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夏季是痛风“高危期”?医生告诫:4种习惯别再做了

随着夏季的来临,天气越来越炎热,风湿科专家提醒,夏季是痛风的高发期,要注意生活和饮食习惯,尤其是尿酸高于420以上的人群。

为什么夏季是痛风“高危期”?医生告诫:4种习惯别再做了

为什么说夏季是痛风高发期呢?

1、喝水太少

夏季天气炎热,喝水少,是导致痛风高发的一个因素。由于温度较高,出汗量增加,容易引起血液浓缩,使血尿酸升高,如果,喝水少,不发及时排除尿酸,很容易诱发痛风发作。

2、爱吹空调

为什么夏季是痛风“高危期”?医生告诫:4种习惯别再做了

在夏季,很多人都离不开空调,喜欢一直吹空调,人体受到寒冷,就会使神经调节紊乱、体表及内脏血管收缩以及肾血管收缩,从而引起尿酸排泄减少,痛风发作。

3、喜欢啤酒+小龙虾

夏季的人喜欢喝啤酒,尤其是冰镇啤酒+小龙虾。小龙虾嘌呤含量较高,人体摄取了嘌呤后,在体内代谢产生尿酸,正常情况下,尿酸经肾脏从尿液排出。但如果嘌呤过多,产生的尿酸也多。一旦自身体内代谢不好,极易因血中尿酸水平升高而诱发痛风。

为什么夏季是痛风“高危期”?医生告诫:4种习惯别再做了

而啤酒,又含有分解嘌呤核苷酸的催化剂维生素B1,两者发生化学反应,导致体内产生的尿酸过多,蓄积到一定浓度,尿酸会结晶析出,关节处就会导致痛风。

所以,过量饮酒和吃小龙虾,会使血液中尿酸不能及时排出,造成尿酸结晶,诱发痛风。

4、大量出汗

为什么夏季是痛风“高危期”?医生告诫:4种习惯别再做了

夏季天气炎热,出汗较多,大量的汗液被蒸发,而人体没有及时补充水分的话,会使得尿量较其他季节减少,尿酸排泄不足,而引发痛风。

痛风患者,夏季谨记4件事,排尿酸、缓解痛风

1、补充充足水分

为什么夏季是痛风“高危期”?医生告诫:4种习惯别再做了

夏季天气炎热,痛风患者要注意适当多饮水,以补充汗液流失的水分,避免因大量出汗导致尿量减少,影响尿酸排出。饮水最好选择白开水,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也应尽量避免。

2、高碱性饮食

高碱性饮食的原则是,高碱性的食物能够把体内的碱性增加,调节人体酸碱平衡,能够促进尿酸的降低。碱性的常见食物有恰玛古、姬松茸、灰树花、马铃薯、甘薯、苹果等等。

为什么夏季是痛风“高危期”?医生告诫:4种习惯别再做了

痛风食疗专家表示,姬松茸恰玛古粉比较适合痛风患者,主要是因为恰玛古是一种少有的高碱性食物,所含大量生物碱,是治疗痛风重要的有效成分之一,其次,姬松茸对于保护肝肾有重要作用,强化肾功能,有利于尿酸的排出。属于药食同源类食品,可以长期吃大量的吃,不会对身体造成任何的负担,想要预防痛风、或是辅助治疗都可以试试。

3、 注意保暖

在极炎热的夏季,开空调时间不应该过长,温度也不应该调的太低,同时要避免冷空气吹风口对着关节吹。必要时,可以脚上穿袜子。

4、适度运动

为什么夏季是痛风“高危期”?医生告诫:4种习惯别再做了

长期有规律、适度的锻炼,会使心率提高、血流加快,及时地给身体组织充足的供氧和提供各种营养物质。同时将代谢的废物和毒素干净、快速地排除体外。使机体的内环境保持干净、清洁,健康处于正常状态。

每天保证快走或者慢跑半小时(痛风急性发作期除外),可以有效防止痛风发作,但一定不要过度运动及剧烈运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