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活動中教師怎樣正確地「袖手旁觀」?

區域活動是幼兒園普遍開展的活動形式,是“以幼兒為本”這一理念在幼兒園的教育實踐。開展區域活動不僅可以避免幼兒園教育小學化,還可以保障幼兒的權利和自由,讓幼兒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獲得全面和諧的發展。然而,在開展區域活動的過程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難題:

活動前,教師沒有將規則講清楚,導致幼兒糊里糊塗;活動中,教師介入指導不當,幼兒被“牽著鼻子走”,自主性不強;活動後,分享總結浮於表面,效果不佳……

在區域活動中,從規則制定到活動發起,從觀察指導到總結評價,都需要教師擁有高度的專業性。以教師在區域活動中的角色定位為例,很多人把自己當作“救火員”“法官”,忽視了觀察者、支持者的身份,沒有充分發揮幼兒遊戲的自主性,而這正是教師的介入與指導需要遵循的最重要的原則。

那麼在區域活動中,教師應如何管好手、管好腳、管好口,進行有效的觀察、適宜的指導呢?下面這個案例一定能帶給您啟發。

觀察班級:大班

活動區域:科學區

案例回放

梓灝來到科學區,取出材料,決定搭一個“完美軌道”讓小球滾下去——整個軌道由不同形狀的積木組成,由高處經過拐角再連成一線。

區域活動中教師怎樣正確地“袖手旁觀”?

梓灝把積木倒過來,反扣在現有的軌道上,利用暗軌道積木進行拼裝。他試著替換部分積木,比較不同的積木帶來的不同效果——小球滾動的方向不同。他還嘗試拼接滾球動力組合的各個部件,形成完整的軌道。

區域活動中教師怎樣正確地“袖手旁觀”?

分析與思考:雖然這是一套全新的材料,但是幼兒有一定的生活、建構經驗,利用現有的軌道積木,能夠初步鋪設出較為豐富的軌道形式——有高有低、暗軌道、轉角等。但是在鋪設軌道的過程中更多的是一字排開,對於滾球動力組合的各個部件的作用缺乏深入瞭解。

第一次嘗試,彈珠從高處滾下來便停住了。他撓了撓頭,開始有目的地選擇材料,拿起一塊斜槽積木疊在了上面,抬高斜面的高度——利用兩塊斜槽積木疊高,看小球是否仍能滾到軌道上。

區域活動中教師怎樣正確地“袖手旁觀”?

分析與思考:在第一次嘗試之後,梓灝就發現斜槽積木能夠讓彈珠更為順利地滾下來,這已經是在初步探索重力現象。他看到旁邊還有一塊斜槽積木,便疊在了上面,但還沒發現斜槽積木的長短也能影響彈珠滾落的情況。

第二次嘗試,彈珠滾到拐角處停住了。他低下頭,小心移出了積木,檢查了一下襬放的方向和位置,又輕輕塞了回去。他探著身子,眼睛對著積木的小孔,反覆調整積木之間的距離,使中間的小孔能夠對上。

區域活動中教師怎樣正確地“袖手旁觀”?

梓灝重新排列了積木順序,豐富了軌道的形式,並做出更多的變化,讓小球由高到低進入暗軌道,然後進入小彎道積木,再進入暗軌道,經過明軌道,最後滾出來。同時,他又仔仔細細地把積木一個個靠緊,對準縫隙。

區域活動中教師怎樣正確地“袖手旁觀”?

分析與思考:遊戲是幼兒按照自己的意願自主完成的活動,在幼兒順利進行遊戲並積極投入其中時,教師的主要任務是觀察幼兒的遊戲行為。即使幼兒在遊戲時遇到困難,也要謹慎判斷是否需要介入其中。顯然,這個時候教師是一個陪伴者,一個積極的等待者,更是一個支持者。

在一切準備完畢之後,梓灝開始了第三次嘗試。但是,彈珠還是滾到拐角處停住了。梓灝垂頭喪氣地說:“還是沒成功,太難了。”

區域活動中教師怎樣正確地“袖手旁觀”?

分析與思考:當聽到梓灝說“太難了”之後,教師正在思考要不要及時介入,一是去肯定梓灝的積極嘗試,二是想通過拋出問題,引發幼兒的思考,引導其不放棄,繼續探索不同的方法。此時,遊戲出現了轉機,海博加入了遊戲……

這時,在一旁的海博也加入了遊戲,他在梓灝的軌道上滾彈珠,也卡在了拐角處。只見海博把軌道的一端再一次墊高,將拐角換成了彎道積木,當再一次將彈珠滾下來的時候,彈珠順利通過了拐角,成功了!兩個孩子高興地拍起了手!

區域活動中教師怎樣正確地“袖手旁觀”?

分析與思考:海博的加入讓本打算放棄的梓灝再一次投入遊戲中,海博用加高坡度、改變軌道形式等方法,讓彈珠順利通過了整個軌道。經過問題解決的過程,幼兒的遊戲水平有了提高,在分享環節,教師重點讓他們展示了今天遊戲的成果,讓幼兒再次體驗到了遊戲帶來的成就感。

案例評析

這是教師在幼兒區域活動中捕捉到的一個案例,對於幼兒來說,這是一套全新的材料,充滿了吸引力和挑戰性。整個活動圍繞搭建“完美軌道”展開,在搭建的過程中幼兒與材料有了鮮明的互動,與此同時更是激發了幼兒探索重力現象的興趣。

1.在幼兒遊戲時,教師一直在觀察與思考。對於大班幼兒來說,專注力有了一定的發展,能夠專心致志嘗試一套新材料。在觀察彈珠的運動軌跡時,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對探索重力現象有了興趣。為了能夠搭出“完美軌道”,他們有選擇地使用材料。在連接積木時,更能看出幼兒小肌肉精細活動的發展。

2.恰到好處的遊戲分享,為孩子構建了交流平臺。在分享交流環節,教師請海博和梓灝來介紹玩了什麼材料,想要搭什麼,遇到了什麼問題,是怎麼解決的,並展示了他們的遊戲成果,肯定了梓灝敢於嘗試以及他們的合作精神,同時也調動了其他幼兒的積極性。

3.孩子是遊戲的主人,相信孩子是有能力、有自信的學習者和觀察者。孩子遇到困難時,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嘗試解決,這點是非常值得肯定的。然而當孩子因困難而準備放棄遊戲時,就需要教師適時介入,由於此次遊戲出現轉機,也讓教師的等待變得有意義。

(以上案例由上海市寶山區經緯幼兒園金老師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