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调响彻青山 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碑、纪念馆

1941年11月,侵华日军调集重兵,对沂蒙抗日根据地发动“铁壁合围”式大扫荡。驻扎在临沂市费县薛庄镇大青山地区的中共山东分局、山东省战工会、八路军115师、山东纵队等后方机关陷入了敌人的包围圈。

小调响彻青山 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碑、纪念馆

抗大学员学习战斗场景复原

那时,驻守大青山的绝大部分都是非战斗人员,只有在此学习的抗大一分校第五大队是配备武装的队伍。在武器数量少、质量差的情况下,勇敢的学员们牢记“在学习中战斗”的抗大精神,抢占制高点,阻击敌人,顺利掩护了领导机关和非武装人员突围。

小调响彻青山 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碑、纪念馆

纪念馆展出的抗战军用器具

如今,这里建起了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碑和大青山战役纪念馆,它们的背后则是一片蓊郁的山林,柏树和栗树错综生长。当下正值板栗的熟果季,青色的栗子毛刺刺地挂满枝头,似披甲戴盔的武士。

从大青山临近的白石屋村里,传出《沂蒙山小调》的歌声:“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很难想象,如此温暖美好的曲调,却出自炮火纷飞的年代。(本微信为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乡村周末》)

小调响彻青山 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碑、纪念馆

抗大文工团编演《沂蒙山小调》场景复原

1940年,正值抗战的艰苦岁月,沂蒙抗日根据地建立不久,日军“扫荡”不断。当时的抗大文工团在前线开展政治攻势的同时,深入村头巷间,搜集创作素材,才有了如今广泛传唱的《沂蒙山小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