合作被解读为格力正式进军汽车空调。董明珠也曾向媒体表示:

格力电器是做空调起家,我们在三四年前就在研究汽车空调,可以说我们对于这一产品的技术已经完全掌握。格力电器已经掌握了空调的所有核心技术,多年以来,电机等核心部件的设计都靠自主研发,对于格力电器来说进入汽车空调领域非常容易。

当然,造车一事不能只站在格力电器的角度上思考,董明珠投资银隆用的可是自己的“真金白银”。从商业布局和盈利焦点看,董明珠看中的也许还有银隆未来的上市之路。

当前的银隆正在快速发展,银隆董事长和创始人魏银仓曾表示:“银隆新能源利用的不是时下主流的电池技术,但2015年销售额达到了45亿元,预计2016年将达到100亿元,2017年目标是300亿元,银隆没有靠其他企业补贴生存,但是享受国家补贴红利。”

根据去年末中集增资投入2亿元占比约为1.5%计算,珠海银隆的估值已高达133亿元,董明珠等人的入资或许能加速其上市之路。

去年11月,珠海市国资委免去董明珠格力集团董事长职位,此后,董明珠不再于格力集团任职,仅为格力电器的董事长兼总裁和法定代表人。当时,财经作家叶檀曾给董明珠建议,“希望董明珠创立一家自己的公司”。目前,董明珠已成为珠海银隆第二大股东,如此来看,董明珠可能已接受这个建议。


叶子的厨房


贾跃亭?现在谁都不敢去救他,他留下的洞,把它埋了还可以埋很多人。如今汽车行业是既房地产后又一个香饽饽,中国合资的,国企的,民营人的,再不久将来会百花齐放。而董小姐可能是利用如今的贾跃亭造汽车翻身言论为自己新能源汽车造势,而贾跃亭对汽车行业了解从市场定位和理念相比董小姐有很大认识,且他还已经为造汽车花了很长一段时间,在某个领域开展合作还是有可能的,说起造汽车,董小姐还是个门外汉,但是对汽车行业市场发展趋势还是很有眼光的,而对该行业了解还不深,而贾跃亭刚好填补这个空缺,两个人合作,可以减少这个发展时间,但是以如今贾跃亭的处境,开展多大合作,还真不好说,至于说贾跃亭回国,估计他不敢,不进局里吃牢饭,估计也得被人搞死。呆在美国也是一个不错选择。


默求铭


就俩状况

一、不接

乐视汽车的资本运作是否与乐视其他板块分割清楚?

现有的乐视汽车资本运作是否已经失控?

以上俩点估计就是请一个资深的财务团队也很难捋清!

二、接(这个可能不大)

借壳上市 事“呈”分道扬镳 以董铁的个性 估计乐视非乐视 FF91更非……


鸡年一起雄起


我倒是很指望她参投,毕竟我还是看好乐视汽车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