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来做诗(5):古典诗歌的发展演变(上)

我们学诗,古典诗歌是我们最大的源泉,掌握点古典诗歌知识,了解古典诗歌的发展和演变是很必要的。我国的古典诗歌大致经历了如下演变:

从民歌风到文人诗,从言情到言志

《诗经》由风、雅、颂组成,其主体是十五国风,160篇都为民歌,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的社会生产生活,以爱情为主。当时的周王室设有采诗官,定期到民间采风,收集民歌。雅分大雅小雅,是周人正声雅乐。颂为王室或贵族祭祀作品,有周颂、鲁颂、商颂。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先秦时称《诗》,或取其整数《诗三百》,到汉代被当作儒家经典,称《诗经》直到如今。

《诗经》的诗与歌密不可分,主要是拿来唱的,拿现在的话说,诗就是歌词。国风也多以民歌情爱为主,多采取“复沓”描写手法,就是围绕主题,各段稍作变化,一咏三叠,反复吟唱,这一描写手法一直传承至今。

战国时,屈原的出现使这些慢慢发生了改变。屈原是楚国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诗人,他的诗歌开创了《楚辞》这一诗体,也使历来被视为蛮荒的楚国一下子成了诗歌文化中心,开创了灿烂的楚文化。屈原之前的仕人,列国游走,寻求做官实现理想的机会,没有什么爱国叛国的概念。可屈原只爱他脚下这片土地,忠他的君,爱他的民。无论因此遭受多大打击和迫害,这一信念却愈发强烈,在流放地听说郢都被攻破、楚亡时,肝胆俱裂,愤而投江殉难。最能代表他这一思想和情怀的如《橘颂》: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生固难徙,更壹志兮。

……

嗟而幼志,有以异兮。

……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

橘,柑橘,是当时南方最具特色的植物,在南为橘,可口甘甜;徙北为枳,又小又硬,酸掉人下巴。在这里,屈原以橘为师为友,决定做一个受命不迁、一心一志、矢志不渝的人。他的伟大人格和情怀,受到了后来有志者广泛的效仿和尊崇。1953年,联合国大会授于屈原伟大爱国者称号,并被尊为世界文化名人。

屈原的诗歌,想象奇特,思想深遂,开创了爱国主义、浪漫主义先河,使诗真正脱离了歌,并赋于诗歌新的言志任务。从此,诗歌不再只有卿卿我我,是仁人志士抒发情怀,挥洒壮志的工具,诗歌也开始高大上了。我们学诗,当然也得继承这一传统,让自己的情怀更加真诚,心胸更加广阔,志向更加高远。

今天的题目:《让心飞翔》

让心飞翔,不用壮志和远方。

根植泥土,小草素叶也芬芳。

鸥鹭为伴,大地山川看苍茫。

蓝天作证,诗歌只为心歌唱。
大家来做诗(5):古典诗歌的发展演变(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