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佛教改信基督教,一代梟雄蔣介石,西安事變中竟能化險爲夷!

1、割捨不下的鄉情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從寧波奉化市溪口鎮走出的蔣介石,身上始終保持濃濃的地域文化特質。他一口濃重的寧波話,甚至把“娘希匹”罵成了“國罵”;對家鄉菜情有獨鍾,除了喜歡吃海鮮外,最愛吃奉虷和蠣黃,即使敗退臺灣依舊對奉化芋艿頭和冬筍念念不忘。

由佛教改信基督教,一代梟雄蔣介石,西安事變中竟能化險為夷!

蔣介石和宋美齡用餐

自1887年10月出生到1906年4月東渡日本,蔣介石一直在寧波範圍內生活和學習,對家鄉的濃濃的情結,即使是戎馬生涯,異鄉的湖光山色也會令他想起四明山的風光。四明山的雪竇山及剡溪風景如畫美不勝收,歷來是文人騷客們飲酒作詩,尋找心理慰藉之地。有文獻統計,蔣介石回鄉次數在每年一次以上,對家鄉的眷戀可見一斑。

由佛教改信基督教,一代梟雄蔣介石,西安事變中竟能化險為夷!

溪口風光

2、佛教文化的耳濡目染

中國文化中,不自產宗教,宗教都是些舶來品。寧波在內的江南地區,包括整個華夏文化圈,儒釋道是中國人的三大主流信仰。隨著社會的發展,不同的信仰不斷碰撞、融合,邊界慢慢在模糊。中國人多信仰,進了寺廟拜菩薩,進了道觀百神仙,進了學堂拜孔子,所謂“三教一體,九流同源”。

由佛教改信基督教,一代梟雄蔣介石,西安事變中竟能化險為夷!

彌勒佛

溪口鎮佛教氣氛濃烈,同樣深深影響了蔣介石對信仰的態度。寧波境內有大量保存完好的古寺廟,七塔寺、保國寺、阿育王寺、天童寺和雪竇寺等,其中雪竇寺就在蔣介石老家溪口鎮。雪竇山的未來佛彌勒佛的道場,彌勒佛也稱布袋和尚,眉開眼笑大腹便便。

蔣氏家族與佛有緣,其祖父蔣斯千、母親王採玉都是虔誠的佛教徒。在家庭氛圍的薰陶下,蔣介石10歲時到雪竇寺,11歲時出遊天童寺、阿育王寺,12歲去法華庵進香。這個法華庵正是其母王氏代發修行之地,每次回鄉蔣介石都會去法華庵,尤其在母親去世後將其作為寄託哀思之地。

由佛教改信基督教,一代梟雄蔣介石,西安事變中竟能化險為夷!

雪竇寺

3、接受基督教的洗禮

1921年5月24日,蔣介石做夢夢見了一場大雪,而這場大雪將昭示著身邊親人的離去,對此他深以為然。於是,出於一片孝心的蔣介石急忙趕回溪口老家,1922年6月14日,年老多病的蔣母王氏離開人世。

那麼蔣介石為什麼會接受基督教的洗禮呢?這要從他對岳母的孝心說起。蔣介石的日記寫道:23日早上到上海拜見岳母,發現其身體每況愈下,心生感慨。岳母愛婿猶如愛子,既然母親離世但願岳母長壽,下午蔣介石接受牧師的洗禮成為一名基督徒。奇蹟發生了,岳母的精神狀態變好了,蔣的內心也感到寬慰。

由佛教改信基督教,一代梟雄蔣介石,西安事變中竟能化險為夷!

蔣介石岳母 倪桂珍(中)

蔣介石改信基督教原因有三:一是出於對岳母的孝心;二是以此作為為一種適合的教義,以便於社會的教化;三是在心中樹立偶像。耶穌為了拯救受難的人類,奮鬥了一生,這讓蔣欽佩不已。上帝的力量在蔣介石心裡不斷強化、昇華,因此他對耶穌的信仰越發堅定。

1936年西安事變,蔣介石被張學良、楊虎城軟禁起來。一天早上他在翻閱聖經舊約時得到啟示,果然妻子宋美齡不顧個人安危前來營救自己。在看到宋美齡到來的一刻,蔣介石固然認為有愛情的偉大,更多的是上帝派宋美齡來守護自己。在對上帝虔誠的禱告中,蔣介石看到了光明的前程,擁有了必勝的信心,基督教在他心裡變得越發神聖。

由佛教改信基督教,一代梟雄蔣介石,西安事變中竟能化險為夷!

蔣介石和宋美齡


分享到:


相關文章: